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重安江水碾群

2023-04-13       772 浏览

水碾群始建于明代,据《明史·卷三百一十二·四川土司二》记载:“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谕之。五年,领安抚司二,曰草塘,曰黄平;长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庆,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永乐四年(1406)设重安长官司,弘治元年(1488)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大量屯军的涌入,带来中原各地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他们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规模建造水碾,取替土著居民仍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劳作。

建造重安江水碾群选址考究。此段江水被沙洲从中剖开,形成南高北低两支河道,高差为1.12米。水碾水轮深藏沙洲腹部,每个碾房从开入水孔两眼引江水冲击水轮,南北江面高差产生的水力足以使水轮旋转并带动滚轮工作。余水汇入北支河道。

重安江水碾群规模宏大,明末为其鼎盛时期,共有40余座。水碾群现存碾房19座,沿沙洲“一”字顺江排列。雨季,碾房草棚常被洪峰卷走,但沉重的石滚轮和藏于沙洲腹部的水轮却安然无恙。

水碾的原始功能是用于谷物脱壳去麸,随着打米机普及,重安江水碾群的原始功能逐渐减弱。土改时水碾划归集体,上世纪80年代后由生产队陆续卖给周、潘、杨、沈等姓农民,目前仍有13座正常使用,主要用于碾桐籽榨油、碾竹材造纸、碾做香的原料粉末等。

重安江水碾保留了古老的历史信息,是重安江上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2013年5月,重安江水碾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