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021年再见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明起闭馆改造今天的游客比往常多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锦江水库旅游区
2023-06-28
锦江水库,座落在恩平市大田镇,因建于锦江源头的河排,故又名河排水库,是有名的旅游景区。锦江水库旅游区分为两部分,一为水库区,一为锦江水力发电站,总面积为300多平方公里。锦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养鱼、改善航运的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燕岩风景区
2023-06-27
风景区由360多座拔地而起的神态各异的石峰和170多个大小各异的岩洞组成,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小阳朔之称。这里山峰秀丽,形态奇特,自成景观,有骆驼峰、双乳峰、皇冠山、元阳石、猩猩望月、上山龟等景观
广宁大屋村
2023-06-27
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始建于1788年,至今已有217年的历史。现有人口288人,56户。村中有10多座砖石结构的清代客家古宅。村里有百年的五连果、古榕树。客家大屋建筑群造工精细,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为壮观,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筑之精华
铁龙宫
2023-06-19
千百年来,关于龙仙的传说故事,其实就暗示世人:翁源境内的地名之所以冠之以龙、仙、翁的特别多,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民间里传说翁江之水源于龙川之流,看来不是空穴来风,《韶州府志》和《翁源县志》都把这传说载进去,必有一定的事实根据
离湖
2023-06-07
吴克计监利湖多。湖北是于湖之省,监利乃百湖之县。县域所辖尽皆湖乡水村。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叫湖。监利县境地处的江汉平原,为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所在地。云梦泽是涵盖今江汉平原和湖南北部的大水泽
清水河摇铃沟
2023-05-13
清水河摇铃沟清水河县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最具典范的林区便是摇铃沟生态自然保护区,是我县生态建设工程光辉秀丽的缩影。它位于韭菜庄乡政府北0.3公里处,距清水河县城25公里,是自然形成的一条狭长沟壑区,面积约五万多亩,是黄土高原区保存完好的一座绿色宝库
封开县博物馆
2023-03-18
封开县博物馆(新馆)位于封开县广信文化园内,是肇庆地区县级博物馆中馆藏最丰富的,有多件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尤其是收藏的史前以及汉唐文物,见证了岭南文化的发展里程。封开县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是封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下的全民公益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13人
永定土楼南江景区
2023-03-07
位于龙岩永定区湖坑镇南溪土楼沟景观中心的南江村,有着600年历史,村中树木青翠、溪流环绕,水稻梯田与古色古香的土楼相辉映,客家古村落的风韵尽显。南江村面积只有5.5平方公里,村中却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30多座,民居、祠堂、书屋、古井等一应俱全
小穿乡野公园
2023-03-02
小穿芳峪村位于天津市蓟县穿芳峪镇北部,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是一个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村庄。全村建有古建风格的农家院8家、独具特色的乡野小屋11座、10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景观河穿村而过,还有农耕园、休闲公园、花卉种植园、乡野特色餐厅等
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
2023-03-02
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是阴山山脉的主体山地,东起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三岔口,西至包头市昆都仑河,东西绵延270余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大青山地区面积约93000多平方公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蒙古族聚居、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多民族杂居的地区
那曲高寒草原
2023-04-17
那曲是西藏除阿里地区外,气候最恶劣的地方。地处西藏北大门,紧靠青海。海拔高,气候条件差,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但是景色非常不错,还可以翻越唐古拉山口。是青藏线的必经之道。那曲高寒草原,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
哈尔滨基督教南岗教堂
2023-03-30
在哈尔滨繁华的闹市区,矗立着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建筑,它就是坐落在南岗区东大直街的基督教礼拜堂。基督教南岗教堂始建于1914年,由德国人阿斯罗尼亚、里多瓦人列斯达共同建议中东铁路局拨地,并捐助建筑材料,利用部分捐款建成的,命名路德教堂
中国进士文化园
2023-02-22
吉安古称庐陵,这里孕育着璀璨的庐陵文化,而吉水就是庐陵文化的核心区域。一门三进士、五里三状元、隔河两宰相、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翰林多吉水这些众多的科名佳话讲述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吉水
大明宫旅游景区
2023-02-20
大明宫遗址,在今火车站北1公里多的龙首原上。大明宫是唐京城长安三大内中规模较大的一座,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势宏伟。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父亲李渊修建的夏宫
普仁滩
2023-11-16
普仁滩旅游风景区是的黄山第一漂,经投资100多万元改建而成,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自然旅游风景区。景区位于麻川洒普仁滩河段,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东大门境内。清澈湍急的河水与雄伟奇特的黄山互为衬托,登山涉水,相映成趣,堪称皖南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