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山道观位于襄阳城西南1公里处,有鄂西北“小金顶”之称。在传统习惯中,朝湖北武当山,首先要来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帝上表章,算在真武大帝处报了到。有钱财和精力者当继续去均州(今丹江口市)武当山天柱峰朝金顶。钱财精力不足或患病者,可就此回转,也算还了朝拜真武大帝的心愿。
宋元以前,真武观名叫建峰寺,香火长盛不衰。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宫观,“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水船数以“万计”,停泊真武山下的汉江中,“时风涛方作,顷之祥云数见,水天一色,咸谓元帝(真武大帝)显应”,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后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可惜文革期间,道观被拆毁。如今看到的道观都是1994年后重修的建筑。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宫观。满载“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小船数以“万计”,停泊襄阳龟山下的汉江边,“时风涛方作,顷见祥光数见,水天一色,所谓元帝(真武大帝)显应”,于是在山上修建真武观,龟山也随之更名真武山。
真武山位于襄阳城西南两公里处,海拔162米,面积约四百亩,西与琵琶山为邻,东同羊祜山相对,南和虎头山相接。
据史料记载,真武山原名龟山,在明代继武当山兴建八宫之后而改称九宫山。“明宣德中,里山肖旭建真武庙于山上”,又改称真武山,此后一直沿用。
真武山北临田野,其余三面环山,东北距襄阳城较近,古檀溪界其西北,襄水靠山北麓,缓缓东流,汉水为之萦带,登山远眺,襄樊二城历历在目。
真武山上的真武观,有鄂西北“小金顶”之称。在传统习俗中,朝拜湖北武当山,首先要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大帝上表章,算在真武大帝处报了到。
宋元以前,真武观名叫建峰寺,香火长盛不衰。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时修建了真武道观。历史上真武观是武当山系列道观中的第一道观,其规模属武当山宫观中最大的,海内外享有盛名。因真武道观毗邻汉江,处在鄂、川、陕、湘、桂的通衢大道,交通十分便利,故香客众多。在鼎盛时期,道观建筑的殿堂、房屋有350多间,道人近百人。后来,大部分殿堂毁于战火。1962年真武庙全部拆除。1963年将真武山辟为采石场,自此山体受到损坏。“文革”期间,仅存的祖师殿、圣公圣母殿、娘娘殿又被当做“四旧”拆毁。
1994年,襄樊市政府将真武山辟为道教活动场所。
2005年,在真武山新建了道观殿堂9座,生活配套建筑33间、新塑神象14尊。随后又在山下新建真武山道观石牌坊及登山梯道百余级。
渔峡口镇,施坪有座山叫真武山,真武山上原来有座庙叫真武庙,在那人海茫茫的大山深处,怎么会有真武庙呢?
这里有个传说。自打“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之后,沿清江两岸鱼盐俱出,米粮丰收,人强马壮,草绿花鲜,一派兴旺景象。可是人间的兴旺却免不了龟蛇之苦,小蛇大蟒,都以龙称之,几乎遍地是龙,人们倒不晓得真正的龙是什么样子了。那些龙都各霸一方,各自称王、称霸、称中心、称皇帝,什么小龙、大龙、双龙、五龙、九龙、龙王·····它们动不动就要人们为他们建庙、为他们烧香、为它们进贡、向他们叩头,要不它们就要起蛟了,下海了,把清江毁了,实在是把人们整哭了。
有一天,很多人同做一个梦,梦见这些龙聚在一起,说以后每户烧香进贡都要加倍,不然大家一齐毁了这个地方直去东洋大海。第二天,只见天空乌云四合,雷声隆隆,也不知有多少龙要起蛟动身了。于是百姓哭的哭、怨的怨。没想到成千上万的百姓一烦一怨。这共同的怨气直达天庭,玉皇大帝一见,是什么雾气直冲霄汉呢?便请观音娘娘抚察下界。观音菩萨到下界一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便如实禀告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沉思片刻,说道,百姓的贡物喂肥了它们大龙、小龙,动不动就拍屁股去大海,不行,这会弄得上下两界不安,好了,我自有法。
却说大龙、小龙、龙子龙孙真的一个个腆着肚子上路了,一路恶风暴雨,即将毁掉清江流域了,有一个龙孙子飞舞在最前头张扬舞爪,裹泥挟沙,撕山裂岩往前闯,这时他往江北边一看,突然惊叫一声:“哎呀我的妈呀!”大龙小龙龙子龙孙一瞧,哟,一道金光闪过,只见一员天官,披着头发,穿一身黑衣,握一柄寒光闪闪的青锋剑,两目似电光石火,更教人惊异的是他一脚踩一只巨龟,一脚踩一条巨蟒,开口便如闷雷:“本官奉玉帝之命,前来正告区区蟒蛇之类,你们务必各守本分,各尽本职,为百姓消灾化难,不得有半点差池,否则格杀勿论!请问,谁敢上来以身试法?”
谁来?谁也没敢来。最前面的龙孙子往回跑得最快,它打回转的地方至今还叫回龙坳哩!那位天官即是真武大帝。它光临下界的地方即是今日之真武山,后来,人们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真武庙。现在庙已不存,只剩下这些一丝半缕的传说了。
来源:长阳地名传奇 刘明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