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 相关信息共 7500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
2023-11-19
1938年元旦过后第三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移驻山门乡大屯村。省委机关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贫苦农民郑永盛的平房里。教导队随省委驻在大屯,负责保卫工作和培训军队干部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旅游攻略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旅游攻略
2024-05-30
这是一个比较偏远的村级陈列馆,但之所以如此出名,还是因为这座山发生了许多抗日革命的故事,这里因为偏远,所以所有的一切陈设和房屋,都没什么改变,想看原汁原味的抗战革命故事和环境,那么这里是必须来的地方,绝对不后悔。
潘墩水部太师庙
潘墩水部太师庙
2023-06-05
潘墩水部太师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与潘宗祠相邻,原祀白马王,又祀南宋抗元诸臣。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北偏东2度。由戏台、庭院、覆龟亭、英烈殿、慈航庵、积善堂等组成。英烈殿封火山墙,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为清代建筑
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培训学校之沙岗镇列宁学校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培训学校之沙岗镇列宁学校遗址
2023-04-06
鄂西苏维埃军政干校,一九二九年创办,校址初设在江、监两县交界处的张公垱张祠堂里,一九三0年春搬迁到普济严家宗祠,后迁至位于沙岗、普济之间的公议场附近的明堂寺
高才乡苏维埃政府遗址
高才乡苏维埃政府遗址
2023-04-04
高才乡苏维埃政府遗址原系刘后裔举行族祭活动宗祠,建筑占地面积4.2亩,坐东朝西,为土木结构
大水井景区
大水井景区
2023-02-22
整个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宗祠、李盖武庄园三部分组成,它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兴与衰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
2023-10-25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位于泰宁县城区胜利二街福堂巷,与世德堂、李宗祠共同构成尚书第建筑群。旁有胜利一、二街及红军街等较有代表性的老街道。尚书第建筑群为明代民居建筑精品,保持了明、清以及民国至今的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浓缩了古代建筑的生活场景
芙蓉古城
芙蓉古城
2023-03-11
芙蓉古城位于成都西郊青羊界,新成公路成郫生态城市带快速通道旁,交通便利,距市中心只有20多公里,与外环路文家立交桥相距仅1000米。项目远离都市喧嚣,独拥一处宁静,又享有成郫国家级生态农业保护带中的新鲜空气和生态环境
龙首渠井渠遗址
龙首渠井渠遗址
2023-04-17
龙首渠井渠遗址·西汉·蒲城县永丰镇汤村。保护范围:井渠遗址起自汤村一组周克俊宅正南50米处(1号井址),向东南方向延伸,至汤村五组土隧道(4号井址),总长26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0米
普宁南阳山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的选址会议
普宁南阳山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的选址会议
2023-12-07
出席:樟树村两委干部、红色促进会会长龙清、执行会长黄永定、常务副会长武助、罗和平、监事长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2023-11-13
1936年7月下旬,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从庆元来到瑞安西区(今属文成县)。中共浙南委员会委员黄先河等从包垟赶至公阳村找到粟裕,并随军在泰顺、福鼎边界山区找到了刘英,向其汇报了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
梅山游击根据地暨中共浙南特委第八次扩大会议旧址
梅山游击根据地暨中共浙南特委第八次扩大会议旧址
2023-10-18
瑞安西部山区的梅山,海拔900多米,分布有叶寮、下歇平、格儿、坑根、长弯、毛田、外厂、底厂、叶寮厂、水碓坑、横坑等自然村,这些自然村及梅山相毗邻的大垟坑、李山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统称梅山地区(即梅山游击区)
南岳何公馆——抗战军事会议蒋宋官邸旧址
南岳何公馆——抗战军事会议蒋宋官邸旧址
2023-06-11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
桂东人民抗暴义勇总队整编旧址(奉政第)
桂东人民抗暴义勇总队整编旧址(奉政第)
2023-06-26
1949年11月6日,封川特派队命令桂东人民义勇总队与开建县地方起义部队联合作战,参加解放开建县城南丰的战斗,攻下了鸡仔顶,抢占了制高点,解除了威胁,为解放南丰县城创造了先机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襄河地委、襄北地委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襄河地委、襄北地委旧址
2023-04-06
拖市镇夏家场一带,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主力回旋作战和天京潜特区、天潜县委活动集踞的中心地带之一,这里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有较好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在县区乡地方党政军组织积极配合下,开辟天西、扎住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