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坟林隐匿在“管理所”之东、松柏相间的山坡上,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上万座他留古墓,可辨认碑文的就有3000座。墓群年代起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迄至民国初年,尤以清代居多。带着三个谜走入古坟林,你便可脉络清楚地看这个景点。
首先是它的辉煌之谜。你会发现,所有墓都用青石垒刻,且是扣着“石帽”的建筑风格,有的还立着华表呈示墓主的显赫,有的刻着图腾和神兽,最早的古墓建于明嘉靖年,最多的是清代。这样罕见规模的古墓群,对仅有二万人口的他留人是个奇迹,而当年的他留人曾是一支什么样的民族,则是一个无法知晓的谜。
其次是它的汉文化情结之谜。你会注意到,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而古坟林的碑文却都使用楷书汉字,且用语严谨,词句规范并不亚于中原古墓,多记载了明初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碑额及边框内容多为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辞令,如“佳域”、“英气留片石、仁风著千秋”等等。这与现实生活中他们说他留语与写汉语的情况相吻合,很久前的他留人和汉族是什么关系呢?
第三是它的布列之谜。细细看,你会发现整个坟林以姓氏划成不同片区,同姓葬在一个片区,绝不混杂,他留人的所有姓氏也都有自己的茔区,这片坟山碑林墓群,系彝族支系他留人四大旺族葬区,南部是程、海、蓝三姓族葬地,中部是王氏家族葬地,似乎有着约定俗成的界限,而又连成一片。据碑文可知,除个别三碑并立而外,通常是双碑并立的一夫一妻合葬墓。沉寂的墓群仿佛是一支建制严格的军队,它还昭示着什么吗?
古城遗址紧依在古坟林之南,这里东、北、南三面环山,西面是开阔坡地,东西、南北各长约500米,当年的城池曾在三面屏山上筑有城墙,今天看遗址,仍可想见它当年的易守难攻。而百年前,它却谜一样被毁弃,并从此没有一户他留人返回近在咫尺的城址。现在遗址上的自然村叫营盘村,村民已全是后迁来的汉族。
走入遗址,你还能在营盘村东侧的村道上,找到残破的古排水沟旧痕和城门石狮的台基,以及几个石砌的古水井,几段掩在灌木丛中的城墙断基。遗址东侧有一个叫“大德寺”的古迹,散落的残砖断碑可以猜想此寺当年的香火兴盛;遗址南侧还有一叫“梅云洞”的石崖,崖壁上有北胜州土知州高斗光题于1661年的字刻:“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龙飞凤舞蹈家、闲脱志高的笔迹也只是佑证此城谜一样的曾经有过的辉煌。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型考古遗址之一,游客在这里可以窥觅千年前古人们的痕迹,每到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想一睹这座古老的良渚公园的风采。
2021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游玩攻略(外出游玩务必戴好口罩!)开放时间:9:00-17:00,每天16:00停止入园
人数上限:每天入园人数不得超过11000人(建议提前购票)
门票信息:
全价票:60元(面向国内外访客)
半价票:30元
免费票:0元
杭州市民票:0元(持杭州市民卡的市民。)
景区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极小部分位于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
交通:乘坐348、B支8路、430路等公交车可以抵达。
电话:0571-85855300、0571-88530030
观光车票信息
1.观光车票(全程):20元/人
购买后可在公园各观光车站点乘车一次,仅限一次循环。
2.观光车票(单次):10元/人
购买后可在公园任一观光车站点乘车一次。若需再次乘坐可在观光车票(单次)使用后支付10元升级至观光车票(全程)。
3.观光车包车服务:800元/2小时
购票入口:在微信端搜索“良渚古城”,关注官方公众号,进入之后,点击菜单栏中间的“线上预约”—“预约购票”,进入后,点击“票务预约”即可进入订票页面。
