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

2023-04-16       1204 浏览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位于今腾冲县第一中学紫薇苑内。其左边为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搜集前贤遗墨,刊石树碑集中于叠园内的“叠园集刻”碑廊。

1911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六),以张文光、刘辅国、刀安仁为首的同盟会员,发动腾越辛亥起义一举成功,28日晨,人心大定,市井宴然。上午9时,义军领袖张文光在来凤山北麓的腾越厅自治局内举行演说大会。

会上,张文光对前来参会的义军各首领及地方各界,作了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演说,申明起义原因和宗旨,要求“惟现在筹饷安民、保卫地方、维持秩序诸要政为当务之急,不能不望诸君相助办理。”于是“众皆感泣”,一致表示“凡事敬听先生命”。

依据孙中山《革命方略》中“各处国民军,每军立一都督,以起义之首领任之”的规定,众人一致推举张文光为滇西军都督,成立军都督府。当日在此召开军都督府第一次重要会议,商定一系列大政方针,颁布安民告示和军都督府暂行二十二条律,布告革命的四条纲领和实行民主政治的四个步骤,同时创建共和新军,委任各营管带及其进军目标,委任财政处总办、军装军械、盐务局、军粮筹集供应等负责人,派员赴永昌、顺宁等各处策动反正等。此次会议,成为巩固和发展起义成果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滇西军政府成立旧址,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的财神庙,庙内建有戏楼,是当时腾越商界的活动中心。光绪末年预备立宪,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在这里建立腾越厅自治局,推进地方民主自治。民国四年(1915年)建立腾冲县立中学于其旁,此后滇西军都督府成立旧址一直为腾一中管理使用。

滇西军都督府成立旧址坐南向北,依次由照壁、大门、戏楼、过厅、大殿、两厢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分布在自北向南同一条中轴线上,纵深103.5米,左右建筑基本对称。位于北端大门对面的照壁长38.6米,厚1.06米,中部最高处9.5米,三叠檐,为腾冲县内现存最大的照壁。戏楼坐北向南,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5.3米,进深6.9米,飞檐羽角上翘,造型凝重古朴;其两侧耳房面阔均为4.1米,进深3.7米。大门附着于戏楼背面,坐南向北,门宽2.4米。沿大门左右7.2米处为两道券门,门宽1.8米,高3米(今已不再使用)。第一进过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13.65米,进深9.84米,台基高0.87米,梁檐柱枋施透雕及彩绘。第二进大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抬梁结构,面阔三间13.7米,进深9.84米,台基高1.86米,殿前左右石栏相围。在此中轴线上,左为“五公祠”,右为花厅,各自构成四合院式的建筑单元。

“叠园集刻”是滇西抗战胜利后的1944年,时任云贵监察史的李根源受命回腾冲督办善后,这期间,他用三年多时间,收集海内名家、云南名家、腾冲先贤及历代宦游备边来腾名宦的前贤书法手迹174件,双钩上石镌刻成碑,分别镶嵌于滇西军都督府成立旧址后的县立图书馆墙壁上,取名“叠园集刻”(又名“腾冲县立图书馆石刻”)。“叠园”,是因其位于腾冲的叠水河畔而得名。

“叠园集刻”碑廊现存98方石碑,内容有名诗、格言等;字体正、行、草、隶、篆各体具备,章法布局形式多样,荟萃一堂,蔚为大观;选用精良石材,镌刻精妙。其规模之宏大,收集名人墨迹之多,在云南实属罕见。“叠园集刻”不仅是对外展示腾冲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珍贵文物,也是全国部分名家书法艺术的集中展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3年5月,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被公布为第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