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雄崖所故城遗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银洲贝丘遗址
银洲贝丘遗址
2023-06-25
银洲遗址位于三水市白坭镇银洲村豆边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2.5万平方米。1982年发现,1991~1993年发掘近775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部分堆积含大量的贝壳,主要是蚬和文蛤。清理墓葬78座,灰坑90个,房址5座
清塘“楼田惨案”遗址
清塘“楼田惨案”遗址
2023-06-14
清塘楼田惨案遗址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清塘楼田惨案遗址位于永州市道县清塘镇楼田村道山西南坡道岩内。1944年9月12日至11月11日,1944年12月14日至1945年1月20日,日本侵略军两次进犯道县,先后盘踞95天,烧杀
青化砭战役遗址
青化砭战役遗址
2023-04-17
青化砭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镇境内。遗址在青化砭以北200米的老爷庙山至以南惠家砭山之间的川道,蟠龙河及205省道平行穿过。南北7500米,东西2000米。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向延安发动进攻
堡城明代兵营遗址
堡城明代兵营遗址
2023-10-24
堡城明代兵营遗址地址:黄沙镇堡城村时代:明类型:古遗址级别:省级概况:明永乐三年(1405),湘粤边境匪患猖獗,朝廷便从茶陵卫调集数百官兵前来清剿、镇守,始筑黄沙堡。堡城占地35000余㎡,开东南西北四门,四周筑以城墙
栗源堡城遗址
栗源堡城遗址
2023-10-24
栗源堡城遗址地址:栗源镇复源村时代:明类型:古遗址级别:省级概况:明永乐九年(1411),湘粤边境匪患猖獗,朝廷便从茶陵卫调集数百官兵前来清剿、镇守,始筑黄沙堡。堡城占地3万余㎡,开东南西北四门,四周筑以城墙
大李家坪—庙坪遗址
大李家坪—庙坪遗址
2023-10-08
大李家坪—庙坪遗址位于武都马街乡大李家村南200米。中文名:大李家坪—庙坪遗址地理位置:甘肃省陇南市武都马街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
2023-05-26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新立村樱桃沟村民组西北约100米的黄土台地上,在北镇市区西北约8公里。这里地处医巫闾山中段东麓的三道沟沟内,遗址所在黄土台地背倚骆驼山,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周围群山环抱,风景殊绝
原山齐长城遗址
原山齐长城遗址
2023-08-18
原山齐长城遗址是最长最雄伟的,贯穿于景区东西,蜿蜒曲折的城墙盘踞山巅,如龙横卧,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形即出于此,据考证,齐长城遗址在原山境内蜿蜒出没近5公里,依山取势,因险设塞,就地取材,多由青石、粘土堆砌而成,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2023-07-27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因运河的开通而繁荣。遗址出土了唐宋时期中国南北方十几个窑口的大批瓷器,发现唐代沉船8艘,发掘出土3艘,还发现清理出一座完整的宋代石筑码头
五寨大辛庄遗址
五寨大辛庄遗址
2023-11-23
大辛庄遗址,位于五寨县李家坪乡大辛庄村北约100米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位于清涟河东岸临河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陶片,器表为素面或施弦纹,可辨器形有盆、豆等。属汉代遗存
石摞摞山遗址
石摞摞山遗址
2023-10-01
石摞摞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佳县朱官寨乡公家洼村东约3公里处的石摞摞山峁上。遗址坐落在石摞摞山山峁上,山峁一周依山以未经任何雕凿的石块、石片砌成不规则的城垣,长约1000米。现存残断、颓圮的城垣七段,残高0.5~2.6米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2023-09-20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位于今德旺乡坝溪村河边的河坪里,距德旺乡政府10余公里。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17师50团在甘溪战斗中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激战数小时,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独自转战寻找红军主力
张家楼抗日遗址
张家楼抗日遗址
2023-11-12
张家楼抗日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广平乡张家楼村。抗日战争时期,村四周曾筑阔78米,高约7米左右的土墙,围墙外有鹿砦和壕沟,有115人组成的民兵钢枪队。1944年12月6日晨,日伪军近千人围攻张家楼村,被击退,死伤250余人
普门寺遗址
普门寺遗址
2023-11-10
普门寺遗址位于仲宫南部四道沟。在这三面环山,峻岭起伏,满目青翠的深山处,有50余亩的开阔地,便是旧时普门寺所在地。普门寺建筑年代无考,北面有一大山俗称穆柯寨,相传是穆桂英占山为王操练兵马之地。
樊子迟遗址
樊子迟遗址
2023-11-08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从境内栖霞堌堆等古遗址中,曾研究发现鱼台先民创造的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早期文化。在此,五里三贤的佳话依然流传不衰,鞭打芦花的故事至今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