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NO.96山西省阳泉市景点推荐 相关景点共 3959
万里长城龙泉关
万里长城龙泉关
2023-07-03
阜平县内长城由山西省灵丘县的下关村向南入境,至吴王口村分为两线:西线,经长城岭、下庄乡进灵寿县李家沟村
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
2023-06-03
导游:大同地区这类火山共有30多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县和阳高县境内,具体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一、东区指瓜园、神泉寺一带,有肖家窑头、鹅毛疙瘩等6座。二、南区在桑干河与六棱山之间,包括大峪口、西窑等5座,是因玄武岩流沿断裂喷出而成
阳高怪坡
阳高怪坡
2023-06-03
怪坡山西省阳高县境内怪坡,地处阳高县许家园村至榆树沟村约5千米长的山路上,这条山路北高南低从南向北乘车行驶路上能发现7处这样的怪坡,长则100多米,短则40多米。此坡看上去有20度左右的坡道,汽车停在坡底会自行向坡顶滑行
丁村民宅
丁村民宅
2023-07-08
丁村民宅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县城南4公里的丁村。丁村,以丁姓聚居而得名。丁村民宅内有明、清两代的民居院落20多座,时代较早的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到四十年(1612年)建造的,较晚的是清朝康熙、咸丰年间所建,至今还基本上保留明着清时的布局
朔州古城
朔州古城
2023-07-05
介绍:北齐朔州古城与元末明初朔州城,位于现朔州市朔城区,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它雄踞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北连内蒙,南控雁门、偏关、宁武三关,有通达忻、代、原平诸县之道,古为边陲之要塞,既可应援大同,又能拒防全晋,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夏阳黄河古渡
夏阳黄河古渡
2023-10-02
夏阳黄河古渡夏阳黄河古渡位于陕西合阳县东20公里处的夏阳村,隔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吴王渡相对,因楚、汉相争时,汉淮阴侯韩信从这里用木罂渡军,攻取魏都,故又称木罂渡或淮阴渡。合阳县灵泉村尚有木罂渡军处遗址
太阳渡
太阳渡
2023-08-29
对岸为山西省平陆县的夏阳。相传汉代名将韩信曾在此以木罂渡军,袭安邑,俘魏五豹。公元637年唐太宗曾命大将丘行恭在这里建造了一座长76丈的浮桥,称太阳桥,沟通黄河两岸的交通
陵川崇安寺
陵川崇安寺
2023-07-10
崇安寺,古称凌烟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西北的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远古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崇安寺的创始年代已无从稽考,唐初原名为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敕命为崇安寺,此外古代并有凌烟寺之称
阳城皇城村
阳城皇城村
2023-07-09
皇城村,位于太行、王屋两山之间的沁河岸畔,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境内,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皇城相府旅游景区就是以这组古建筑群为载体兴建的。皇城村是清康熙朝陈廷敬的故里
石马寺石窟
石马寺石窟
2023-07-07
名称:石马寺石窟(第七批国保)时代:南北朝至唐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简介:石马寺石窟位于昔阳县大寨镇石马村村北。东依石马山,西临石马河。寺院石窟由石窟和摩崖造像组成。石窟、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后镌刻不断至隋唐
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
2023-07-07
刘胡兰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文(水)祁(县)公路从纪念馆北墙通过,东接大运公路,西连307国道,将该馆与山西中部的晋祠、卦山、玄中寺、武则天纪念馆、杏花村汾酒厂、晋商宅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
龙堂瀑布
龙堂瀑布
2023-07-06
龙堂瀑布在距山西省盂县东北87公里处,梁家寨乡赵家岔村东北4公里的龙堂村。这里山岭绵亘,重岩叠障,瀑布源头为山西五台县、盂县和河北省平山县三县的交界处。远望一股银白色的细水从东北山涧流出,逶迤而淌,越流越大,约莫2公里即到达瀑布边缘——黑龙池
赵杲观
赵杲观
2023-07-06
赵杲观位于山西省代县新高乡红寺村天台山下,距代县大约23公里。该观建于天台山峡谷中,利用当地的天然石洞、在悬岸峭壁上略加人工建筑而成,可谓独具匠心。赵杲观最奇特之处在于,多处寺庙建在光滑的石壁上,想进寺的话必须沿铁索攀援而上,其势颇险
太原双塔寺(永祚寺)
太原双塔寺(永祚寺)
2023-05-13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初名永明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
长平古战场遗址
长平古战场遗址
2023-03-06
长平之战遗址位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高平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