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安徽博物院

2024-02-09       3154 浏览

安徽博物院位于省会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展厅15个,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170亩,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

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江淮撷珍”“欧豪年美术馆”等专题。两馆每年还引进、举办多场展现境内外代表性历史文化风貌的精品临展,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古旧字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保护修复、碑刻保护拓片等技术力量雄厚,在漆木器保护、油画保护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具备一定实力。

如今,安徽博物院不仅是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场所,还在求索中形成现代博物馆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特色:“画魂玉良”“文房雅集”“青铜古韵”等9大系列上千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实现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安徽文博讲堂”“爱上博物馆”“安博之友”等各类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吸引观众多渠道深度了解博物馆文化;互联网+时代,安徽博物院“两微一端一站”让人足不出户,轻点手机和电脑,便可以浏览精彩展览和精美藏品……

安徽博物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信息

门票价格:免费。门票领取方式:散客从售票处领取参观券,每日限制观众量3000人。团队预约参观须提前三天预约,网上预约时间为全天24小时,电话预约时间为每日09:00—16:30(闭馆日除外)。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场);星期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

地理位置

老馆: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

新馆: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天鹅湖南500米)。

馆藏国宝 | 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而博物馆

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

文物珍品的宝库。

人民日报文创特推出“馆藏国宝”栏目,

带你欣赏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探秘的

是安徽博物院!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安徽博物院新馆

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

铸客大鼎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所处时代:战国

器物规格: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

出土时间:1933年

出土地点: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

铸客大鼎,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公斤,体积在全国目前所有出土的铜鼎中是最大的,地位仅次于河南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

铸客大鼎形制为圆形三足鼎,腹部微鼓,三只鼎足为兽蹄状,并装饰有浮雕旋涡纹。鼎颈的上侧附有双耳,耳的上部稍向外突出。鼎口平沿处刻有“铸客”开头的铭文12字,“铸客”是指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该鼎颇为雄伟,在造型设计上则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无不呈现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

龙虎纹四环铜鼓座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所处时代:春秋

器物规格:残高29厘米,直径80厘米

出土时间:1980年

出土地点: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

龙虎纹四环铜鼓座出土于安徽舒城县孔集镇九里墩窑厂的一座春秋晚期墓。此墓曾被两次盗掘,仍出土各类器物183件,其中青铜器170余件,造型精美、制作精细。龙虎纹四环铜鼓座是此墓葬出土的重要青铜器。

这件铜鼓座造型奇特、气势雄浑,器形为圆圈形,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猛虎与游龙,形象逼真,外壁饰有四个衔环辅首,器身布满羽翅纹。沿圈外侧的上下各有一周铭文,从铭文看,此鼓座为建鼓鼓座,是钟离公自用之器。古代建鼓功能多元化,既可用作宴乐礼仪场合的乐鼓,也可用作战场上指挥信号的战鼓。

吴王光鉴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所处时代:春秋

器物规格:通高37.7厘米,口径60厘米

出土时间:1955年

出土地点:安徽寿县蔡侯墓

吴王光鉴,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此鉴是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侯所作的陪嫁器,自铭“荐鉴”。对于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蔡侯墓共出土两件青铜鉴,一件藏于安徽博物院,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安徽博物院这件吴王光鉴为圆腹、平底,颈腹部对置兽耳衔环,造型古朴简洁,器表满饰蟠虺纹,纹样精美大方。器腹内壁有铭文52字,揭开了一段尘封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吴蔡联姻的故事。吴王光鉴出土时,里面还放置一个铜尊缶,组成鉴缶。鉴缶是楚国特有的青铜礼器组合,尊缶内盛酒,鉴内夏天可盛放冰块,冬天或可盛放热水,起到冰酒或温酒的作用。

鄂君启金节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所处时代:战国

器物规格:长31厘米

出土时间:1957年

出土地点:安徽寿县邱家花园

鄂君启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1957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据节文记载,颁发此节的时间是楚国“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即公元前322年。节文对鄂君启的商队出行规模、航行线路都有明确规定,“舟节”规定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的范围涉及长江、湘江等。“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陆路的范围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作为商贸流通过程中的重要凭证,鄂君启金节为研究先秦符节制度、交通、税收以及楚国的封君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金扣玛瑙碗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所处年代:北宋

器物规格:高5.9厘米 口径13.2厘米 底径7.5厘米

出土时间:1972年

出土地点:安徽来安县相官公社

金扣玛瑙碗,1972年出土于安徽来安县相官公社,器物完好无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雕产品。1994年,金扣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类珍宝。

金扣玛瑙碗为圆形大敞口,形体规整,曲线流畅。器壁厚度仅0.2厘米,整体呈半透明状,将玛瑙的自然纹理与柔和光泽展现得淋漓尽致。碗的口沿处镶嵌了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与玛瑙晶莹的光泽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更显富丽典雅。在瓷器、玉器口沿上镶金施彩是宋代颇为流行的工艺技术,目的是修饰器物烧造中出现的芒口(一种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的缺陷),同时彰显富贵,以求锦上添花之效。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所处时代:北宋

器物规格:高27厘米,壶底径8.5厘米,壶口径3.5厘米,温碗底径8.5厘米,口径17.1厘米

出土时间:1963年

出土地点:安徽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1963年于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注子注碗是流行于五代至宋代的温酒器具,将盛酒的注子放入装着热水的注碗内,起到温酒的作用。此器出土于北宋纪年墓中,故历史价值很高,同时又因釉色晶莹、造型典雅,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器型稳重,构图却富于变化,呈现出和谐完美的艺术造型。注子通体作六瓣瓜菱形,直颈小口,口上套盖,盖顶蹲一狮,昂首翘尾,活灵活现。注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莲瓣自下向上合成深服大碗,高圈足,圈足外装饰尖叶形花蒂,整体造型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仰莲,轻盈俏丽。该器胎体洁白细腻,所施影青釉晶莹润泽,细看来白色中泛出淡淡的青色,更显素雅,有一种恬静之美。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以及装饰纹样等都达到了相当高度,代表了宋代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所处时代:元

