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隆尧碑刻群 相关信息共 3336
慈元庙碑刻
慈元庙碑刻
2023-05-25
慈元庙碑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崖山祠。刻于明、清时期,记述南宋覆灭经过和历代重修的历史、赞颂宋末民族英雄,现供人参观。古碑共有12块,分别有明湛若水撰的修复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记碑、明成化罗伦撰的大忠祠记碑、明嘉靖的重修崖山全节庙大忠祠碑、明弘治张
纪信墓及碑刻
纪信墓及碑刻
2023-05-06
纪信墓及碑刻位于郑州市西北26公里古荥镇纪公庙村。墓门朝东,地面现存圆冢高9米,周长约120米。有两个小方亭形四阿顶式单层汉阙。1980年初,郑州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过考古发掘。该墓系用300多块空心砖扣合而成,分两主室和耳室
碧霄山黄天后土庙碑刻
碧霄山黄天后土庙碑刻
2023-07-04
碧霄山黄天后土庙碑刻位于武安市阳邑镇柏林村北。碧霄山黄天后土庙碑刻是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碧霄山黄天后土庙碑刻,碧霄山黄天后土庙碑刻简介,碧霄山黄天后土庙碑刻邯郸市武安市碧霄山黄天后土庙碑刻旅游指南
坦山岩劝农记碑刻
坦山岩劝农记碑刻
2023-06-11
坦山岩劝农记碑刻立于万华岩洞口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碑高2.50米,宽1.73米,厚0.54米。上有南宋郴州知军赵不退在此进行劝农活动的记载,全文23行,楷书,碑额横题《坦山岩劝农记》篆体六字
建群民居群
民居
2023-06-11
民居类型:古建筑时代:清地址:罗桥镇建村保护范围:以每栋建筑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60米处,建民居,建民居简介,建民居衡阳市常宁市建民居旅游指南
汉碑群
汉碑
2023-11-11
汉碑:在山东济宁市铁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内东北隅。有汉代碑刻十种,建屋保存。州志载,原济宁文庙内有汉碑多种,宋赵明诚《金石录》、欧阳修《集古录》均有记述。历经战乱,至清代仅存司隶校尉鲁峻碑、庐江太守范式碑、北海相景君碑、朱君长墓石、尉氏令郑季宜碑五种
隆尧宣务山,山虽不高令人仰止,尧山文化叹为观止
隆尧宣务山,山虽不高令人仰止,尧山文化叹为观止
2023-07-28
隆尧宣务山,山虽不高令人仰止,尧山文化叹为观止:有的旅游景点去一次足矣,而有些景点却值得游览多次,去细细地品味、认真地参悟。就像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的宣务山,虽然山高不过两百多米,且被开采地千疮百孔,但却值得一次次前往游览,久久驻足每一处文化印记前品读吟诵。就是
崔氏石坊及碑刻
崔氏石坊及碑刻
2023-05-06
崔氏石坊及碑刻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文村西头北侧崔氏坟茔内。石坊刻立于明代中期,为三间四柱形,通高2.88米,宽4.50米,坐北面南,坊顶用横枋盖顶,浮雕有花草图案,横枋下置阑额,阳刻隶书崔公先茔,额左刻有赐进士巡抚都御史崔景荣
玉浦寿昌宫碑刻
玉浦寿昌宫碑刻
2023-04-03
玉浦寿昌宫碑刻位于宝盖镇玉浦村,始建于明中期,清乾隆、光绪年间重修。坐北朝南,二落三开间,面阔18、进深25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两侧墙上嵌有清代及民国期间重修宫庙及兴修水利等内容的碑记4方,是闽台关系及水利建设的重要见证。保护类别为古建筑
灵秀山《铺路目录记》碑刻
灵秀山《铺路目录记》碑刻
2023-04-03
灵秀山《铺路目录记》碑刻位于灵秀镇灵峰村,北宋元符元年(1098)刻、崇宁二年(1103)续刻,高1.35、宽1米。记录两次修造通往金相院道路的起因、捐资人等史事。该石刻保存完好,是研究宋代石狮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保护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伏波祠碑刻
伏波祠碑刻
2023-06-29
雷城街道:雷城街道位于广东湛江市雷州市(原名海康县,1994年4月撤销,设立雷州市。由雷州半岛得名),是0雷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原名雷城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14.2平方公里,新城区23.8平方公里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
2023-09-06
南汉铜钟,为南汉太监吴怀恩出资于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所铸,原置于感报寺内,后放置于光孝寺(大雄寺)冰月阁。民国20年(1931年)移至中山公园晨钟亭内,曾作为市民报时用。铜钟呈垂铎形,兽首,高120厘米,口径56.7厘米,重250公斤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
2023-06-29
南山石桥、水闸及天妃庙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南山村委会南山村。南山石桥:从桥基起四面向外延伸20米。面积:2394平方米。麻潥港水闸:从水闸右边墙外基起,往东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农田及南山溪村虾塘)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
2023-11-01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位于武安市口上村寺沟。据碑文记载:定晋岩禅果寺始建于东魏高欢渤海王时期,后唐同光至天成年间(923930年)重修,明正德十年发生火灾,寺院全焚。明正统、成化、嘉靖和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都有重修,寺院建筑约于1940年第二次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