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龙门盛景让乾隆赞叹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静修寺
2023-10-11
据光绪六年《江西通志》卷122、《江西佛教史》第11业和《分宜县志》中记载,静修寺原名福胜寺(唐朝时称齐隆寺,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有记),始建于东吴宝鼎年间(公元266—268年),距今已有173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省创建最早的17座佛教寺院之一
陈宅村267号十一间民居
2023-10-17
陈宅村267号十一间民居位于义乌市后宅街道陈宅村267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陈宅村267号十一间民居,陈宅村267号十一间民居简介,陈宅村267号十一间民居金华市
河南堂忠实第
2023-04-24
位居屏东中正国中旁的邱姓河南堂忠实第,为南部六堆客家古宅中最完整的一座。因邱氏先祖曾赴福建考取功名,加上此地为闽、客交会处,邱宅的格局、细部装饰显见闽风影响,尤其梁柱间精雕细琢的木构件、交趾陶墙饰与屋脊剪粘,更为一向朴实的传统客家建筑,增添了华丽的装饰风格
云冈石窟第17窟
2023-06-03
第17窟窟形平面属椭圆形,穹窿顶。主像为云冈最大的交脚坐像,高15石公尺。你走进这低于地平面约1公尺的17窟时,仰面向上,这尊主像魁奇伟岸,有唯我独尊的气势。头上戴花冠,胸前配兽饰,臂着珠钏,腿作箕踞。右手仰掌,左手屈胸。人们称之为交脚弥勒菩萨
林祖密故居宫保第
2023-06-05
鼓浪屿,林祖密故居,林祖密故居现在改造成了酒店,酒店名字叫做宫保第。鼓新路宫保第闽南军司令府第循迹至鼓新路67号宫保第,这里曾经是林祖密将军的府第。他曾在这里建立中华革命党在福建的领导机关,谋划反对袁世凯窃国,反对陈炯明叛变,建立闽南军
闽中支队第4与第6中队及大洋游击队驻地旧址
2023-06-04
闽中支队第4与第6中队及大洋游击队驻地旧址洋尾寨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含旧寨和新寨),地处永泰与闽清交界,是未通公路前大洋往盘谷、红星和闽清的必经之路
资政第及沈声榜墓
2023-06-23
资政第及沈声榜墓位于潮安区彩塘镇华一村,时代为中华民国。2012年,资政第及沈声榜墓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资政第及沈声榜墓,资政第及沈声榜墓简介,资政第及沈声榜墓潮州市潮安区资政第及沈声榜墓
荆国世第门楼
2023-08-11
荆国世第门楼荆国世第门楼在上池村内南边。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7米,深3.2米,宽8.4米,门楼上石匾阳刻荆国世第四大楷字。此门楼在宋时所建,后历遭火劫,民国元年(1911)第四次重修,并立有烟火柴草禁牌刻石
玛曲天下黄河第一弯
2023-03-10
玛曲为藏语,意为孔雀河,即黄河的意思,是全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以黄河第一弯而闻名。此景点并非大多游客熟知的唐克九曲黄河第一湾景区,而是玛曲黄河大桥旁黄河的拐弯。九曲黄河第一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玛曲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城市
普渡寺
2023-12-03
北京东城区普渡寺位于南池子大街,原为清初所建的庙。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代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
金坊宰辅第
2023-04-06
宰辅第位于砚溪镇金坊村委金坊村,始建于清,为纪念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土曾樱而建。砖石结构,三门式,门楣上题有宰辅第三字,柱上刻有楹联金门诏累颁既膺尚书又膺宰辅,坊表垂万世言在大学行在省身,由东鲁徒南丰分流三派,两乡贤双里学同萃一门
土木寺
2023-06-02
土木寺是西藏著名宁玛派寺庙梅竹里寺的分寺,下属有包括理塘五花寺等在内的十余座寺庙。1870年,土木寺建成后,以其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精妙绝伦的壁画,成为一座宗教、文化、艺术宝库。如今的土木寺,历经岁月的洗礼,更显古朴庄重、高大雄奇
青石寺
2023-07-06
青石寺青石寺,原名石角寺位于于盂县上社镇窄门只村北一里许。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44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移建于村北一块大青石上而得名。寺内现存正殿3间,左、右两侧偏殿各1间,东、西禅房各3间
十七孔桥
2023-12-02
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创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桥由17个孔券组成,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凌波
城隍庙十殿
2023-10-31
自古府、州、郡、县,各有守土,固恃宰治干显,犹赖神赞乎幽(清孙天宁《重修城隍庙碑》),这几句话说明了城隍庙在旧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城隍庙座落在玉屏山麓,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住持张来翕庀材鸠工,大兴土木,重建殿宇,培修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