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阁峪位于西安市户县,距离市区约30公里,紫阁山原名紫盖山,古时为终南名山之首。由于山势俊秀,景色绝美,距离唐代长安城又近,所以吸引许多佛道修行人士前往清修、隐居,寺庙岩窟、山林水涧都可成为宗教道场;从汉代就有名人张良在此无量洞避暑,张良洞里隐居,北周时的法藏也在此修行,后有唐代许多高僧如道宣、楚金、飞锡、慧昭均曾在此地修行,亦有许多士子利用山上现有寺庙习业,与义学僧侣问学、切磋,学有所成则下山应试,或以隐居为成名资粮,终南捷径为士子入仕开辟另一途径,无论是真隐、假隐,紫阁山是当时士人所向往的好去处。
在唐代,曾到过紫阁山并以诗赞誉者就有李白、杜甫、韦应物、岑参、贾岛、张籍、白居易、邵谒、姚合、顾非熊、张籍、张蠙等人。宋朝有李騊、程颢、章敦等写多数诗描写紫阁。
明清两代紫阁山一样是当地文人及仕宦的最爱,明代的有王九思、康海、王九皋、王九峰、熊子修、韩期维、薛昌朝;在清代尚有王心敬、长松居士、兰谷等,其中明代的王九思,清代的傅龙标为紫阁山及紫阁院留下相当多的诗作。
这些诗作使紫阁山的高险秀丽,由于这些有名诗人的佳作,致紫阁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名山,致有称紫阁为“终南第一山”的情形紫阁峰----高2150米。东面临高冠,西面临紫阁。西面自峰顶向下1000多米左右的90度悬崖绝壁,如紫色的楼阁,唐代诗人李白赋诗赞美该山,将此山峰比做“紫阁”,后人随称做紫阁峰。南望紫阁峰笔直挺拔,夕阳映照,紫气环绕,苍翠夺目,这就是户县十二景之一的“紫阁青冥”。
秦岭紫阁峪对于很多游客来说并不陌生,这里不仅仅是自然风景唯美秀丽,地势险峻异常,更多的还有不为人知的传奇典故和历史在这里发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和好奇心,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攻略指南。
顺着环山公路西行五公里,从户县草堂寺向南上山,就进入紫阁峪景区。我们一行人缓步登山,一路说说笑笑、走走停停,或欣赏美景,或驻足照相,沐浴着凉爽的山风,听沟谷里流水的潺潺。
和不停从身边经过的,一身户外装备,背着重重的行囊,步履匆匆的“驴友”比起来,我们更像游山玩水的游客。少了跋涉者的艰辛,多了文人墨客触景生文的情怀。
走不多远,路边有一块巨石,名为望夫石,旁边自然记载有一段动人故事。往身后一望,上山的路径尽收眼底,已经是半山了。
女主人公站在此处望夫归来,多年后化身为巨石上一株香椿树,守望至今。我看了看那树,似乎不是香椿树,也没有多少年的树龄,让这个感人的故事逊色了些许。
这个附会、虚构的故事在古代显然还有教化作用。“从一而终”是封建礼教,通过望夫石这个听似美好的传说故事来向人们灌输这种思想。然而美好故事背后的凄苦和辛酸又有谁愿意提呢?
我去过的景区不多,但有“望夫石”的景点不少。为什么“望夫石”这么多呢?这和古代剥削社会的服役制度有关。《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孟子》则有“力役之征”的记载。秦汉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严苛,残酷压榨贫民百姓。
古代服役的主要是男子,分为服兵役和徭役。成年男子有的戍边打仗,为统治阶级开疆拓土。“可伶无定河边骨,犹是闺中梦里人”,“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能活着归来家人相聚已经很不错了,还有了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有的成年男子承担为统治者筑城、建筑宫殿、修陵墓等繁重徭役,还有临时抽调的杂役。统治阶级把老百姓不当人看。
隋炀帝出征高句丽,为了赶造战船,民工整月地站在水里,腰部以下都生了蛆。还有的民工为帝王修完陵墓,为了防止走漏消息,全部被活埋做了殉葬,多少妇人翘首以盼,从青丝到白发,就算化成石头,也等不到丈夫归来。
从身边经过的几个女游客都不愿在此拍照,嫌晦气。为一个杳无音讯的人守望一生,贴上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常年孤枕而眠,与寂寞为伴,在追求现世幸福的今人看来,是难以忍受的。
走个穿红的,来个穿绿的,谁会一生傻傻等待一个已经音讯渺茫的人呢?古时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和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还有此处的女主人公,她们的忠贞和痴情有几人能理解和效仿呢?
