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龙县境内,距县城35公里处的梨树乡暗河村,安(龙)坝(草)公路旁方圆0.5平方公里的漏斗型地带上,星罗棋布地藏着大大小小的30余个溶洞。这些溶洞至今仍深藏在大山之中,犹如空谷幽兰、仙山琼阁,鲜为人知。l986~1988年,英国、日本、瑞士、挪威、瑞典、加拿大、荷兰、新西兰等同家的专家学者多次来此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此洞群集大、险、奇于一身,有的堪称中国之最,有的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溶洞四周,较密集地发育和分布着种类繁多、复杂纷纭的岩溶景观,在地面上有峰峦重叠连绵、山势险峻、高耸挺拔的峰丛、峰林;高低错落、排列有序、秀而不险、奇而且峭的溶丘,孤峰;深邃悠长,如封似闭的溶谷、洼地,陡峭如第一章自然风光削、险峰难履的悬岩绝壁;高跨如虹,拱圆似门的天生桥;浅露深藏、犬牙参差的石林,在地下深埋着洞道远长、厅堂高大、相互连通的洞穴系统;跌坎飞瀑联现、终年流淌的地下暗河;洞道突陷、深邃难测的竖井;绚丽多姿的钟乳、石笋等多种多样的岩溶奇观。
该溶洞群以巨大、神奇、险峻为特色。也由于此,受到国外洞穴考察、探险者的青睐和重视,视其为“重大发现”,赞叹为“神奇的安龙笃山暗河溶洞群”。
国内专家考究后称:“笃山溶洞群发育之多,类型之全、洞道之长、洞厅之巨、竖井之深、洞口之多、埋藏之深、烟窗效应之良好,确是国内罕见的岩溶奇观”。
犀牛洞犀牛洞由10余个洞厅组成,全长17.6公里。洞前翠竹乔灌丛丛,树影婆娑,优雅宁静。进人洞口是一个广阔的大厅,半是沙土半是水,区间有无数堆积物,状如数条石牛,沉浮游弋于沙河内,相互嬉戏,前行数十米,有一巨大天然石屏,横亘厅前,将洞口隔成左右两扇门,进门便是第一厅,十米开外有一高5米,周长2.8米的石笋柱,镶嵌在一块斜置的长方形巨石礅上,恭候游客光临。再行十米,又一高l.4米,周长1.5米的石笋柱似一位导游,向游人指引前进的方向。左侧洞顶,长约10米的幔状钟乳,似一条飞腾的巨龙在洞天上,翘首俯望;右侧厅顶一簇簇悬挂钟乳,犹如一盏华丽的吊灯,厅内左侧150米处,一片钙华坡麓,交错发育,有高0.5米、长达100米的边石坝,交织呈碟形边盆,似桑田阡陌,坝埂虬结蜿蜒,如巨蟒游弋;右侧约200米处,有一宽约3000平方米的洞中洼地,积水成湖,洞壁是高20米、长100米的钙华扇,顶上晶莹透明的钟乳,高高低低,散散落落,正叮叮咚咚往下滴着琼浆,前行数十米,一断柄关刀插于钙华堆中,前面只有一个隘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顺着隘口匍匐前行便可进入第二厅。
