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摩西会堂旧址

2023-03-28       754 浏览

摩西会堂旧址位于长阳路62号。又称华德路会堂。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兴建,1927年竣工。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74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坐南朝北,晚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二战期间,大量犹太人逃到上海,逃到上海的犹太难民大多居住在虹口区,而摩西会堂也就成为了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推行排犹、灭犹政策,大批欧洲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寻求栖身之地。当时上海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入境签证和财产担保的都市,因而上海就成了大批犹太人的定居地。

1938、1939年,约1.8万犹太难民抵达上海,他们多数聚居在长阳路、舟山路、东长治路、唐山路、霍山路、高阳路、平凉路等一带的里弄街坊。其间,为安置犹太人,建立了华德路138号(今长阳路138弄)、爱尔考克路(今安国路)、兆丰路(今高阳路)、汇山路(今霍山路)等难民中心和收容所。

至1940年12月登记的犹太难民达2万余人,其中居住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人数约1.4~1.5万人。逃难的犹太人为了相互间沟通与联络,兴建了一些教堂,当时的摩西会堂作为希伯来语学校及祈祷场所,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所犹太人教堂。

该处为一所正统的供俄罗斯和中欧犹太人使用的会堂,也是犹太人在上海历史的重要见证。希特勒疯狂排犹、灭犹时,逃亡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大多都居住在虹口,摩西会堂成为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上海犹太宗教公会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犹太难民陆续离境,移居世界各地。但他们对上海这段生活难以忘怀,常常称自己为“上海犹太人”,视上海为“第二故乡”。

1993年10月1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到摩西会堂参观,并在留言簿上写道:“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驱赶,而流浪于世界之时,犹太人得到了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犹太人民及以色列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

1992年,摩西会堂获批为“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后,接待过众多贵宾的访问。2004年1月13日,摩西会堂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摩西会堂旧址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