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博物馆位于桐庐县城南街道学圣路646号,是一座反映桐庐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于2004年10月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馆舍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收藏文物2000余件。
现博物馆陈列面积1300平方米,共有三个固定陈列和一个临时展厅。固定陈列分为“桐江晨曦”、“桐江春秋”和“桐江繁星”三个主题。
“桐江晨曦”篇以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为主题,系列展出了我县延村洞和方家洲遗址、小青龙遗址等六处新旧石器时代历史文化遗存,展示出桐庐丰富灿烂的史前文明。方家洲遗址位于瑶琳镇潘联行政村方家自然村村西北,分水江南岸的方家洲。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第一处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造场。大麦凸遗址位于横村镇柳岩村前小山丘,是桐庐境内分水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有玉钺、玉璧等重要玉器,是浙西地区良渚文化时期高等级聚落遗址的首次发现。王同山-门前山遗址位于旧县街道旧县行政村磨凸上自然村王同山山顶,海拔30米。2008年桐庐县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地表采集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标本。石家前山遗址位于横村镇后岭行政村陈相岭自然村石家前山西北坡,海拔191米。200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对石家前山进行再调查,发现了石镞等新石器时代遗物。小青龙遗址位于城南街道南北向的小青龙岗地,长约1000米。清理了多座随葬玉琮、玉璧、安柄涂漆玉钺、木胎漆器等良渚文化时期的权贵墓葬,发现了多间联排式建筑,是迄今为止浙西地区良渚文化时期最高等级的聚落遗址。
“桐江春秋”篇以馆藏文物为主,以物见史,系统展示了桐庐自先秦以来悠久璀璨的文明历程。透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仿佛能看到从先秦到晚清的朝代更迭。这些古老的存在犹如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书籍,向我们展示着桐庐的文明历程。其中桐庐出土的先秦文物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的青铜器和原始瓷。南朝青釉龙柄鸡首壶,浑厚古朴,富有神韵,体现了南朝时期青瓷烧造的工艺水平。唐宋时期的文物,品种繁多,数量较大,充分展现了当时桐庐经济的繁盛景象。其中南宋大墓的发现,是我省宋元考古领域的重大突破。元明时期的文物,雕刻精细,做工精巧,充分体现了当时手工艺的制作水平。桐庐县发现的清代大炮,重现了烽火硝烟的历史,同样也见证了中国清代军事的发展。
“桐江繁星”篇主要展示了桐庐籍历代名人及桐庐相关的历代名人。在这片美丽而充满灵气的土地上,曾经诞生或结缘过众多历史名人。施肩吾、黄公望、叶浅予等众多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廉官能吏、名士贤达,他们或以千秋功绩,或以道德文章,或以精神气节,为富春江铸就了不朽的灵魂。其中既有本土孕育的名士贤达、英雄豪杰;也有不少来自外乡的杰出英才,秀丽的富春山水因此饱含隐士之风,尽显王者之气!
博物馆现有文物实际数量2000余件,文物藏品年代涉及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战国、秦汉、辽、金、元、明、清等各历史时期;藏品类别分属石器、陶器、瓷器、金属器、牙角器、书法、绘画等10余个门类。
南朝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壶,出土于2004年5月桐庐镇高荷村,通高47.5厘米,是我省博物馆馆藏中最高的一件鸡首壶,为国家二级文物。此鸡首壶为盘口,长颈,丰肩,深腹,平底。腹上部外鼓。施青黄釉,釉色润泽,釉层局部剥落。肩部一侧为鸡首,另一侧为圆柱形龙头执柄,龙嘴咬住盘口,呈俯首汲水状,生动� ��真。另两侧各有一桥形系。整器深厚古朴,富有神韵。南朝越窑青瓷龙柄鸡首壶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的典型器。由于时代不同,其造型特征也有所不同。西晋时期的鸡头壶,壶身、壶颈都比较粗矮,壶上的鸡头小而无颈,于壶身相对称的另一端饰有一个很小的鸡尾。至东晋、南北朝时期,其身、颈显得瘦高,鸡头高起,鸡冠较大,鸡尾演变成高于壶口的把。
宋绞褐釉瓷罐直口,丰肩,深弧腹,圈足。釉色褐白相间,釉不及底,有垂釉现象。该器物为北方窑制品,较为稀少。
延村洞旧石器时代人类头盖骨化石出土于2000年5月桐庐县分水镇延村,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共有5块,根据对送检的这5块骨片的检验情况分析:这5块头盖骨中,有4块可以完全拼合在一起,应属于同一个体。另一块骨片的颜色及质地与这4块非常接近,也很可能同属一个个体。根据骨缝愈合情况判断,死亡时的年龄可能在30岁左右。
桐庐博物馆开馆十年来,先后获得国家三级博物馆、桐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度杭州市博物馆最佳进步奖、杭州市第二批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及桐庐县“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等荣誉。
地址
浙江省桐庐县城南街道学圣路646号
交通线路
7路、11路、12路、21路公交车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桐庐博物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16:30观众停止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