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鸭园镇西山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寿县青莲寺遗址
寿县青莲寺遗址
2023-05-27
青莲寺遗址,所处时代为商周,位于安徽寿县堰口乡。遗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庙,名青莲寺,故名。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庙,名青莲寺,故名。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高老家遗址
后高老家遗址
2023-08-31
后高老家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自山地、丘陵地带徙居平原的一处聚落遗存。其文化层厚1.8~5米。中间有一东西农田路沟,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84米,总面积为68080平方米
河洼文化遗址
河洼文化遗址
2023-08-27
河洼文化遗址位于汲县西北7公里河洼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7,500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属仰韶文化。发现的有灰坑、陶器、陶片、石器、骨器等遗物,以及圆形房屋的柱窝遗址等。
郗堌堆遗址
郗堌堆遗址
2023-08-26
郗堌堆遗址位于曹县普连集镇郗庄村东南,该遗址南北250米,东西150米,面积37500平方米。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遗址,兼有汉代遗存。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符战斗遗址
神符战斗遗址
2023-03-25
神符战斗遗址位于汾西县永安镇神符村,时代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战斗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6万平方米。神符战斗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伯温故里景区刘基庙入园方式变更!
刘伯温故里景区刘基庙入方式变更!
2023-12-06
刘伯温故里景区刘基庙入方式变更!:通知为促进刘基文化宣传,方便广大游客参观刘基庙,瞻仰一代人豪刘伯温。经研究决定,刘伯温故里景区刘基庙更改入方式!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新入方式2020年10月27日起,刘伯温故里景区刘基庙从原售票入更改为领取参观劵
尚庄遗址
尚庄遗址
2023-11-12
尚庄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城西南1.5公里的尚庄村东20米处隆起的土岗上,相传古时在此建有能人寺、红门寺。1975年秋与翌年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揭露面积约750平方米,出土汉代、商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较完整的遗物四、五百件
南洼遗址
南洼遗址
2023-10-22
时代:夏商至唐宋南洼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南约40公里的嵩山南麓,是夏商至唐宋时期的古遗址,是一处以二里头文化为主,兼有殷墟、东周等时期的文化遗存2004~2006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先后五次对其发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化遗物
玉石山遗址
玉石山遗址
2023-05-27
玉石山遗址位于安徽省灵璧县城西南约20华里玉石山附近。面积约0.5平方公里。遗址东为龙山,南为虎山,呈东高西低形。1983年发现地表面暴露出来的遗物有石器(已残)、鼎足、鬲足、鹿角、陶棒、绳纹陶件、陶鼎多只,还有叶脉纹陶拍
小珠山遗址
小珠山遗址
2023-05-21
小珠山贝丘遗址小珠山贝丘遗址位于广鹿乡吴家村西部小珠山上,面积5000平方米,1978年发掘80平方米。其地层堆积分5层,代表3个不同时期的文化类型。下层出土的生产工具有打制的刮削器、盘状器、网坠、石球和磨制的玉石斧、磨盘、磨棒等
于庄遗址
于庄遗址
2023-05-06
于庄遗址地处郑州东南部郊区的黄土高原前缘向沙丘岗地过渡地带,东南临黄淮大平原。遗址区地势相对较为平坦,较之周边稍高。在地表采集有陶片,中部尚留有一土台,面积约50平方米,断面暴露有文化层,厚0.8米,红褐土,土质较硬,遗物较少,包含有陶片等遗物
赤沙湾遗址
赤沙湾遗址
2023-06-26
赤沙湾遗址位于珠海市横琴岛赤沙湾沙堤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遗址面积500平方米。1968年发现,1983年12月试掘。出土陶器有釜、罐、圈足盘及彩陶圈足盘,纹饰有细绳纹、刻划纹、彩绘等,圈足盘上还有镂孔装饰。部分圈足盘施白陶衣
大塘城遗址
大塘城遗址
2023-09-05
大塘城遗址,坐落在该市寻旺乡大塘城村西北面的江岸台地上,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从地层堆积情况看,遗址共有4层堆积,其中第一、二层均为近现代堆积,其下共发现晚期柱洞292个,灰坑23个、坑5个,墓葬8座,其中汉墓7座,明墓1座
马山寨遗址
马山寨遗址
2023-08-14
马山寨遗址位于烟台市莱山区北寨村。年代为明。2006年12月7日,马山寨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山寨,曾是古代沿海军事要塞。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侵扰,政府派重兵驻扎。这座山原名马山,明政府在此所设的兵营和海防工事称马山寨
洪山庙遗址
洪山庙遗址
2023-04-07
山庙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洪山庙村,属仰韶文化类型。1989年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仰韶文化大型瓮棺合葬墓,其规模之大可谓全国之最。该墓葬为一处同时期的多人二次葬,而且是仰韶文化中期发现规模最大的一处二次葬,也是我国所见最大的一处瓮棺丛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