一群高矮不齐、胖瘦不一的石仙相聚一起正在观赏台前蔚为壮观的石瀑布及飞瀑溅莲花,空寂寂的大厅中央,直线排列着三根直立石笋,分别为2.4米、3米、1.6米,周长1.6米、2.4米、3.6米。穿过三元柱厅左侧的斜坡中腰,一巨形石蛙,匍匐欲跳,张嘴惊鸣,试图逃避右侧虎视眈眈的石猫。石猫的后面,一石笋形如顽童,正仰首嬉看猫捕青蛙;另一侧有一高达7米,周长约15米的石笋山丘,其上生满朵朵望若珊礁的石花,在石花山右下侧20米的厅缘边,有一高20米,周长25米的石笋,如巨钟吊挂厅顶。厅西北端,一排并列的高约10米之笔架状石笋柱,直射天穹,顶端尖细,嵯峨峻峭,尖顶有数只形态各异的玉兔相互嬉戏,栩栩如生。曲径边有一排高约1.5~2米的竖立的石笋,似栅栏护道,妙趣横生。二厅与三厅之间被一狭窄通道隔开,通道长5米,宽0.8米,高1.5米,通道上下,左� �均为高低参差、大小不一,形状如玉络珠缨、帘幔帷幕式的垂吊钟乳或站立石笋所遮掩,人行至此几人绝境而疑无路通行,但近道口可闻呼呼风啸,阵阵狂风迎面扑来,始觉“柳暗花明”。这就是凉风台隘口.是继续前行的唯一孔道,穿越凉风台后,豁然开阔,一个圆径达100余米,高逾50米的第三厅堂即呈现在前。
厅堂空旷,四周支洞如叉,极易迷途。尤以西南侧为甚,支洞多而长,盲目进入其中只能折转而回,厅底地势坎坷不平,时而拱起如堤,时而深陷泥泞,只宜盘绕踽行。右侧一岔洞,高2米,宽3米,洞内玲珑剔透,钟乳缨垂,石笋林立,瑰丽异常,如人珠宫贝阙。再往前,钙华山丘如寂寂空山,只能沿空山羊肠曲径拾级前行。行约50米,右侧洞壁,一宽约20米,高约30米之钙华帷幕,流光晶莹,似飞瀑银练,三厅后段,有一道面积亩许的边石坝,纵横交织,蜿蜒曲折,如数百条巨蟒在此盘绕嬉戏,溅起一片粼粼水波,荡漾回旋,景色幽奇。三厅末端,洞道突然下坠,形成一道宽70米、高60米的直立陡坎,崖下阴森而峻,广阔洞厅内飘散着大水雾,似面临深涧绝壑,坎缘有三根高1.5米的石笋,尤似三位洞仙在向游人提示:此处危险,注意安全!果然,过跌坎后,一巨型竖井垂于脚下,该井直径约50米,垂深在60米以上,井壁四周皆为悬岩绝壁,系犀牛洞中最险峻地段。竖井下即是宽广无限的第四大厅。
该厅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犀牛洞中最大的厅堂,也是世界地下溶洞的“第四大厅堂”。仰望似穹空,俯瞰宽广无垠,放声呼喊则声如潮涌,此起彼伏,徘荡回旋。洞厅内水汽缭绕,如烟似雾,显得幽深莫测。无垠大厅右侧半壁由较厚钙华层铺就,宛如飞瀑流挂,在末端有一高15米,周长约10米的石笋柱,形如宝塔屹立于飞瀑旁,形态古拙瑰丽,气势恢宏。位于巨型竖井下左侧巨形广厅中,有一白色石笋堆,似一双小玉狮攀伏在一双大雄狮的背上,紧紧依偎,状极亲切,形态逼真,沿大厅继续往下是一段500米长的水道,水势平缓,可行船。地下暗河一直通到板洞下面,在板洞仍可听到淙淙水声。
板洞口为一径宽50米×100米的椭圆形巨形竖井,垂深达250米,在井壁东南隅有较厚的泥沙堆积,生长着茂密蕉丛,成为天然的洞天花园,其余三面皆是悬岩绝壁,仅西北面有一条险峻曲折的羊肠小道,可扶壁攀崖踽行至西侧半崖上的溶洞内,再沿道迂回绕行可下达井底外,无余路可行,西壁东西两侧伴随着第一章自然风光众多的大小洞穴,其底层溶洞是;东连犀牛洞,西通出烟洞的主洞道;板洞是笃山溶洞体系中一座绝妙的通天竖井——天井。板洞东侧洞口右面,由溶塌角砾岩构成的高约10米残丘,其上虬藤杂草交覆,碧叶掩映,微风吹拂,翠带摇曳,景色秀丽,与南面千余珠碧叶如伞,浓鲜肥润的野蕉林遥相辉映,在板洞档侧主洞道厅口中部,有拔地撑天的钙华堆,高15米,周长端段约15米,中段约30米,底部为50米,正看形如一口悬挂的巨大金钟,侧视又若三层玲珑宝塔,岿然屹立厅口将大厅分隔开来。