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石阡府文庙

2023-04-14       438 浏览

石阡府文庙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阡县城东南越城路。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由时任知府李鉴修建,因在石阡设府同一年修建,故称“府文庙”。明永乐十一年石阡设府,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宫制度,“改土归流”意味着文明和进步,它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郡县宫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文庙,传播儒家思想。

文庙亦称学宫,是古代培养封建科举人才的场所,自汉武帝尊孔崇儒,历代相承,推孔子为万世之表,重儒术以治理天下,令郡县皆建学宫,以为宫绅人士奉祀瞻仰之地,因此历代宫吏都把营建和培修学宫作为重视文教的标志。石阡府文庙历经战火,多次重修,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府董醇重修后,庙制稳定,其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个庙基坐东朝西,庙分三进院落,院基渐次升高,自西向东自上而下分别建有庙墙、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两庑、天子台、大成殿以及崇圣祀、考棚等。解放初期,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宗圣祀、考棚等被毁。

文庙正中为大成殿,殿上丹墀,庙墀左右炼油西阶,阶下为天子台,天子台上下各有“双龙抢宝”和“鲤鱼跳龙门”巨型浮雕一块,左右列东西两庑各三间,前为大成门五间,其左右两间原为文武官员的更衣室,左为名臣祀,右为乡贤祀。大成门外有桂花古树二株,四季浓阴,八月花开,一黄一白,香飘满院。中间稍下丈余,竖立石枋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及状元桥,池前左右有门题有“礼门”、“义路”,门外各立下马牌,大成殿之后有崇圣祀,周围绕以红墙,庙基长二十六丈五尺,阔七丈八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国民女校于庙左儒学署,宣统元年(1909年),设立“阅书报室”,内藏光绪年间知府赵尔巽捐赠之经、史、子、集等书籍2406册。至民国8年(1919年),增置《词源》等书籍25册,后逐渐散失,民国12年(1923年)设女蚕室于此,民国31年(1942年),石阡汤山镇第二小学由秀顺巷迁入,除大成殿外,均改作教室及办公室。解放后,中共石阡县委设此,大成殿改作会议大厅,1964年,改作战备盐仓库,飞檐吊钟及屋脊雕塑毁于“文革”时期,1982年,建县人大常委会大楼于棂星门至泮池一带。至此,文庙旧建筑尚保留大成殿,乡贤祀、名臣祀主体结构及巨型浮雕石2块,“学宫生员教条”碑一块。石阡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府文庙的建筑价值以及其完好的保存现状都使得省内外的文物专家赞不绝口。1984年5月,石阡县人民政府将石阡府文庙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1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阡县委县政府对文物保护非常重视。早在1984年5月,县人民政府就将府文庙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1月,石阡府文庙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石阡县委县政府筹集资金40余万元,恢复了解放初期损毁的泮池和状元桥。对府文庙建筑群的油饰工程修葺一新,文庙古朴的韵味展现得更为浓烈。

如今,石阡府文庙已成为人们观光、休闲的好去处。白天来此,可观赏文庙的古建筑工艺,奠拜孔圣人,看石阡建设成就展;夜晚,可坐在石院子的天井坝里,品茶、听音乐、赏月,在清幽的环境中玩味桂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