公园简介: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则是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地处杭州西北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104国道北侧,距杭州市区约30公里,距杭州萧山机场约60公里。公园规划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
2020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游玩攻略(开放时间 交通指南)
根据遗产价值阐释和访客基本服务需要,主要设置了城门与城墙、考古体验、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和鹿苑等十大片区。
打卡攻略:第1站 良渚古城内城陆城门
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似一座水城。而这里的陆城门,也是城址区目前发现的8座水城门、1座陆城门中的唯一一处陆路交通通道。三座隆起的高台,呈“品”字形结构,连续的城墙分为四个门道,宽度达150米。可以想象当年它的气派与巍峨。穿过宽大的门道,即可进入内城区域。
第2站 良渚古城内城水城门
水城门分布于城墙四面,每面城墙各有两座,城内、外河道经水门相接,构成了内外水网与水路交通体系。水城门一般宽30-60米,水城门两侧,矗立的仿木柱子,就是公园对水城门位置和宽度的展示。
第3站 南城墙发掘点
良渚古城城墙发现于2007年,城墙利用了自然地势,底部铺垫20-40厘米厚的石块,上部由取自山上的黄色黏土分层堆筑,全长6公里,宽度在40-60米之间,保存较好的地段,高约4米,不仅可以加固基础,还可以防止地下水对墙体的侵蚀。墙体上有土色明显的分垄现象,说明城墙堆土来自不同的地方。这种用石块铺垫,用黄色黏土堆筑城墙的方法,目前在世界同时代遗址中属首见。
第4站 湿地营城展示馆
考古研究表明,良渚古城内外古河道总长度约31公里,在古城外围兴建大型水利系统,在城内外有多条人工挖掘的河道,形成了复杂的水上交通网。良渚先民创造性地使用了垫石、堆筑、草裹泥以及护岸木桩等工艺营建古城,反映了人们在湿地环境中城市和建筑的特色。
第5站 水城中的生活与劳作
考古发掘研究证明,良渚古城内,20处人工堆筑的台地,是手工业作坊区,表明这里曾经居住着从事手工业的生产工匠。此外,古城内还曾发现过大量动植物遗存,考古研究显示,五千年前良渚先民们的饮食方式,与现今江南水乡的习惯非常接近。游客也可在此体验一把五千年前的工匠手艺活儿。
第6站 雉山观景台
雉山是自然山体,海拔30余米,位于良渚古城东北角,是城墙墙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东城墙与北城墙。与雉山对应的是凤山,位于城墙西南角,和雉山一起构成了古城的两个制高点。两座自然山体与人工堆筑的城墙有机地融为一体,显示出良渚先民卓越的城市规划能力。
第7站 宫殿区
穿过雉山观景台,在东城墙与北城墙之间溜一圈,到莫角山下车点步行。这里是公园内金牌打卡点之一。五千年前,宫殿区就在此。
莫角山台地位于古城中心,这座高台高10余米,东西长约630米,南北宽约450米,面积约为0.3平方公里,土方量高达228万立方米,高台土层之间没有间歇现象,表明此处应是短时间内堆建而成。
同时,在高台顶上还有三个土堆,它们分别是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三个土台中间,是7万平方米的沙土广场。站在莫角山台地上,环顾四周一览无遗,有一种“王城尽在掌握的感觉”。
第8站 大木作雕塑
在莫角山宫殿区东侧的钟家港古河道内,发现了10余个长度10余米的大型木构件,大多加工平整。据考古推测,此区域很可能是木料等物资运往莫角山的码头,同时也是为宫殿建设提供木构件的加工厂。
第9站 莫角山书院
从大莫角山沿着长廊拾级而下,便到达莫角山书院。书院位于何村服务点内,是非营利性的公益场馆。在这里,游客可以在游览间隙阅读书籍,体验陶艺手工等。同时,书院也提供咖啡轻食等综合性配套服务。
第10站 反山王陵
反山王陵位于莫角山宫殿区的西北侧,两者仅一河之隔,却是良渚时期“良渚王”为自己身故后安排的去处。
反山墓地分南北两排,共出土随葬玉器、石器、象牙器、嵌玉漆器、陶器等1200余组。从墓坑排列位置、规格、随葬品的多少与种类上分析,能体现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且能反映出墓主人的性别。
