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作为坚持“学而优则贾”的儒商世家,常家非常重视子弟们的学术教育,家族中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除了深邃的儒文化内涵外,这里的艺术含量也很高。分布于各个大院的门式、窗饰、彩绘、匾额、楹联、砖雕、木雕、碑刻法贴等堪称晋商文化精品。 如果说乔家大院使山西的大院文化首次为国人知晓,那么常家庄园则把大院文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位于太原东南晋中市榆次区的常家庄园,是清代晋商巨贾常氏一族的私家庄园。高大的堡门坐西朝东,名为郭艮吉,门外有条环墙的深宅大院小河,大门口架着白色石拱桥。正对着堡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石板街,所有修复的宅院都在街北一字排开。与宅院相应的还有百余亩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园林——“静园”,园内有楼台阁榭,还有杏园与桑园,冬天湖上结着冰,春天时,满园杏林飘香。万里茶路:明弘治年间,常氏家族由太谷惠安迁到榆次车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朝,其鼎盛期长达150年之久。18世纪中期,常氏发现俄、蒙对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开始,经陆运、水运、驼运,行程一万余里,最远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 旅游提示庄园处处存在细节,建筑、园林皆是精品,尤其是各种雕刻,需细细品味方觉妙处。比如庄园西门鱼跃龙门巨幅石雕;祠堂照壁240个寿字和和堂正院340个方篆家训。影壁都是雕刻珍品。游遍整个庄园,即使走马观花仍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如果要细细品味,花费一天则是必需的。 交通:从太原市向东南方向沿108国道开车1小时左右到榆次,高速公路上有指示路标。 门票|开放时间:60元 开放时间:8:00-18:30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 类型:古迹民俗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54-2756789;0354-2756906 官方网站:http://www.cnchang.com/ 开放时间: 8:00-18:30。贵和堂为常万达次子常怀玗的儿子常秉郡居住的宅院。常秉郡,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8),出生时正是其祖父年至花甲、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按照常万达公为其孙子(十秉)各建一堂并亲自起堂名的家族传闻,贵和堂老宅应建于乾隆末期。所以,贵和堂属于北常的十大老宅之一。大概是由于秉郡出生时,正逢祖父六十花甲,因此赐其一个“贵”字,得名为贵和堂。
在已修复庄园中,贵和堂有五个第一:首先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贵和堂原有八个院落,正院、后院、东新院、西新院、小书院等六个依次排列的院子已得到了修复;其次是得以保存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保存完整,艺术品味也最高;三是这里有全庄园乃至全省各民居大院中最大的影壁;四是七开间的后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档次的建筑;五是晋式明清家具陈设� �类最齐全,品味也非常高;各种日用、摆设、装饰、器皿、家具多达一千余件套,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常氏起居文化。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玘(后称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由于历史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
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石芸轩书院位于常家庄园后街中段北侧,是中国民居中规模最大的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石云轩法帖而得名。书院分前院和后院,是常家庄园里常家子弟学习的地方,前院是围廓式建筑,后院是藏书楼。前院由四亭三廊组成,东廊为“听雨楼法帖”、西廊为“常氏贵墨法帖”、正面廊为“石芸轩法帖”;后院南廊为《四十四帝后御笔帖》,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常氏家族拥有中国民居中最大的书院。名为“石芸轩书院”,该院位于北常后街中端,为园林式建筑,又是常家呤诗作画、陶冶情操和培养族中子第的书廊学府。书院由东、西两院和正面主楼三大部分组成,虽分为三院。整体上却连为一体。前院由四亭三廊组成,东廊为“听雨楼法帖”、西廊为“常氏贵墨法帖”、正面廊为“石芸轩法帖”,皆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珍品。石芸轩法帖后有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文物价值。书院正面的主体建筑,为七开间两层“听雨楼”,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是当年常家子弟呤诗作画,研读史书的场所。
