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隆化民族博物馆

2023-03-23       726 浏览

隆化民族博物馆位于隆化镇,占地5934平方米。现有《隆化历史文物展》、《安州北安州兴州出土文物展》、《此间曾是帝王乡》3个文物基本陈列,常年免费开放。

隆化民族博物馆是一座两进庭院地标性综合博物馆占地面积5934平方米,展厅、多功能厅、文物库房、办公楼,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主体建筑为仿古盝顶式砖混结构,黄色琉璃瓦,乳白色墙面和紫檀色仿古门窗,形成了优美典雅、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风格。

历史

隆化博物馆建于1981年,然而,当时博物馆占地面积只有二亩九分地。

1988年,隆化县博物馆开始扩建,工程在1990年结束。扩建完成后,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2500平方米,有展厅、文物库房、办公楼、多功能厅、服务部等。

此后,博物馆充分发挥它的展示作用。除了确定了三大基本展厅以外,常年还会举办很多临时展览,比如书法展、摄影展、科技展、发展中的隆化、隆化资源展等等。

2003年,隆化县博物馆迎来了它最大的一次转折——更名为“民族博物馆”。

2009年隆化县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决定:民族博物馆要迁址重建,并将新馆馆址设在董存瑞烈士陵园附近。

目前,隆化民族博物馆有《隆化历史文物展》、《此间曾是帝王乡》、《安州、北安州、兴州出土文物展》、《发展中的隆化》四个基本陈列展厅,为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群众,博物馆在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充实调整基本陈列,增添展品,提升陈展水平。

第一展厅为《隆化历史文物展》,展出的多是旧石器时代、新时代的文物,比如在隆化境内滦河两岸河谷盆地的二、三级台地上,采集到的石核、石镞、石叶等。

在隆化民族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安州、北安州、兴州出土文物最为丰富。而博物馆也用了最大的一个展厅(面积相当于一、三展厅之和),来讲述这些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在这一展厅,馆藏宝物众多,比如在隆化镇南黑山的石缝里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铜造像。这尊铜造像戴有圆形背光,背光上刻有“李翟手用铜四斤,泰常五年五月五日佛弟子刘惠造弥勒佛像”的字迹。据专家说,这尊佛像距今已有1570多年的历史了,是国家珍贵文物。

隆化民族博物馆立足长远,谋求文博事业更大的发展,突出特色工作,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努力培植自身造血功能,利用元代鸽子洞窖藏丝织文物纹样开发产品,已经成为隆化县委、县政府及县直各部门外联的首选礼品,而且为隆化文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沿着这条历史文脉,从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商周秦汉的钟鸣鼎食,从北魏安州肇建到契丹文化进入,从金元手工业的繁荣到清帝木兰秋狝御路上无尽的满蒙风情,一桩桩,一件件记录了这片塞北热土的历史年轮。

馆内藏品5万余件,国家级珍贵文物500余件,包括夏家店上层文化精美的青铜牌饰,东胡、山戎各种兽首青铜剑,战国刻铭不锈铜戈、北魏“泰常五年”鎏金铜造像、唐代“契丹节度使印”、各种辽三彩和彩釉器、金元时期隆化瓷窑的标准器物“至正贰年白釉黑花瓷缸”等。特别是元代“驼色地串枝牡丹莲纹锦被面”等织绣品,更是添补世界空白的国宝,已成为世界古代纺织品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藏品记录着中国北方古代多民族的发展历程,并从多方面反映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融合、发展的历史面貌。

隆化民族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省两级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德市爱国主义教育� �地。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重点博物馆。近年来,《新华社每日快讯》、《中国文物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河北日报》、《承德日报》和《文物天地》、《文物通讯》等报刊,发表了50多篇文章报道隆化文博事业的发展。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承德电视台多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宣传隆化文博事业取得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