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南市公共体育场

2023-03-28       715 浏览

大吉路208号(方斜路555号)“五四”以来上海革命群众--场所—南市公共体育场

在方斜路555号沪南体育场原址,是五四运动到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前夕上海革命群众举行--的场所。

民国4年(1915年)10月,上海县知事委托县教育会从事规划,选定斜桥北堍(大吉路方斜路和大林路之间)的26亩余慈善团体公地,建造体育场,于民国6年3月30日落成开幕,共计投资22260元,定名上海公共体育场。这是上海最早由国人自建的第一个体育场。

民国8年5月7日,为声援北京学生五四爱国行动,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上海各界人民2万余人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高呼反帝和惩办卖--口号,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会后--。当时报纸评论为“沪上民气发扬之第一次”。6月27日,各界群众万余人同集于体育场,决定于7月1日在该场召开11万人的大会,反对在和约上签字。在这期间,上海学生、市民多次在体育场举行--宣誓,追悼郭钦光烈士和反帝反军阀--政府的群众--。

民国14年3月12日,孙中山在京病逝,4月12日,上海人民在公共体育场举行追悼大会,宋庆龄等出席,何香凝发表演说。

五卅惨案发生后,由上海总工会发起组成的工商-合会于6月11日在体育场召开近10万人的市民大会。“悲壮激昂,为历来所无”。6月30日,又在该场召开20万人的追悼五卅死难烈士大会,体育场附近马路交通为之阻塞。次年5月30日,又在体育场召开上海市民五卅周年纪念大会,反映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意志。

1917年,在上海华界的大吉路和方斜路间的20亩空地上,由上海地方当局兴建起了一座体育场,名为“上海公共体育场”,俗称“西门体育场”。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上海改为特别市后,定名为上海第一公共体育场。初建时,体育设施有1个足球场、1个300米跑道田径场,1座健身房,以及若干个篮球、排球场和几幢办公楼等。1928年又增建1幢大楼,内设弹子房、乒乓球房,规模庞大的上海公共体育场成为当时申城市民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1同时,上海公共体育场也是上海人民反帝御辱,进行政治--、争取民主自由的大舞台,被形象地誉为“革命的烽火台”。从五四运动至“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期间,上海工人、学生等各界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群众--经常在此举行,因此上海公共体育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19年5月7日,上海2万民众在此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爆发的五四学生--。此后,上海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如五卅斗争、追悼孙中山大会、上海抗日义勇军大检阅等在此召开。

1949年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上海市一级革命文物和革命纪念地,并更名为“沪南体育场”。1987年3月被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其列为“‘五四’以来上海革命群众--场所——上海公共体育场”,并于1999年被南市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调整南市公共体育场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