院中苍松翠柏、虬槐劲竹,四季花木与楼、亭、廊、堂交相辉映;奇石点于树下,清池凿于庭中。私塾、小书房、大书院三者连为一体,儒商风骨尽得展现。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受博大精深儒商文化之熏陶,常氏族中一批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许多都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商界精英、学界名流。
在构架精美,造型别致,飘逸着儒雅文化气息的大门两侧,围墙上嵌刻的“学海”两个字格外醒目。这两个字,传说是王拳之的手迹,字里行间更见其力透纸背的功力。“学海无涯苦作舟”,常氏将这两个大字赫然刻于书院大门两侧,其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而门帽上“贞而不谅”四个字出自于《论语》,其意是真正儒家在坚持正道讲究原则的同时,要做到不固执,顺应历史潮流。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常家对儒学的基本态度。
前院的四周,建有四厅三廊,这四亭分别以《论语》中的“邻有德”、“志於道”“学而思”、“思元邪”命名,是常氏子弟的琴亭、棋亭、书亭和画亭。正面廊中嵌有书法石刻的遗世珍宝——“石芸轩法帖”。此帖为清太谷隐士杜大统于嘉庆年间书写,汉白玉镑刻。其内容除仿王柔之草书和颜真卿、柳公权楷书的三体《兰亭序》外,占据中心位置的,就是杜大统酣畅隽秀、大气磅晴、自成一体的巨幅匾额用榜书。榜书共35条,每字25厘米见方。
如此大规模的榜书制碑本已世属罕见,而书法技艺又如此精湛秀美,这不仅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已因为它一破“馆阁体”书碑而惊世骇俗,保留至今更成为稀世珍品。常家用“石芸轩”冠名书院,可见对此碑帖的重视。
常家庄园后花园—静园,被称做中国北派最大的私家园林!此园既被山湖水系连为一片,却又园中有园,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远近高低,自然成趣。
静园占地8万余平米,包含主园区和杏园、狮园、可园、遐园,园中处处体现“静”字特色,静中又有动,亭台楼阁、花园通道间点缀以小溪碧波,而且随处可见的格言警句、砖雕影壁、花木雕刻无不蕴含着主人对高雅艺术的偏爱,常家园林汇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既展现了北派园林之豪放,又飘逸着南方园林之妖美,被誉为“北国民居第一园”。狮园中形态各异的群狮、砖雕八卦影壁不可不看,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观稼阁系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常家庄园景区内建筑,建筑结构采用明三暗五格局,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表达了儒商世家关注民生疾苦、希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人本思想。
中华文明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而在岁月洪流中能够保存下来的历史遗迹也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也非常珍贵的。位于山西晋中的常家庄园景区,是当年的儒商世家常氏家族的宅邸,建设时间已经有数百年之久,建设的规模也是十分的精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番吧。
如今位于晋中的这一处常家庄园景区,乃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遗迹,曾经的这里乃是富商的私家宅邸庄园,建设辉煌,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地位。如今的这里作为遗迹保存被评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常家庄园原是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常家素有“儒商世家”之称。这座庄园它始建于乾嘉年间,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它占地60万平方米,有4000多栋房屋,50多栋建筑和13个小花园,占原村的一半。1947年,由于战争,许多地方被摧毁,后来恢复。长家庄园作为原长家庄园的半街开放,总面积12万多平方米,不到原面积的1/4。其中房屋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壮墙12公里,形成了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
