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民权古街

2024-12-17       665 浏览

民权古街西起大井头(今永福路、民权路交叉口),东至鹫岭顶(今北极殿、天坛一带),宽约15公尺,长达300公尺,即今民权路二段一带,是台湾第一条规划完整的欧式大道,后300余年,为台南市街的中心,也是台湾重要的发祥地。

如今老街虽已沉寂,老一辈的府城人对于街坊的旧名号,依然琅琅上口,民权路、民生路一带,至今仍散置着清代的传统旧构或日据欧式建筑,其中不乏年代久远及首度创设的陈年建物。一路走来可陆续探访全台第一座西式医馆、第一间报社、最古老的气象站、号称台湾首庙的天坛、长老教会在台的发祥地……,至今仍有脉路可寻,不愧是“全台第一街”,漫步其中即可细品此地的宗教信仰、文教活动、地理变迁,仿若翻阅一部台湾发展史。

看西街教会

早期看西街一带滨临台江,为五条港船运重点,建筑皆坐东朝西,故名看西街。1865年英国长老教会宣教士马雅各医生抵达台湾府,于看西街(今仁爱街)设宣教所,展开医疗与传教活动,成为长老教会在台宣教的先端,看西街则被视为长老教会的发祥地。今日所见看西街教会,为1951年后迁建,建筑采巴洛克风格,以圆顶、列柱及屋顶上十字架最为醒目;教会除宣教活动外,定期举办社区医疗讲座与亲子教育,是街坊中充满活力的“百年老店”。

天坛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于承天府外筑台祭天,以延明祚,先民称为天公埕;清咸丰4年(1854年),官民集资于旧址兴建天公坛,奉祀玉泉大帝,因渊源久远,号称全台首庙。天坛虽历经多次修建,庙中仍可见精致古物,其中尤以拜殿前的“一”字匾及前后殿中多对龙柱,最负盛名。

台南测候所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为掌握全岛气象状况,于1897年先后在台南、台北、澎湖设立测候所,为光复后气象站之前身,台南测候所是同一批建筑中尚维持原貌的建物,颇富历史意义。因应气象观测之需,测候所建成近圆形的十八角楼,内部为三层同心圆,环环相扣,圆心向上延伸设置观测仪,为当时最高的建物,因造形特殊,府城人戏称为“胡椒管”,曾经是当地醒目的地标;目前气象站已迁移他处,此地预定辟为气象博物馆。

奎楼书院

清代于全台设置60余所书院,台南一带即拥有18座,奎楼书院为台南目前仅存的二座之一。奎楼书院原称中社书院,创于雍正4年(1726年),原址在今永福国小旁,为地方士绅鸿儒交流诗文、议论时事所在,迥异于一般书院;日治时期因市区改正而迁于现址,院中仍保有嘉庆、道光年间的匾额、柱珠、石狮等文物。

台南神学院

1876年马雅各牧师以台南、旗津所设的传道班为基础,创设台南大学(即今台南神学院),成为基督教长老教派培育传道人才的大本营,由巴克礼医师出任首任院长,同时在此发行教会公报,为台湾第一间报社。神学院后方的新楼医院建于1900年,为台湾第一座现代化医疗机构,今日面貌乃光复后陆续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