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黄河古渡口 相关景点共 7500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新源渡口)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新源渡口
2023-06-11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动旧址(新源渡口)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湘江岸边,河对岸是石湾(今属衡东县)。1927年元月,毛泽东在衡山考察农运时,来到新源渡口,在渡口亭子里调查了解当地的农运情况,并从这里乘船到石湾从事调查工作
渡口攀枝花树
渡口攀枝花树
2023-09-27
另名古渡木棉,它是六库的一大景观,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六库重点保护的稀有大树。树高20米,树径5.13米。六库夏天比较炽热,这里绿叶覆盖,遮天蔽日,江风习习,是六库人民夏天乘凉的好去处!也是外地游客必去之处!在抗日时期,怒江是全国的抗日大后方
白浪黄河铁索桥
白浪黄河铁索桥
2023-08-29
白浪黄河铁索桥,位于渑池县白浪乡。该桥跨越黄河,直达山西。1986年8月建成通车。桥长450米,载重160吨,桥面宽阔,可并列通过3部卡车,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单道柔性铁索桥。
黄河龙门
黄河龙门
2023-03-11
黄河龙门自然风光惊险动人,龙门就位于韩城,距市区30公里。龙门两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宽百步,下泻千里,相对如门,唯神龙可越,故称龙门。站立山顶远眺黄河。纵观全景,恰似银龙吐水。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从壶口至龙门这段峡谷,波浪壮观,北国风光
黄河水体纪念碑
黄河水体纪念碑
2023-08-20
黄河水体纪念碑位于东城清风湖公园南端,是系统反映黄河文化的大型观念艺术作品,又称《AGEPASS—黄河的渡过》。1994年动工,1995年4月竣工。碑体由岩石基座和1093个盛有黄河水样的方形玻璃水罐组成,东西长790米,高2.5米,宽0.9米
印象黄河景区
印象黄河景区
2023-03-07
景区以印象黄河为主题,涵盖黄河精神、黄河人文和黄河生态三大方面,打造集生态、田园、文化、滨水特色于一体的第一江山春好处
临津古渡
临津
2023-10-07
临津渡临津渡始于汉代,繁荣于唐宋时期,从汉朝到明、清以及近代,一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西进新疆,南入西藏。千百年前的丝绸道上,巍巍积石雄关旁,昔日叱咤风云,有锁钥之称的临津关,如今只留下了一敦石锁,两条铁索。说到渡,在我们甘肃就有著名的三大
三门峡黄河公园
三门峡黄河公园
2023-02-22
三门峡黄河公园位于三门峡市城区北部,东起茅津渡,西至209国道,南接北环路,北至黄河滩涂,是以保护沿黄生态、弘扬黄河文化为宗旨,依托黄河沿岸的沟壑、台地、滩涂和原有地被植物等自然地形地貌,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
豫北黄河故道
豫北黄河故道
2023-08-27
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的东部,东经114°07114°29,北纬34°5438°24,保护区由黄河滩涂、背河洼地(简称南片区)和黄河故道(简称北片区)两部分组成。景点位置河南省新乡市市东部
黄河晋陕大峡谷
黄河晋陕大峡谷
2023-10-01
黄河晋陕大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府谷是黄河流经陕西的第一县,黄河流经全县7个乡镇、108公里,两岸风光秀丽、绿柳成荫、是府谷县主要的高效农业区。沿河公路全线贯通,由北向南可欣赏到墙头秦源德水,黄甫、海则庙晋陕大峡谷,天桥水电站、黄河公路桥、铁路桥,河滨公园
黄河红柳园
黄河红柳园
2023-04-21
黄河红柳园区位于惠农县境内,以园艺镇沿黄河到礼和乡银河一线,占地面积5万余亩。
黄河高速公路大桥
黄河高速公路大桥
2023-03-27
黄河高速公路大桥始建于2002年,2004年通车,属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大桥。势如长虹的大桥飞架东西,连续跨越公路、铁路、黄河总干渠和黄河主河道。横跨黄河的主桥长1579米。桥势雄伟壮丽,它使美丽的乌兰布和沙漠、富庶的蹬口县城和涌动的鄂尔多斯高原紧紧的连为一体
济源黄河三峡
济源黄河三峡
2024-01-10
黄河三峡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热点景区、中原四大避暑胜地。万里黄河第一峡黄河三峡景区既有南国山水的柔媚与婉约,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与阳刚
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
黄沙渡原生态旅游区
2023-02-21
•体验各类沙上活动,领略大漠黄河、塞北江南的神奇。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早在西夏时期就已有了,当时称为顺化渡。顺化渡是西夏国重要交通咽喉,由这里往北,直通辽国都城的直道,沿途在西夏境内就有13个驿站
故黄河公园
黄河公园
2023-07-16
黄河公园是徐州任命改造故黄河的杰作,是徐州人民的骄傲。公园贯穿古城,全长7公里,绿化面积157.6亩,为开放式的大型公共绿地。徐州,地处沂、沭、泗诸水下游,历史上汹涌的黄河给沿岸人民带来无数沉重的灾难,徐州人民饱受水害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