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2022南京端午节好玩的免费景点 相关特产共 7500
咸阳花馍
咸阳花馍
2023-12-27
春节用状如猪、羊花馍做献贡、祭祀神灵。元宵节用状似十二生肖花馍,互赠亲友,俗称牛犊,入夜,点燃面灯上贡。端午节做艾叶馍。乞巧节做面制笔墨纸砚,刀尺剪针等。祝寿做寿桃,丧葬做献糕。庙会做面花馍
凤尾虾
凤尾虾
2023-12-15
凤尾虾:凤尾虾可以说是最有名虾类名菜之一,它是南京传统名菜,是金陵菜(京苏大菜)代表之一,与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并称为京苏菜四大名菜。文献《白门食谱》中就有的凤尾虾记载,清末民初南京学者张葆亨撰写《白门食谱》中记载:至凤尾虾之作法,系虾之上半去壳,
鸭血粉丝汤
鸭血粉丝汤
2023-12-04
鸭血粉丝汤:鸭血粉丝汤是南京传统名吃,属金陵菜、金陵小吃,是金陵菜和金陵小吃中重要代表,是久负盛名以鸭为特色美食之一。鸭血粉丝汤由鸭血、鸭肠、鸭肝等加入鸭汤和粉丝制成。以其口味平和,鲜香爽滑特点,以及南北皆宜口味特色,风靡于全国各地。南京自古喜食鸭馔
天鹅绒
天鹅绒
2023-08-28
天鹅绒:天鹅绒是南京传统丝织工艺品,分真丝和丝棉交织两类,花纹有正雕和反雕之分。以质地坚实、绒密柔和、色泽沉静、花底分明为特色。品种有台毯等。绒花是南京传统手工艺品。以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制作而成。先以喜庆装饰花为主,后发展供陈设欣赏鸟、鱼、虫绒制品
和菜
和菜
2023-08-22
和菜:南通人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浆糟(酒酿)、烤大蒜头等等,午餐菜肴中也有一些节日特色菜。在南通人餐桌上往往有一碗五色杂陈菜肴,叫做和菜(和方音贺)。这菜虽不是山珍海味,还够不上进菜谱资格,但颇有南通乡土风味。做和菜材料很普通:粉皮(有一种淡绿色
鸭油酥烧饼
鸭油酥烧饼
2023-08-27
鸭油酥烧饼:每次去吃鸭血粉丝汤,我总会忍不住再点几块鸭油酥烧饼。说起鸭油酥烧饼,我想有很多南京人和我一样爱吃它吧!南京鸭油酥烧饼,是南京夫子庙清真奇芳阁酒楼传统名点。常人视烧饼为大路货,而新奇芳阁鸭油酥烧饼却不同凡响。这种用鸭油和制酥烧饼,其选料、制作
吴川田艾
吴川田艾
2023-11-05
仅用于端午节时候或产妇等会用来煮水洗澡,以达到驱除邪气作用;另一种即是田艾,是冬天收割完后田野里生长出来一种野草,经常摘取来制作饼等糕点食用,以达到避邪气、驱寒毒功效。据《食物本草》
龙袍蟹黄包
龙袍蟹黄包
2023-08-27
龙袍蟹黄包:南京龙袍蟹黄包清末即负盛名,以皮薄、卤多、馅嫩、形美、味鲜、不腻而著称。制蟹油、皮汤、做馅、擀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严格要求。蟹包看起来似秋吐艳,吃起来鲜而不腻南京美食。蟹黄汤包是六合龙袍美食一绝,龙袍蟹黄汤包已有140年历史,相传曾为朝廷贡
乡宁花椒
乡宁花椒
2023-08-09
乡宁花椒:乡宁花椒乡宁县发展花椒树1200万株,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花椒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绿色富民产业。乡宁县通过采取免费提供苗木、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等举措,提高了广大农民种植花椒树积极性,先后在全县建成了枣岭沿黄花椒带、韩咀5000亩花椒园区和昌宁百
复古牌茭白
复古牌茭白
2023-09-03
种植品种有双季茭和单季茭。双季茭俗称4·9茭,在每年古历四月初和九月初开始采收,古历九月底采收完毕;单季茭在季节上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经改良后,早熟茭一般在古历五月初(端午节前后)开始采收上市,采收期
温州茭白
温州茭白
2023-09-02
种植品种有双季茭和单季茭。双季茭俗称4•9茭,在每年古历四月初和九月初开始采收,古历九月底采收完毕;单季茭在季节上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经改良后,早熟茭一般在古历五月初(端午节前后)开始采收上市,采收期为
双烹粽球
双烹粽球
2023-11-10
双烹粽球:端午节,潮汕也有吃粽子习俗。潮汕粽子别具特色,而一种叫双烹粽子在潮汕最富盛名,双烹粽子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馅,三分之一甜馅和三分子二咸馅。甜馅主要是水晶馅、乌豆沙馅或红豆沙馅和甜糯米;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腊肠、翅脯、莲子、
开洋干丝
开洋干丝
2023-08-27
开洋干丝:开洋干丝南京干丝有一套独特制做方法,那些嫩而不老,干而不碎干丝,均为豆腐店特制而成,切丝细、麻油香、酱油上乘。原先南京干丝有素汤素煮和荤油肉丝几种,民国以后,新品种不断增加。在清真寺有烧鸭干丝、开洋干丝等;在荤菜馆有春笋干丝、冬菇干丝、蟹黄干
田旺粽子
田旺粽子
2023-10-06
乌河水清醇甜美,鱼虾成群,这里生产芦苇,有一股特别的清香,苇叶大而长、厚而韧,是包粽子好材料。附近村庄村民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都用乌河苇叶包粽子,其中田旺村粽子以糯米、红枣
安铺棕子
安铺棕子
2023-11-05
安铺美食不用多讲了,但许多人还不知道安铺棕子味道好极了。粽子(zòngzi)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是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