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黄鹤塘古生物化石出土点 相关特产共 1325 条
制鼓
2023-09-23
制鼓:制鼓早在明末清初,永新的东里乡(今届禾川镇)邹岗村、芦塘村等村寨,便活跃着一批靠制鼓谋生的民间艺人。他们以制作战鼓、庙鼓而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少富于开拓精神的农民开始涉足洋鼓、山西威风鼓、陕北腰鼓等鼓类制作,其中郭元庆、郭永庆等人还在山西的太原、
菜花鱼蒸蛋
2023-09-05
菜花鱼又称,塘鲤鱼。是鱼中的上品,为野生鱼种,市面上很少见。此鱼鱼肉极为鲜嫩,松而不散,汤鲜且开胃。西塘人做菜花鱼有清炒、椒盐、炖汤等做法,最简单也最美味的要数菜花鱼蒸蛋,既有鱼的鲜味又保留蛋的细腻滑爽。
董夏橄榄
2023-09-02
董夏橄榄:橄榄原产海南岛,属南亚热带常绿果树,性喜温暖,浙江省仅瑞安市陶山区桐溪乡夏村和平阳县塘川村有大面积经济栽培,成为浙江省珍稀的名贵果树。董夏村位于飞云江北岸的山岙里,背靠大山,冬无寒风侵袭,且有飞云江大水体调节,气候温暖湿润,橄榄树大部栽植于红黄壤坡地
扬州藕粉圆子
2023-08-28
扬州藕粉圆子:里下河哟弯又长,沟水汊塘莲藕壮,莲藕美味又营养,藕粉圆子大席上。长江支流的苏北里下河地区扬州、盐城一带从古时起就以盛产优质藕而闻名,而当地产的藕粉圆子更是以美味营养而名扬海内外。藕粉一般为暗红色,纯白色为伪劣假冒品。商店和超市有成品出售,可制作藕
新沂水蜜桃
2023-08-26
该市建成了以踢球山区、马陵山区和徐塘林场等为主的3大水蜜桃产区。目前,新沂水蜜桃品种有中国沙红、大珍宝、新川中岛、春蜜、春美等10余个早、中、晚熟品种。新沂水蜜桃形美、色艳、味佳,且含有丰富的
全州大蒜
2023-07-23
全州大蒜:全州大蒜尤以蒜乡枧塘出名,有五、六百年的种植历史。以蔸大苔粗,衣薄肉厚,味辛性温、香辣脆嫩著称,具有保健防病抗癌,降血脂、胆固醇,下气消食,除风破冷,解毒散痛等特异功效。尤其是独蒜,香辣可口,堪称蒜中精品。蒜苔不长不短,白嫩青脆,运销俄罗斯、日本和东
泥溪米饺
2023-12-03
泥溪米饺:泥溪米饺是安徽东至传统小吃,又称为东至米饺,别名米饺粑,是皖南名点,米饺味美于其皮的香软柔嫩,米香十足,现代美食家、文人骚客无不慕名前去品味她独特的风味。泥溪米饺相传起源于明朝初年,将籼米蒸至七分熟时,磨成细粉再加入适量的水和成面,然后将肉馅配以新鲜
泡泡油糕
2023-12-27
泡泡油糕:泡泡油糕是陕西三原县很有名气的汉族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西安饭庄和五一饭店的泡泡油糕,已上了中华名小吃的金榜。泡泡油糕是烫面包入黄桂白糖馅经
白切清远鸡
2023-11-16
白切清远鸡:白切清远鸡选用重约2市斤的正宗清远子鸡,宰杀后吊干水,整只放入微滚的开水中以慢火浸煮至刚熟,取出即放入清净的冰水中,冷却后斩件上碟,以姜、葱、芫茜、油盐作蘸点佐食。此法胜在保持了清远鸡的原味,香、滑、爽兼俱,可算得上清远第一菜。广州的清平鸡正是以清
护国莱
2023-11-14
相传,南宋帝南逃至潮州的一座寺院里,饥饿难捱,僧人本想作点丰盛的饭菜款待他们,无奈寺中也无好菜。最后只好到后园里摘了一把软嫩的番薯叶烹成羹汤奉上。宋帝吃后得以解饥,赐封为护国菜后来此菜传到市肆,经名师
口味蟹
2023-11-03
口味蟹:长沙人吃口味蟹和吃口味虾一样疯狂,在夜宵摊上,口味蟹和口味虾是长沙人必点的两个道菜。在长沙口味蟹做得较有名的要属梅园大虾城的了,其创始人王印元先生是长沙最早经营口味虾的,后发展了口味蟹、口味螺、口味青口等多个口味菜式。因其炒口味蟹的汤汁调料是王印元先生
泉港浮粿
2023-09-19
食用时蘸点酱醋,更是香嫩可口。泉港浮粿,又称泉港普粿、泉港普甲、泉港炸糕,系泉港
冻鱼
2023-12-13
冻鱼:冻鱼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是在隆冬季节,从田、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洗净去杂,放入清水锅里烧煮。待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冻菌、生姜、夜寒苏根(或花)继续清蛇至汤白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稍煮少许,即连锅一起,置于阴冷的凉
苗家冻鱼
2023-12-12
苗家冻鱼: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是在隆冬季节,从田、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洗净去杂,放入清水锅里烧煮。待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冻菌、生姜、夜寒苏根(或花)继续清蛇至汤白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稍煮少许,即连锅一起,置于阴冷的凉
后陇红番薯
2023-11-11
后陇红番薯:潮安县凤塘镇后陇自然村出产的后陇红心仔番薯(俗称后陇红),属名优地方土特产,其薯肉红若辰砂,香似菱荷,还带有类似蜂蜜的甜味。而且久煮更柔润,不易烂哩。收获后的后陇红番薯,薯块连同根部一起保存,挂在樑上使之通风透气或窖藏,保存经年,味道最好。据说它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