南排以居中的12号墓等级最高,北排以20号墓等级最高。22号墓和23号墓出土了标识女性身份的玉璜和玉质纺织工具,不见代表军权的玉钺和石钺,推测墓主应为女性。其余墓主均为男性。
位于墓地中心的12号墓,是反山等级最高的墓葬,随葬品也最为丰厚,共出土658件,其中玉器647件,出土了至今为止个体最大的玉琮和玉钺,分别代表神权和军权,证明了墓主人尊崇的地位和无上的权利。
第11站 反山王陵展示馆
这座室内展示馆展示了自1986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反山遗址发现的11座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以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象牙器、漆木器等1200余件组。在展示馆内,各种多媒体设备,将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反山王陵的前世今生。
第12站 姜家山墓地
姜家山墓地男女墓葬交错分布,既有高等级贵族墓,也有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平民甚至小孩墓葬,推测该处为一处家族墓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良渚社会贵族阶层的家庭结构和家族组织情况。
交通接驳:遗址公园园区内:实施观光车公交化运行,游客凭“访客护照”可在公园内的观光车站点多次乘车进行参观。
遗址公园园区外:
1.外围设置有公园交通引导标识标牌,同时建设智慧道路引导系统;
2.开通良渚地铁站经良渚博物院至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公交接驳专线(1222M路)。
开通火车东站(公交站点名称火车东站西)至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节假日公交旅游专线(257H路)。
停车场:主要停车场为公园南入口东、西两个停车场、凤山宕口停车场,游客可以通过高德地图导航定位前往。
温馨提醒:
访客入园需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禁止入内!疫情期间,访客须从南入口入园参访,排队入园时请保持1.5m以上距离,并出示杭州健康码、身份证,工作人员将对访客进行个人信息核对及体温测量,确保信息无误,体温正常后方可入园。
九连城遗址位于距离丹东市中心东北12公里处的振安区九连城镇,坐落在九连城村北与村西。这里北依镇东山,南依鸭绿江,东面有叆河与鸭绿江,后面有镇东山,形势十分险要,又是古代贡道的必由之处,因此历史上备受重视。九连城始建于金代,元朝时是婆娑府巡检司治所。明朝朝,因为当地有相连的九座古代城址,始称九联城,后改称九连城,并增建镇江城。
丹东:九连城遗址九连城历史很久,与它隔河相望的中江岛上尖村是汉“西安平县”故城,两地距离不到五里,可以看出,这里很早就被开发起来了。到了金代,九连城有了行政建置,成为婆娑府路的治所;元代,是婆娑府路巡检司的驻地;明代,于此地增筑了镇江城,成为辽东地区的一座边境军事要地,也是明、清两代,中国与朝鲜通商的要道,同时,还是两国使节往来的必经之地。
丹东:九连城镇九连城现存城址有四处、瞭望台五处。一座在九连城村西,城址近方形,有东西两门,南墙长二百二十五米,夯土墙存高约四米。在城内出土了辽、金、元时期的各类瓷片、琉璃珠、残碎砖瓦,以及宋朝的“崇宁重宝”钱等,说明此城是经历了辽、金、元三个时期的古城址。
丹东:九连城遗址(已经很难看出来了)自元代以来,开始通过九连城和朝鲜进行通商贸易,成为“互市”之所。清代,贸易场所转移至中江岛上进行。
丹东:九连城遗址明朝时期,倭寇屡次侵犯朝鲜,也不断侵扰中国边境。明政府均给以坚决回击,同时为了援助朝鲜,抗击倭寇,明朝将士多次渡过鸭绿江,击退了倭寇的侵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曾通过这里进攻安东(今丹东),进逼辽阳。
丹东:九连城遗址九连城古城遗址如今更多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烽烟中,仅存的痕迹,如果不是有资料的介绍,已经很难让人分辨出来!但遗址所在的九连城镇,却被很多丹东人称作是一条地道的“丹东商业老街”,街道两旁的建筑物看上去的确很有历史感,一些建筑物的墙壁上还保留着特定时代的宣传口号,见证了这些建筑物的古老。
丹东:九连城镇(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