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青岛水族馆青岛海产博物馆 相关特产共 248
河豚鱼
河豚鱼
2023-08-29
河豚鱼:常熟长江口区,除盛产鲥鱼、黄鱼、刀鱼等美味海产外,还能捕到一种形如滚筒、眼小肥实的河豚鱼。此种海产品虽然鲜美无比,旧时有吃了河豚百样无味之说,但吃时千万要小心谨慎,切莫粗心大意。因为此鱼腹中有剧毒,其脊血、鳍尾、肝脏等处,都藏有毒汁,俗语有吃河拼死豚之
鲜汤海蛰
鲜汤海蛰
2023-08-25
海蛰是连云港人喜爱的海产佳品。海蛰又名白皮子,在水产动物中属腔肠动物,根口水母科,海蛰属。外形似伞,身体分为伞部和腕部。海蛰经过腌制加工后,伞体部称为海蛰皮,口腕部俗称海蛰头。在中国,海蛰皮的出口历史较长,从60年代开始
大连鲍鱼
大连鲍鱼
2023-08-18
大连鲍鱼:素称海味之冠的鲍鱼,自古以来就是海产八珍之一,鲍鱼名为鱼,实则不是鱼,它是属于腹足纲,鲍科的单壳海生贝类,因其形如人耳,也称海耳,辽宁大连沿海岛屿众多。所产鲍鱼占全国产量70%。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烧菜,调汤,妙味无
琼酱和乐蟹
琼酱和乐蟹
2023-07-24
琼酱和乐蟹:海南岛四面环海,海产丰富,其中又以盛产于和乐的膏蟹见称。厚身短脚的和乐蟹,以什锦酱爆炒,肉厚膏肥,鲜香诱人。所谓什锦酱,即琼酱,乃海南省家家户户必备的佐膳妙品,其调制成分主要是花生粉和芝麻酱,至于糖、醋、酱油、胡椒、五香粉、麻油、酒、辣椒……则丰俭
澎湖美味
澎湖美味
2023-07-14
澎湖美味:澎湖海鲜的最大诱惑就是鲜,不论远洋渔获、潮间带水族,还是近海养殖的各式海产,皆以新鲜著称,石斑、河豚、薯鳗、龙虾、大虾(斑节虾)、海臭虫(旭蟹)、红蟳、九孔、海瓜子等应有尽有,鲜美欲滴,其中尤以清蒸料理的爽嫩、沙西米生吃的鲜猛,最令饕客通体舒畅、浑然
梧棲海鲜
梧棲海鲜
2023-07-14
梧棲海鲜:梧楼镇是台湾西海岸的海鲜美食重镇,亦是台中港与梧楼渔港的腹地,镇上一年四季都盛产活跳跳的海产水族,四时渔货丰盛、物美价廉,连带在镇上也兴起众多海鲜餐厅,为台中人大吃海鲜的热门去处。到梧楼吃海鲜,首先可造访梧楼观光渔市的餐饮区,20多家小吃店罗列于此,
岚山虾米
岚山虾米
2023-07-03
金钩虾米系岚山海产羊毛虾加工而成,羊毛虾皮薄、形扁,因此又称扁米。扁米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所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分别比河虾高20%和40%,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碘,具有很高的营
威海扇贝
威海扇贝
2023-10-09
威海扇贝:扇贝因其壳形似扇现时得名,是名贵的海产双壳贝类。它有特别肥大的闭壳肌干制现时成的,故扇贝又称干革命贝。扇贝喜栖浅海水流轻急的清水中,用足丝固定在海底岩礁或沙石上。贝壳轻薄而坚硬,上有若干条放射筋络,呈红、黄、紫、月白等鲜艳色彩,是贝雕工艺品的绝好原料
白炖鲻鱼
白炖鲻鱼
2023-08-24
白炖鲻鱼:盐城有海产鲻鱼。在沿海港口、河口、港湾内的咸淡水中,明代已盛产。古人作诗有鲻鱼味美胜鲈鱼之句,人们多取其鲜者清蒸,别有海鲜风味,制作时又保留鲜鱼原形,故色味俱佳,肉嫩可口。今沿海仍产鲻鱼。黄海饭店厨师张维东精心配料制作的鱼更为出名。制作过程为取鲻鱼一
南通文蛤
南通文蛤
2023-08-23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
北塘海鲜
北塘海鲜
2023-06-11
北塘海域属于泥质浅滩,水质肥沃,其海产、河产品洁净无沙,肉质肥厚,食来甜嫩清爽,味道鲜美。特别是近百年来,北塘海鲜吸收了当年李鸿章
唐山海米
唐山海米
2023-08-06
唐山海米:海米也称虾米或虾仁,为海产白虾、红虾、青虾加盐水焯后晒干,纳入袋中,扑打揉搓,风扬筛簸,去皮去杂而成,即经加盐蒸煮、干燥、晾晒、脱壳等工序制成的产品。因如舂谷成米,故称海米。以白虾米为上品,色味俱佳,鲜食成美。白虾须长,身、肉皆为白色,故前人有曲身小
鼻头角海鲜
鼻头角海鲜
2023-07-14
鼻头角海鲜:鼻头渔港附近有一群海鲜店,贩卖软丝、四破、小卷、海菜酥等海味,消费大众化;过和平桥的鼻头渔港边另有数家较具规模的海产店,强调料好手艺佳。软丝是东北角岩岸间的特产,肉质脆甜,口感极佳;四破是低消费的美味鱼类,其肉质鲜美不输秋刀鱼,吃来苦中带甘。而紫菜
滦南虾油
滦南虾油
2023-06-11
虾油是我国沿海各地城乡食用的一种味美价廉的调味品,是我国传统海产调味品之一。河北省滦南县南堡镇、嘴东开发区、柏各
日照西施舌
日照西施舌
2023-10-07
日照西施舌:有一种名叫西施舌的菜式,是一种叫沙蛤的海产壳类做成的。这种非蚬非蚌的贝壳类,呈厚实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壳是淡黄褐色的,顶端有点紫,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因那贝壳被打开时,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条小舌头,不免令人联想多多,故名西施舌。西施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