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上海真如寺

2024-01-11       692 浏览

古刹真如寺位于普陀区兰溪路399号。始建于唐代,原在大场镇,原名真如院,又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宋嘉定年间僧永安在官场(今大场附近)改建后名真如院,寺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寺内横梁对联有“佛日光辉崇盛世群咸悟真如”之句,点出了寺名的来历。元延佑七年(1320年),僧妙心移建至桃浦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

真如寺迁建以后,因香火旺盛,寺前出现市集,缘寺得名,称真如市。随着集镇的发展,位于镇北的真如寺也不断扩大。明清期间,在该寺正殿四周又陆续兴建了许多偏殿楼阁: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药师殿;寺东有东岳行宫、忠显王殿;寺西有城隍行宫、地藏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阁、文昌阁、西方境等,形成规模颇大的寺庙建筑群。

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及弘治年间(1488~1505年)曾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真如镇米商杨氏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念岸、念伦募钱1.5万缗(千文),将单檐3间改成双檐5间,原梁架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元代款式,两侧楹联:东为“佛日光辉崇盛世群生咸悟真如”,西为“皇风祥辑衍遐龄万姓同跻仁寿”。该寺韦驮殿,据洪复章《真如里志》载:“元至顺三年,平江路嘉定州僧嗣文创建,明正德八年僧法雷重建。清乾隆三年里人陆伟功重修,乾隆四十年陆伟功、陆茂功捐资-。”殿内著名的铜弥勒佛系明代所制,铜佛背后镌有“明乙酉年住山比丘回闻募铸。”太平天国及抗日战争时期,几经战火,配殿及附属建筑大多被毁,仅存长、宽各20米的正殿(大雄宝殿)一座。

解放后,正殿独存,殿内释迦牟尼佛像和寺前原韦驮殿的铜弥勒佛尚在。1950年10月,市政府曾拨款维修正殿佛像,并将钢弥勒佛设栏保护。1959年5月,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重修,正殿仍恢复元代单檐式样。“文革”中,殿内檀木释迦牟尼等佛像和铜弥勒佛被毁,许多珍贵碑刻文物被砸。

1979年,真如寺进行维修,正殿内额枋底部仍保留“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为该寺建造年代的佐证。江南地区现存的元代建筑物极少,除真如寺外,仅有苏州三清殿,吴县轩辕宫和金华天宁寺三处。真如大殿共有木柱16根,每根木柱的地基,用黄土和铁渣分层夯筑而成,阔1.8米,长3米,深1.8~2米;各柱地基,以木相连,为古建筑所罕见,是宋元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历次重修时,还发现柱子、梁枋、斗拱等各项构件的背面及接榫处,留有当时工匠用毛笔墨书的名称,多为江南工匠的习用俗语,有研究价值。为此,有关部门拟辟为古建筑展览馆,长期不作宗教场所开放。

1991年后,为满足佛教徒活动需要,将真如寺恢复为宗教场所,成立真如寺修复委员会,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任名誉主任,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为主任。修复后的真如寺除大雄宝殿外,还兴建了卧佛殿、方丈室、后院、内院、外院、两廊、办公室等,面积由原来的800多平方米扩大到2000多平方米。1992年1月初,由新加坡法师林高僧性仁捐赠的三尊玉佛及一些经书� ��入寺供藏。其中释迦牟尼佛卧像长2.7米、重1.3吨,两尊坐像分别高2.2米和0.8米、重2.5吨和0.1吨。真如寺今主持为释妙灵法师。

1996年11月20日真如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2月24日,真如寺举行真如佛塔落成典礼。佛塔于1998年9月正式动工,历时一年三个月竣工。塔高51米,共9层,外形为仿宋元代建筑的传统木结构楼阁式宝塔,造形端庄、古朴。佛塔平面为方形,除必要的受力框架由水泥浇铸外,其余全部由木料构成,全塔共用杉木、柳桉等约300立方米,堪称名副其实的木塔。由于该塔的风格与全寺建筑极为协调协,故塔的建成,不啻对全寺的外观有着画正点睛之妙。它的落成不仅推动了真如寺全面修复工作,亦为真如古镇旅游商业小区增添了标志性的景观。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兰溪路399号

类型:古迹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1-62971581

开放时间:

8:00-16: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交通

01、62、63、105、106、129、136、223、516、550、551、706、708、717、724、740、742、743、754、766、768、807、838、852、858、860、866、旅游6号线、机场6线、北安线。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