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龙岩培田古民居 相关特产共 433
龙岩芋子包
龙岩芋子包
2023-11-30
龙岩芋子包:龙岩芋子包是用芋子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种包子,是福建龙岩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它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无山不客客住山、番薯芋子半年粮,是福建客家传统小吃。龙岩芋子包是选好芋子,刨去皮毛,煮熟,捣烂,晾冷,再拌入细洁的薯粉,用手揉搓,做成一个个
龙岩咸酥花生
龙岩咸酥花生
2023-09-16
龙岩咸酥花生:龙岩咸酥花生系指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生产的咸酥花生。龙图1龙岩咸酥花生1岩市新罗区盛产花生,尤其是加工咸酥花生。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新罗地区就开始以精湛的工艺加工花生,有200多年的制作历史。咸酥花生以酥、脆、香而闻名,色泽美观、皮薄易剥
龙岩斜背茶
龙岩斜背茶
2023-09-15
龙岩斜背茶:龙岩斜背茶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的斜背、背洋、梅溪等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原产地斜背村的农民,祖居泉州,先是迁居漳平永福,而后又从永福迁到龙岩斜背村定居,至今已传十九代。他们定居后即开始种茶。加工出来的茶叶,以产地定名为斜背茶。斜背
龙岩萝卜糕
龙岩萝卜糕
2023-09-16
龙岩萝卜糕:主料:白萝卜辅料:江米粉、生粉、澄面调料: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香油烹制方法:1、将半斤白萝卜切成粗丝,加入半斤清水煮软备用;2、取江米粉400克、澄面300克、生粉200克,倒入器皿中,用250克清水调成面浆,加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香油拌匀
田艾
2023-11-08
艾:艾每年农历正月,当地野上便会出现三五成群的采艾人。艾(又称黄花梦)是一种食用草本植物。它细骨柔软的茎,蜂翅大小的叶子,粘有细嫩的绒毛,呈银灰色,捣烂粘韧柔软,其味芳香可口。按当地人的说法,它具有安胎、预防糖尿病、健脾胃、驱风湿的功效,通常用来煲
田艾籺
艾籺
2023-12-07
艾籺:艾籺又叫艾米籺,艾米籺是广东湛江地区常见的食品,当地一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艾米籺。吴川人二月二做艾米乙的习俗自古一直沿习至今,特别是农村,每到二月二前夕,他们就捣米粉、备艾绒、做艾米籺,据悉,艾籺是用来拜神、祭祀之用,祈祷风调雨顺。
田艾板
艾板
2023-11-06
艾板:这是一种生长在田埂的艾捣烂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艾的味道甘中带着特别的芳香,入口细嚼,喉间鼻里尽得享受。小时候,常跟姐姐去拨艾,印象最深的是长在沙堤上的艾,胖乎乎的,用它的做艾板,特别香。
田口大枣
口大枣
2023-10-13
口大枣:口大枣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进入盛果期的大枣25000亩,初果期的大枣13000亩,年产干鲜枣1000万公斤,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了树上千元钱,树下千斤粮,全乡一个大枣园的双丰目标,使大枣成为了口一大支柱产业。华县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
车田豆腐
豆腐
2023-12-12
豆腐:中文名:车豆腐源于:河源龙川县车镇分类:石膏豆腐和盐卤豆腐原料:绿衣黄豆特色:豆香扑鼻,嫩滑爽口历史:2200多年
尚田草莓
草莓
2023-06-26
草莓:尚草莓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尚镇的特产。奉化尚镇是中国草莓之乡,拥有万亩草莓基地,草莓个大味甜、色泽红艳、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尚镇东南部盛产稻谷和草莓、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有中国草莓第一镇浙江草莓之乡美誉。尤以冷西村的5000亩大棚草
宝田茶叶
茶叶
2023-10-28
茶叶:宝茶叶是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宝乡的特产。宝茶叶具有飘香浓郁,回味甘醇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生产的会同春毫获省茶博会金奖。茶叶是会同县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项目之一,目前已经拥有有机茶园6000多亩,并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递增。1972年,会
脉田糖瓜
糖瓜
2023-07-03
糖瓜:脉糖瓜(麦芽糖)久负盛名。相传明崇祯年间,高村镇脉村伯姓农民闯关东学得麦芽糖制作技术。回家后,组织族人成立制作麦芽糖瓜的小作坊,每年冬闲制作麦芽糖。此后,村中殷姓、原姓农民也学会制作糖瓜。初用大麦、黍米作原料,后改用玉米、高粱、地瓜或大米。脉
保田生姜
生姜
2023-07-08
生姜:保生姜:六盘水盘县保镇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于生姜种植,生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优,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产业,每年的种植面积达到七八千亩以上,并喜获丰收。现在保镇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种植生姜,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地域范围保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
田集萝卜
集萝卜
2023-06-28
集萝卜:集萝卜是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集镇的特产。阜南集萝卜表现为皮薄、汁多、肉嫩、清脆甘润、生食胜水果,外表内绿、常种不衰、久负盛名;芹菜为体长无丝,味美质脆。不仅是味美佳肴,还有降血压之功效。集萝卜产于田集镇长寿村,依72眼古井群优质地下水浇灌,其产
火田菠萝
菠萝
2023-06-29
菠萝:火菠萝云霄县火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火的凤竹菠萝以其肉脆、汁多、味香、食后无渣、营养丰富的特色,多年来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声名远扬,虽全镇种植2000多亩,但每到丰收季仍供不应求,年产值可达7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