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潘朔端旧居

2023-04-15       792 浏览

潘朔端旧居位于昆明市滇缅大道艺院巷5号。建于1944年至1945年期间。据有关资料,抗战胜利前后为奖励抗战有功且无自有住房的滇军将领,省府主席龙云主持在麻园建盖了五幢住宅,潘朔端旧居即为其中之一。这座住房是多年戎马生涯的潘朔端与夫人--第一个拥有的属于自己的安稳居所,他们及女儿曾在此居住。

该建筑是二幢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平面布局为十字型,转角处设有露台。2012年公布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

潘朔端(1901~1978)原名孝源,字文孝,云南威信人。自幼求学于昆明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后留校任六期入伍生队排长。1927年调江西第三军八师政治部任职并参加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后因赤色嫌疑于1928年初被迫离职,流落上海谋生。1929年应友人相邀到云南讲武堂军官候补生队任中队长及教官。因教学中的革命思想及进步教育方针,后被南京政府强行解散。1931年在滇军的整编中,潘朔端又被启用在卢汉部任三旅五团营长。

1935年潘朔端与志同道合的宋惠言(--)女士结为伉俪。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潘朔端被任命为六十军一八三师一零八一团团长。1938年春随六十军出师鲁南抗日。于台儿庄战役中,潘朔端团作为滇军的先头部队于4月22日首先与日军王牌矶谷及板垣混合师团遭遇于陈瓦房、耿庄一带。在与日军坦克大炮异常惨烈的拼搏战中,所部尹国华营五百余人壮烈殉国,仅4人(1人?)生还,副团长黄云龙阵亡。潘朔端身先士卒,中弹身负重伤,复裹创指挥,士气更加高涨,重创并击退敌军。为全线反击和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潘朔端立下战功并获一级宝鼎勋章。

1940年潘朔端奉命到中央训练团受训。结束后曾因性格秉直,力主正义编遣闲居高橋(跷?)乡村。1942年日军进犯滇西怒江一带,为整肃当地腐败驻军以抗敌,龙云重新启用潘朔端到第一集团军第二路军第六旅任旅长,整顿治军,驻防保山。1944年部队改编为暂编二十三师,潘朔端任师长。1945年8月率部队开往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其间潘朔端调任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

1946年春蒋介石命滇六十军开往东北准备内战,4月中旬潘朔端奉命率部从海防登上军舰,航行半月后在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在内战爆发前夕,于1946年5月31日潘朔端毅然率领一八四师四千余官兵发动了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海城起义”,为反对内战,争取人民解放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起义后潘朔端任“中国民主同盟军”军长,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潘朔端申请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学习。1948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嫩江军区副司令员。同年8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副参谋长。随即投入辽沈战役,其间协同促成“长春起义”。继而参加平津战役。经武汉会战及解放长沙后,1949年调随宋任穷部队进军西南。1950年在贵州兴仁与陈庚所率第四兵团会师后,2月与众将领一同领军进入云南并接管昆明。

1950年?月,潘朔端正式任命为昆明市市长。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及云南省第一届至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昆明市及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云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及常委、全国第一届及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潘朔端任昆明市市长至1968年文革-,文革后期从“五七干校”重返领导岗位直至1978年9月病倒在工作现场,9月14日与世长辞,任期长达22年之久。

在� �期间潘朔端为昆明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倾注了余生心血。在中央及省政府的领导下,他不畏艰险改造旧体系及陈腐习俗,构建进步社会,在领导发展工业及城市建设中,自早年就提出并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多次深入基层,亲临现场调研指挥。五十年代他即构想了要把昆明市建设成为“东方的日内瓦”之蓝图,并依靠专业部门和群众,为之倾情奋斗。他心系百姓,始终不忘解决群众疾苦是为政之本,春城百姓至今仍亲切地称其为“我们的老市长”。其品格功绩流传民间。

潘朔端一生追求真理与光明,胸怀宽广,廉洁奉公,光明磊落。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的福祉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