这座庄园的建设可以说是十分的将就,作为一处私家庄园,这里的占地面积的有六十多万万平方米,十分宽阔,整座庄园拥有4000多栋房屋,50栋建筑和13个花园。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亭台楼阁,富丽堂皇。在中国著名的民居中,有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宗祠、山西民居中最大的影子墙、中国北方派最大的私家花园——景源。常氏祠堂为原“北宗祠”,始建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建成于1882年(光绪八年)。它用了三年时间建设,消耗了两万多两银子。
这里拥有两条宽敞的街道,街上有深宅大院百余处,还有五十余幢楼房。另外,这里还有七处因林,因内名花古木众多,高阁低亭,曲席斋坊,水溪池潭。
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是吊清朝晋商巨贾常氏一族的私家庄园。无论其规模还是建筑,无论其园林还是街巷,绝非同一般的私家庄园所能媲美,因此获得了“中国北方民居第一园林、中国面向世界贸易第一世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经典之作”之美誉。
常家庄园的主要景点有大街、静园、杏园、石芸轩等,其中大街是由太行山的大青石铺成,街旁点缀了深宅大院百余处,每所院落都建有庄严的门楼,里院的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雄浑中有几分秀色。
静园集南北风格于一体,是常氏家人休闲、游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园内有楼台阁榭,有数股清泉泻入小潭中,有曲折蜿蜒的小溪流经,还有据说是大禹退水后留下的湖泊之一的昭余湖。杏园内种满了杏树,每到春天园内满是杏花香。石芸轩内有东西两廊,其中东廊收集了自唐至清五十多位书法家的作品,西廓收集了历代常氏子孙的书法艺术。
清康煕、乾隆年间,俄国和我国的蒙古族地区对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庄园的主人常氏抓住这个难得的商机,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远达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常氏获利巨丰而成为晋中望族,于是大规模营造住宅大院。从清康熙到光绪末年的两百多年间,常氏不仅修建房屋1500余间,楼房40余幢,还将四个自然村连成了片,并建成了罕见的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大街两侧的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生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初到常家庄园的游客,总会被庄园那髙大雄伟的城墙及威严的城门所吸引,城墙前竟然有一条深3、4米的护堿河,由此看来常家庄园更像一座城堡。踏过护城河上宽近9米的白色石拱桥,就到了高24米的庄园城堡大门。大门修缮完好,看不出古老的印记。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完全由太行山的大青石铺成的大街。俗话说:乔家个院,常家两条街。街旁点缀了深宅大院百余处,想不到的是每所院落都建有庄严的门楼,而且里院的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雄浑中有几分秀色。
此外,院落中随处可见别具风采的木雕、石雕。其中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照壁、花墙砖雕,均为清代砖雕珍品。多种多样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与扇木雕等,使人眼花缭乱,堪称晋商文化中的精品。
与宅院相应的是集南北风格于一体“静园”,它是常氏家人休闲游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园内有楼台阁榭,最富生命动感的是园中的水。
从不高的泊岸上,数股清泉泻入小潭中,清澈见底而又淙淙有声,或许它和《小石潭记》颇有渊源吧,所以叫做“小石潭”。潭北有一条名叫“曲溪”的溪流,果然名副其实,溪流曲折蜿蜒,甚是清澈。
“曲溪”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原来晋中文士喜爱自然山水,不喜市镇喧闹,常常以¨曲水流觞”自娱。静园的水系主景就是与曲溪西端相通的昭余湖,此湖虽然不大,但名气不小,据说是大禹退水后留下的湖泊之一。除了静园,还有冬天湖上结冰的桑园,春天满园杏果飘香的杏园。
除了建筑上的精雕细刻,园林上的巧妙布局,常家大院还收录了中国历代众多书画大家的墨宝。常家把这些书墨宝部雕刻在墙上,做成法帖供家人学习参考之用。
其中苏轼以楷书书写的“二亭双绝”(《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弥足珍贵。此外还有颜真卿、贺知章、郭子仪、苏轼、刘墉、海瑞、刘基、曹操等人的书法真迹。
欣赏这些墨宝真迹的好地方是常家私家书院石芸轩。推开书院的大门,翰墨香风迎面扑来,东廊收集了自唐至清五十多位书法家的作品,西廊收集了历代常氏子孙的书法艺术,柳体、双钩、行楷等各具特色。正面收集了历代44个帝王墨迹的御笔亭,荟萃了中华古代书法艺木精髓,号称华夏第一书院。由此可知,常家庄园的书卷气非常浓厚。
常家庄园还是众多影视剧的重要拍摄地,《春桃的战争》《太行山上》《白银帝国》《金锁记》《李卫辞官》《龙票》《范府大院》《关中义事》《亮剑》《乔家大院》《狼毒花》《走西口》等曾在此取景。在这里,游客可以重温一番影视剧中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