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民政总署大楼

2023-04-23       1098 浏览

澳门民政总署大楼的位置在历史上原为一座中式亭楼建筑的议事亭,为明朝政府宣读政府命令和作为中葡-会面的场所。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购买了该地皮,并兴建具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地方政治心脏,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和庆典,都会在此举行。后曾多次重修,目前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

澳门市政厅大楼曾附设过多个机构,包括贾梅士博物院、书信馆、法院和监狱,后均迁出。2002年1月1日,澳门民政总署成立,取代澳门的市政机构,大楼名称也改为“民政总署大楼”。大楼地下右侧是展览厅,定期举办各项艺术展览;大楼二楼设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于1929年启用,以葡国玛弗拉修道院的图书馆(BibliotecadoConventodeMafra)为设计蓝本,装潢和家具陈设具有厚厚的古典气息。现在专门收藏1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的外文古籍,特别是葡萄牙在非洲及远东的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珍品。

另外,大楼的后方有一个葡式花园,有一个浑天仪形状的花圃,以及葡萄牙诗人贾梅士的半身像。

每当圣诞节来临,民政总署大楼就会装饰上非常美丽的灯光,当然议事亭前地也不例外,这使得这个南欧风情变得非常浓厚,令人简直以为到了欧洲。

历史上民政总署大楼的位置原为一座中式亭楼建筑的议事亭,为明朝政府宣读政府命令和作为中葡-会面的场所。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澳门议事公局成立后,即计划向明朝政府购入该亭,以及其后方的华人屋宇。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用80,000两白银购买该地皮,并兴建具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地方政治心脏,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和庆典,都会在此举行。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澳门政府对大楼内外进行装修,大楼内所有布置均按照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王朝时代图案样式配置。

澳门市政厅大楼曾附设过多个机构,包括贾梅士博物院、书信馆、法院和监狱,后均迁出。2002年1月1日,澳门民政总署成立,取代澳门的市政机构,大楼名称也改为“民政总署大楼”。大楼地下右侧是展览厅,定期举办各项艺术展览;二楼前座是会议厅,历年的澳门市政议会,以至今天的民政总署公开会议和记者招待会,都会在这里举行。二楼西北後座设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属澳门文化局管辖。另外,大楼的后方有一个葡式花园,有一个浑天仪形状的花圃,以及葡萄牙诗人贾梅士的半身像。

大楼立面原来的澳门市徽、葡萄牙语LealSenado及中文“市政厅”等字样,由于政治因素,在回归后被遮盖。换上特区区徽后,区徽与山墙的大小比例亦与原来市徽面积对比颇大,因此被批评为不符合稳重的立面。亦有人批评为过度“政治正确”,而忽略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