钟塔的下缘,石帷帘如绸佩飘拂,壁上一簇簇绿茵如绒的苔藓和一丛丛青幽似锦的藤草,像刺绣或蜡染于飘带上的奇花异卉,在钟塔崖后右侧约10米处,有一由钙华堆积而成的巨大石狮匍匐厅内,其头高昂达4米,尾低伏达2.5米,身长5米,一身金色披毛晶莹闪烁,头顶银盏玉盘,盛满了自天宫王阙溢来的琼浆玉液,昂首西盼,等待游客饮用,这便是第五厅。
第六厅位于板洞西面二层洞,该洞高悬于板洞半岩上,低于上层洞约30米,距底约50米,� ��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以30度坡角向西伸延而连接各层洞道,洞厅内有十数处散立石笋堆积,有的如石龟、石鼠,有的似雄鸡报晓,长颈怪兽,瘦高无常,无不形态逼真,沿西侧斜上200米便到达上层洞厅,即第七厅:厅内钟乳、石笋林立,形态殊奇,有一石笋形极似开屏孔雀。沿回环盘旋的洞道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流沙河(第八厅)。
该厅长约100米、坡度达30度的斜坡上,铺垫着一层细如粉砂的白色流沙,人行其间如履沙海,并顺沙向前滑动。在沙河末端,为一高约5米之跌坎,坎下为宽30米以上的扇形钙华滩,滩上布满了直径l~2米、深0.3~0.5米的圆或次圆石珠,如一盘盘银色糕饼呈现眼前,献给渡过流沙河后的旅行者的美食。前行30米,在低洼处有一直径约30米的积水浅塘,塘中钙华坝及坝石盆交错发育,边石盆中有1~3厘米滚圆石球,如累累珍珠,玲珑晶莹。再往西行,即到第九厅。
一片长近100米的缓平地段,纵横交错地发育着大小不一的边石盆景,最大边盆面积可达45平方米,钙华梗高度0.3~0.5米,梗宽10~30厘米,盆中碧波闪闪,映水如虹;右侧洞壁钟乳流挂,似飞瀑倒泻,流光晶莹,望如星闪,壁顶见一对悬吊巨形钟乳,如铜钟高挂天际,钟周围的石帷屏,小吊钟似璎络垂饰,黄白相映,分外鲜明。继续前行,进入第十厅。
洞厅中有广约亩许的地段,形成一片巨大的边石盆,单个边盆有200平方米左右,盆深0.5~1.0米,埂面呈刀刃状,纵横交织,曲折蜿蜒如龙蛇串行,尤其在灯光照射下,时而银辉闪闪,时而金光灿灿,金光银辉相映,晶辉幻彩,缤纷瑰丽,是难见之奇景。厅堂之中,有一高8米,径3米之石笋,色泽金黄,如一巨形芭蕉,在芭蕉后约40米处,矗立一座高15米,直径亦15米的钙华堆,恰似旧时男人饰戴的“瓜皮帽”。洞厅右侧壁,长达80米,高10米的悬挂的片状钟乳石,如一幅巨形帷帘,色呈黄色晶玉,泡影离离。右侧有一片高1~2米,排列无序、参差不齐、粗细不一的石笋林,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位于石笋林前方,一挂长35米的屏幕式石帘垂吊在洞壁上,壁前一高3米,径2米的站立石笋,状如一位少女在企盼隐藏在帷屏后的情人启屏相会。几经曲折,再经过“高悬平台”、“宝瓶口”,便旅完犀牛洞全程,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