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隐藏在港口区的世外桃源大龙口的春天美爆了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宣化葡萄
2023-08-05
最有特色的是白牛奶葡萄,其果实长圆,属中晚熟鲜食和制罐头兼用良种,粒大皮薄,果肉脆而紧密多浆;可以剥皮,能切片,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称;含酸量低,生食清凉,甘甜爽口,含糖量高
玛曲欧拉羊
2023-07-28
玛曲欧拉羊:玛曲欧拉羊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草原的特产。欧拉羊是藏系绵羊种。体格高大粗犷、头狭长,多肉髯。四肢及颈、胸部多为黄褐色,纯白个体极少。欧拉羊突出的特点是体大膘肥肉多,成年公羊活重约75公斤,母羊约58公斤。耐高寒,生长快,肉质细腻,肉味鲜美。欧
府谷龙虎斗
2023-07-26
先将鱼切块裹面油炸(做法同黄焖鱼)备用,取烧猪肉块切筷子厚的大片和鱼块一起放入用花椒、姜片、胡椒、大茴、辣椒、葱段、蒜、盐等汆好的调和汤里隔水炖熟,汤
天峨沙田柚
2023-07-23
沙田柚是广西最著名的水果之一,二百多年前广西容县沙田村最先种植该柚,因此称做沙田柚。广西沙田柚成熟后色鲜黄底部可见金钱状印环俗称金钱印。它的果实上端是个短颈下端大而圆每个重一二斤、二三斤不等底部有个金钱状痕迹皮油
黄古蒿菜汤
2023-07-18
黄古蒿菜汤:说起仙桃的地方风味,有一道菜比沔阳三蒸还有名,只不过被人给淡忘了,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倘若告诉你,你就会大感兴趣,甚至垂涎三尺,巴不得一下子就能品尝品尝,看是何等滋味。这道菜究竟是什么菜呢?它就是我们想吃而又怕贵一道名菜,先辈们独创的沔阳黄古蒿菜汤
黄州东坡饼
2023-07-17
黄州东坡饼:东坡饼是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为苏东坡设计,由安国寺大和尚参寥试制成功。制作方法:这是一种千层饼,系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用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条,然后撒上雪花白糖。特色:具有酥、香、脆、甜的特点。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遂将此
汴京火腿
2023-07-15
汴京火腿:汴京火腿汴京火腿俗称咸肉,为开封有名的传统风味食品之一。民国初年,开封名食店北味芳制作汴京火腿最负盛名。建国后,市食品公司熟肉商店继承传统工艺,制作的汴京火腿仍保持故有特色。该品选用鲜猪肉后腿,修整干净后,分割为大爪、上腰、中腰、腿角4个部位;佐以料
西双版纳小耳猪
2023-07-10
西双版纳小耳猪:勐腊小耳猪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特产。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0多为5对。勐腊小耳猪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猪体型较大,面平直,额
阆中丝绸
2023-07-07
《唐书》载:阆中郡岁贡绫、绢、索殳(hu,有绔纹的丝)等。《明实录》也载: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间丝。用这种丝织造的保宁水丝花素大绸远近驰名。建国后,间中蚕桑丝绸发展迅速。先后建立大型丝绸企业阆中丝绸厂
东平湖餐条
2023-07-03
东平湖餐条:餐条俗称白条,餐条,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餐属的一种。餐条是东平湖常见鱼类,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最多,常常形成鱼汛。据老湖镇老湖村渔民介绍,1961年10月出现阴雨天,湖内有大面积餐条出现,两条船用30米长、20米宽的大兜网对拉,一天可捕获5000多公斤
赵家蒸包
2023-06-13
赵家蒸包:赵家蒸包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的特色小吃。赵家蒸包取材于小麦粉、肉馅和葱,做法简单,经发酵作皮,十香粉调味、炉香碾粉调味后,经蒸笼蒸熟后即可食用,具有香、嫩、不腻、满口留香,皮薄馅大特点。赵家蒸包相传于清末民初时期,有个姓赵的人家在南和县城开了个饭店,
安康八大件
2024-01-10
安康八大件:安康八大件是安康饮食风俗最正宗的代表。据传说,明末清初,全国大移民,南方居民向四川方向大迁徙,南方移民流落安康,形成南北人群杂居格局。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为加强地方统治,升兴金州为兴安府,在府城设安康县,取安宁康泰之意。随后安康人口
绿浪马铃薯
2024-01-10
绿浪马铃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级万亩优质蔬菜基地——海安县河东地区,有着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环境监测,认为适合进行绿色食品瓜果蔬菜生产。该基地现有马铃薯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马铃薯3万余吨。绿浪马铃薯因皮黄、肉白、块大、脆嫩,适于鲜食而享
宫里齐椒
2023-12-28
宫里齐椒:宫里齐椒宫里镇以东干渠为界,可划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原区,渠北八村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群众素有栽植花椒的习惯,品种以齐椒为主,色浓味香,麻辣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调整结构,退耕还林,花椒总面积已突破fo
滇红老茶汤
2023-12-16
滇红老茶汤:滇红老茶汤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艺从1939年在凤庆与勐海县试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