找到 除了西宁日月山、临安白水涧风景非常好的知名旅游景点原来还有这些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冷涧垂虹
2023-07-27
蒙城县城东南隅,有条与环城河相通连的南北向水沟,名曰冷涧。清澈见底,流水叮咚。若雨过天晴,常有彩虹呈现于冷涧上空。并倒影水中,映托湿润、静洁的大地景物,格外赏心悦目。传说有一童养媳,在冰天雪地里常到冷涧破冰洗衣
西宁山陕会馆
2023-03-23
西宁山陕会馆建筑是青海省西宁地区颇具影响的一处中式建筑,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财神的场所。明清时期,山陕商人远离故土,在外经商,为了加强彼此联系,互相关照,增进乡谊,交流商情,协调商务纠纷,融洽与官府的关系,设立一个共同议事的场所是十分必要的
白水磜瀑布
2023-06-20
白水磜瀑布位于螺溪镇南和村,距县城约15公里。溪水从淘金流出,直落悬崖,飞流直下,落差100多米。站在观瀑处,耳边水声隆隆,水雾飞溅,令人产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享有小庐山瀑布之称。每年有2万多游客前来观瀑、野炊、写生、摄影等
九龙涧自然风景区
2024-01-12
在北纬36°39′,东经119°21′的地方,有一处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她就是九龙涧自然风景区。按行政区域划分,九龙涧自然风景区位于世界著名风筝都(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东郊20公里处。九龙涧自然风景区区域面积530多公顷
高良涧进水闸
2023-05-26
高良涧闸俗称进水闸,位于洪泽区高良涧镇,是苏北灌溉总渠的渠首闸,由治淮指挥部设计,高良涧工程处负责施工。1951年11月开工,1952年6月竣工。54年、58年、78年进行了三次加固。在闸的上游南首,存有清?康熙铁牛一只
柳树涧堡遗址
2023-04-18
柳树涧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明长城延绥镇重要关堡。明时柳树涧堡为延绥镇西路所辖十四营堡之一,天顺初始筑,成化9年弃之,驻军归永济堡。嘉靖37年又修复旧堡,由永济移守至原堡,堡城位于今定边县城东南140里的郝滩乡柳树涧村南2里处,隆庆6年增高,堡城今尚存
龙潭涧风景区
2023-11-02
目的地介绍京郊怀柔是北京人的后花园,后花园里的龙潭涧自然风景区,水美、山美、林美。清清的白河环抱在它的怀里,巍巍的云蒙山从这里登上主峰,壮观的北京雅鲁藏布大峡谷就在景区里,还可目睹北极光内山区最危险的山顶公路
塔涧庵摩崖石刻
2023-08-17
塔涧庵摩崖石刻位于沂水县院东头镇崮墩村西北,年代为宋,类别为古石刻。塔涧庵摩崖石刻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涧庵摩崖石刻,塔涧庵摩崖石刻简介,塔涧庵摩崖石刻临沂市沂水县塔涧庵摩崖石刻旅游指南
涧口真武阁
2023-03-25
涧口真武阁位于长治市潞城区辛安泉镇涧口村北,时代为明代。涧口真武阁为潞城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真武阁边界向外延伸,东、西、南、北各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界限各向外延伸100米,涧口真武阁,涧口真武阁简介,涧口真武阁长治市潞城区涧口真武阁旅游
二涧遗址
2023-07-17
二涧遗址位于连云港市锦屏山南麓,地属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咀村,面积约2400平方米。1958年发现,1959年和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共336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包含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岳石文化以及西汉时期文化遗存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
2023-05-07
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成立于2013年12月,是经国家林业局林和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地点为西宁市区内湟水河流域西宁城区段,即湟水河及其一级支流北川河
太白涧摩崖石刻
2023-07-17
太白涧位于连云区朝阳镇新县村。相传诗人李白曾游此,故名。涧内有一巨石,上镌太白石三字,无款。摩崖诗刻为七律四首,刻于:太白石上,为民国初年新县张百川题并书。石刻高300、宽450厘米,24行,宇径10厘米
泗洪涧北遗址
2023-07-18
涧北遗址,位于泗洪县魏营乡涧北村南。2009年8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由东西两个墩子组成,大墩在东,小墩在西,东墩高于地面2米左右,西墩略低,两墩紧密相连,结合部有一条南北向的水沟。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
万涧古戏楼
2023-08-01
涧古戏楼,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古戏楼在万涧杨氏宗祠前厅上,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及民国3年(1914年)曾两度整修。文革中破坏了部分木雕及坊板,今为县内唯一基本格局完整的古戏楼。该戏楼为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
仙人涧券洞
2023-11-23
仙人涧券洞,位于岢岚县岚漪镇东街村东北约500米的东山石涧中。据券洞题记载,现存为清代建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分布有上、下两洞,相距76米,上洞顶宽7米、深5米,洞楣上额嵌青峰洞石匾,清乾隆十四年(1749)款;下洞顶宽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