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飞扬武汉东湖落雁岛抓住春天的尾巴游一游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生炒田螺
2023-11-20
生炒田螺:是梧州的风味小食之一。将活田螺处理干净后,把螺尾去掉少许,以便入味食用。然后配上蒜泥、姜末、豆豉、紫苏和少量辣椒或胡椒粉,炒至近熟后加入猪骨汤熬至螺香四溢即可趁热食用。田螺肉鲜甜可口,田螺汤美味无穷(梧州)
神水豆花
2023-12-05
神水豆花:峨眉山的豆花出名,一般是因为这里水好。苏东坡称为云外流春,说泉水是云外流动的春天。用其磨出的豆花,雪白如玉,绵软细嫩,不腻不糟,吃峨眉山神水豆花必须配一碗蘸水,这是吃峨眉山神水豆花必不可少的。蘸水就是神水豆花的灵魂。蘸水以秘制香油、藤椒油、花椒、蒜泥
大兴蒜苔
2023-11-27
大兴蒜苔:大兴蒜薹又称大兴蒜苔,其形粗大条长、基部嫩白、上部浓绿、尾端不尾焉糠心,植株直立清爽、色泽鲜绿;肉质肥厚、纤维少入口化渣、辛辣浓香略带甜味。大兴蒜薹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蒜薹,是西昌市的一张名片,更是西昌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
隆林黑木耳
2023-11-21
隆林黑木耳:黑木耳隆林黑木耳是天然生长在干树枝(以青冈树为主)上的食用菌,朵小而圆、肉厚无尾。在县境内森林中都有生长,主要产地是金钟山、岩荼、介廷,年产20吨。黑木耳是酒席大餐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口感爽脆,被称为素中之荤,经常食用可防止血液凝固,减少动脉硬化,预
海南黄牛
2023-07-23
海南黄牛:海南黄牛又称高峰黄牛,据1976年出版的《广东省畜禽资源汇编》记载:海南黄牛的主要特征是肩峰隆起,外表略似印度瘤牛(zebu),其次是头长、额短、耳大、角短小、十字部高、体幅较广、四肢坚细、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被毛短密、尾长。海南黄牛于2003年列入
清明泪
2024-01-14
清明泪:清明泪:很诗意的名字,开化一带清明时祭祀食用的一种米粿,象征着思念亲人的泪水。其实是一种米粉搓成的尾指大小的米粒,开化当地称为清明粒。我们《舌尖2》的导演听了之后进行了艺术加工就成了泪。清明时节,小野菜们正当时,用腊肉佐以小笋、小菜卜就着新鲜蒜苗爆炒,
阿尔乡开河鱼
2023-08-16
阿尔乡多沙漠、泡子、沼泽,这里的泡子多出野生的鲫鱼。每年春天开河时节,人们都来这里吃开河鱼,有的从沈阳、阜新、盘锦、通辽等地专程赶来。开河时节。鱼未进食,味道鲜美异常。而且阿尔乡的鱼都是野生的,纯绿
凌海大豆
2023-08-16
大豆原产于我国,据推算我国种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但以春大豆占多数。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种,十月份收获,十一月份开
霍了饭
2023-12-29
霍了饭:在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陕西省榆林市最北边,有一片类似于沙漠和草原的地带。从春天开始那一芽芽的绿破土而出,就给生存在这里的生灵带来了新一年的希望。他们溶入这片土地,不但在戈壁滩地上收获者希望,也在荒漠中寄存了收获。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种植物,能从那些动物都
蒲江柑橘
2023-12-08
蒲江柑橘:蒲江,有着中华名果的美誉。得益于天然氧吧的滋润,这里盛产柑桔、葡萄、猕猴桃、樱桃,一年四季鲜果不断。且不必说那又大又甜又脆的蜜柚,也不必说那玛瑙般水灵欲滴的红樱桃,在春天的蒲江,最新鲜的水果莫过于口味纯正、香甜可口,令人垂涎三尺的天草、青见、不知火等
青岛三鲜锅贴
2023-12-05
青岛三鲜锅贴:三鲜锅贴是青岛传统小吃,青岛的三鲜锅贴因时而鲜,突出不同季节的海鲜和不同季节的菜鲜特点,如春天的鲅鱼、黄花鱼三鲜,秋天的虾仁、猪肉、木耳三鲜,冬天的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肉、木耳三鲜等。此小吃是2005年评选的青岛特色小吃之一。其制法独特,成品造型
布依鸡八块
2023-12-17
布依鸡八块:布依鸡八块是布依族招待客人的一道传统的民族风情菜,也是布依族办红白喜事或平常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菜。鸡八块是指鸡身上的头、大腿、小腿、爪、翅、尾、肠、肝等八个部位。布依鸡八块的制作别致,其吃法也很讲究,将鸡头、脚、翅分成八块,摆盘整形,余下鸡汤与鸡块
通江梅花鸡
2023-07-06
通江梅花鸡:通江梅花鸡形成历史大约有两千年,从清代至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因经济封闭,交通不便,通江县农户饲养的土种鸡,采取以户为单位的小型分散的半舍饲半放牧饲养方式。通江梅花鸡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和生态环境中,经自然选育而形成的。通江梅花鸡体格中等、头颈高举、尾
东平湖黄河鲤鱼
2023-07-03
东平湖黄河鲤鱼:黄河鲤鱼是生活在肥沃的黄河水中的一种野生名贵鱼种。红尾金鳞是它与别的鱼种最明显的区别。历史上,东平湖作为自然滞洪区时,因与黄河相通,每逢汛期都有大量的黄河鲤鱼进入东平湖内。黄河鲤鱼体形瘦长,游动骄健有力,它有逆水而上的生活习性,碰上障碍物即蹦跳
太和豆豉
2023-12-01
太和豆豉:射洪县太和镇生产豆豉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其原料为黄豆,经过蒸煮拌料后,入坛发酵23年方为成品上市,是作炒菜的重要佐料。销省内13个县市,以及西安、武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