这次登山的终点是敬德塔。此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尉迟恭监造宝林寺所建,为安葬玄奘法师遗骸之处(多有争议),后毁于兵火。
现在看到的塔是宋代重建的,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它建在深山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又有飞瀑、清潭,的确是建在“风水宝地”上。自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也是敬德塔能保存至今的一个原因吧。
塔有七级,不高,全用青砖堆砌而成。斗拱和镂花都是青砖磨成,工艺精美 。只在檐角有一段木椽,可能是挂风铃的,业已朽坏。我惊叹古人精湛的建筑工艺,此塔竟然能屹立近千年而不倒,真是一个奇迹!
我绕塔瞻仰一番,却看到第一层的塔身上刻满了人名,有的还刻得很深,显然是用匕首一类刻上去的。后来发现在第二层、三层上都有,甚至第四层也有。
塔是实心的,没有楼梯。我是不相信武打片里所谓的轻功的,想不通人是怎样上去的,不会是“叠罗汉”吧?今人喜欢在旅游景点的建筑物上刻字留名,实在是一种恶习。
这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耻辱,会遭人唾骂的,古人旅游也有题诗留名的习惯,要么是用毛笔题在墙壁上,要么是摩崖石刻,很风雅的事。这些想留名的人不去石头上刻,却刻在塔身上,实在是一种亵渎。
我有些痛心,不愿意看到这么好的东西毁在我们现代人的手里,有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也想不朽,可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不朽呢?真正不朽的人活在人民心中的。那些刻在塔身上的名字只会遭到后来人的唾弃和嘲笑!
下山后我们在鄠邑区李家岩村一家农家乐就餐。这是一个统一规划、一色仿古别墅风格的新农村,大部分人家都开着农家乐,供游人就餐、住宿,被称为“陕西旅游第一村”。
我们去的那家很干净,饭菜也很可口,收费公道,老主人一家也很热情、实在。
老汉家的二儿子刘鹏飞在西安开着一家时尚的发廊,听说生意不错。他周末刚好回家,留着长长的头发,和我们分享了许多当地的风物人情,看他举手投足、言谈举止有点像艺术家。
紫阁峪位于秦岭之地,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一个充满了人文氛围的独特场所,你将感受到来自秦地的浓郁民间风情和独特的大唐盛世文化,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攻略游玩指南。
假期出行既想出去玩,又不想累成狗,选择上一定要慎重,紫阁峪位于西安市户县,距离市区约30公里,由于人为破坏少,仍旧保持着原始植被的样子。
夏天这里树木繁盛,山势俊秀,景色绝美,距离唐代长安城又近,所以吸引许多佛道修行人士前往清修、隐居,又因传说大唐高僧玄奘后世弟子将玄奘法师的遗骸从兴教寺迁到了这里的紫阁寺,这里一直就备受关注。
而位于紫阁峪内的连珠谭,潭水清幽,很适合夏天解暑纳凉,同时享受水边烧烤的乐趣。
敬德塔始建于唐朝,佛教盛行,原为五层,宋代修复,并再加高至七层,敬德塔顶的杂草带来一丝荒废,全身黄褐色的塔砖更增添了厚重,独立在绝壁上的建筑凝聚的是虔诚。
在此处,在透明色的空气中,紫阁峰就在对面,清晰可见,头顶一片青天,脖子周围绕着一圈淡白的轻烟,这大概就是诗仙笔下的“青冥”。
溪流沿着乱石嶙峋的河道,婉转直下,若隐若现,有时就在手边声暄,有时躲在远远呜咽,溪水在开阔处铺开,像水晶做的门帘,在幽深处聚拢跳下深潭,在阳光下银光四溅。
半山土坯房,空无一人,曾经这里住着幸福的一家人,现在可能因为山里的交通,而搬到了城里,真的是“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就是生活。
树影在山路上投下的斑驳,让人重新找回了一种宁静致远,炙热的阳光也让这片山林变得寂静起来,山水相间,估计也是许多乐山乐水的人最喜欢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