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红军第207团旧址

2023-04-04       394 浏览

红军第207团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桥头自然村。

红军第207团旧址由澳柄宫(驻地)、澳柄桥(哨卡)、陈列馆(新建)组成,占地4000平方米。

澳柄宫位于澳东村澳柄桥北端,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清代重建,20世纪80年代重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两侧为宫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左宫房面阔二间,右宫房面阔三间。左山墙存有红军标语:“活捉匪首蒋介石”。澳柄宫当时是莆田城区通往广业(白沙、庄边、新县、大洋4个乡镇辖区总称)山区的必经之路。澳柄宫作为中共领导莆田革命据点,1926年莆田山区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莆田第一支工农游击队均在此成立。193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莆田巡视,决定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主持军事工作,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黄琬到莆后,把各地分散的游击武装集中到澳柄、东度整编。8月中旬,黄琬、陈天章、王纪修等在白沙东泉圆通寺召开军事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8师)第207团,战士50多人,黄琬为团长,陈天章为政委。同时决定在澳柄、东泉等有条件的乡成立赤卫队,以配合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会后,红军207团和中共广业区委在澳柄宫驻地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鼓动,深入各村张贴革命标语,开展反霸斗争。

澳柄桥是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建的平梁石桥,横跨澳柄溪,南北走向,为8墩9孔石梁桥,总长49.3米,桥面长43.9米,宽2.10米,高约6米,船型墩。桥面以长短不一之条石横竖间铺而成,两侧石栏杆,存石望柱4对,石狮2对。桥古朴简实,桥面近南端西侧存“宋绍兴十三年四月”刻字,历代有维修。207团以澳柄宫为驻地,在澳柄桥头设立哨卡,与周围以澳柄支部为中心的7个老区革命基点村一道,共同组成革命斗争根据地。

澳柄宫革命斗争在莆田革命史上誉称“四个第一”:创立了第一批乡农民协会,创建了第一批农村党支部、创办了第一期的“列宁小学”、创建了第一支工农红军游击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闽中特(工)委、莆田县工委驻地都曾设在澳柄宫。

陈列馆位于澳柄宫后侧,系2001年中共莆田市委、市政府支持兴建的一座革命纪念馆,上下两层,面积400平方米,一层为陈列室,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了1926年莆田建立党组织至1949年解放,莆田党组织在广业地区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革命事迹。同时还展出了建国后澳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继续发扬“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展厅里还陈列了当年红军使用的-炮、军号、梭标、大刀、马灯、草鞋等文物和珍贵史料。

红军第207团旧址于1981年10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1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