器物规格:通高9.5厘米,直径14.5厘米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是元代著名雕漆艺人张成的作品。“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两种或三种颜色相间的漆层,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于各色漆层相间,雕刻处便露出不同的色层。经过磨光,即为成品。

这件漆盒虽然历经近七百年,依然呈现出精光内蕴、婉转流动之感,令人惊叹。其通体髹漆肥厚,黝黑发亮,大气华美。盒盖和盒底分别雕刻有三组如意云纹,刀口深峻,磨工圆润,光泽可鉴,斜面显露的红黑线条流动婉转,富有生意。张成的剔红作品海内外均有收藏,剔犀器目前却仅有两件,故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珍贵异常。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脚下这座城市,

我们看见它的现在,

亦需要知道它的过去。

千年沧桑一瞬间,

那些过往历史尽在这些神秘宝藏中。

请听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娓娓道来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

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

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等,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铸客大鼎

战国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形制雄伟,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出土,颠沛流离十六载,于1949年回到安徽,现为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鼎。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鼎的千足足跟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体现了这件大鼎是安邦定国的重器。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老馆,位于合肥市三孝口),仔细观摩铸客大鼎,风趣地说:“这个大鼎,可以煮一头牛啊!”

鄂君启金节

战国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青铜错金铭文“鄂君启节”,包括车节和舟节。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同)。自铭“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吴王光鉴

春秋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吴王嫁女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2500年前的青铜“冰箱”。1955年,在安徽寿县县城西门内蔡昭侯墓中,出土了青铜器四百余件套,其中,有两件青铜鉴,一件藏于安徽博物院即吴王光鉴,另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内皆铸刻铭文五十二字,正是这段铭文揭开了一段尘封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吴蔡联姻的故事。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吴王光,即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又称公子光,这件宝藏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嫁女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它有着最古老冰箱之称。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青铜龙虎大建鼓座

春秋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1980年9月,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出土一件青铜鼓座,器壁的上口外沿和下口外沿铸有铭文,约一百五十余字。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有铭建鼓座。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在安徽出土的青铜器中,从铭文字数来说,仅次于1959年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鼓座为圆圈形,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怒吼的猛虎与独角翘立的游龙,造型奇特,体型巨大,气势雄浑。器身满饰羽翅纹。外壁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从铭文看,此鼓座为钟离公自用之器。

青白釉注子温碗

宋代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温壶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用具,由注子和注碗组成。是宋瓷中之顶级精品,胎色白中微黄,釉色青白。注子小口,套盖,盖顶蹲一狮。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腹呈六曲长流,带式曲柄。仰莲式碗,也是八大镇馆之宝里面目前唯一上过邮票,1991年发行的《景德镇瓷器》第一枚就是该票。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镶金边玛瑙碗

南宋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1972年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出土。碗的形体规整,圆形大敞口,口沿部镶嵌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即所谓的“金扣”。历经800年的地下时光,这口沿的一圈金边,依然牢牢附着在玛瑙之上,毫无松动之意。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碗呈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与柔和妩媚的光泽,让人为之惊叹。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类“国宝”。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剔犀云纹漆盒

元代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张成是元代髹漆名家,浙江嘉兴人。《嘉兴府志》中记载“张成、杨茂嘉兴西塘杨汇人,剔红最为得名”,《格古要论》中也称“元末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但朱薄而不坚者多浮起,日本琉球国极爱此物”。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元代漆器之中,成就最高的当属雕漆工艺品(也称“剔犀”)。它具有堆漆肥厚的特点,利用藏锋刀法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整体淳朴浑厚,细部又极为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张成造”剔犀漆盒就是元代雕漆工艺品中的代表作。这件漆盒虽然历经近七百年,但是现在依然呈现出精光内蕴、婉转灵动的艺术气息,令人惊叹。

安徽博物院攻略
馆藏国宝 | 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馆藏国宝 | 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馆藏国宝|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而博物馆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文物珍品的宝库。人民日报文创特推出馆藏国宝栏目,带你欣赏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本期探秘的是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新馆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铸客大鼎所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脚下这座城市,我们看见它的现在,亦需要知道它的过去。千年沧桑一瞬间,那些过往历史尽在这些神秘宝藏中。请听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娓娓道来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现
宽创国际作品|安徽博物院
宽创国际作品|安徽博物院
宽创国际作品|安徽博物院:由安徽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咸阳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协办的雄风盛歌——周秦汉唐文明菁华展,7月6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宽创国际通过精美绝伦的文物陈列、结合沙盘模型、场景复原、互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展示徽州
中国著名博物馆之安徽博物院简介与珍贵藏品
中国著名博物馆之安徽博物院简介与珍贵藏品
中国著名博物馆之安徽博物院简介与珍贵藏品: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英文名AnhuiMuseum,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古代陶瓷器、汉代画像石、宋元金银器、明清书画、文房四宝、徽州雕刻、契约文书、古籍善
穿越千年时光,解锁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穿越千年时光,解锁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穿越千年时光,解锁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小编前段时间去了趟西安,西安不愧是十三朝古都,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回来后,小编就去逛了逛安徽博物院,还找到了一些镇馆之宝!脚下这座城市,我们看见它的现在,亦需要知道它的过去。千年沧桑一瞬间,那些过往历史尽在这些
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
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
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12月31日下午,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博物院新馆一楼报告厅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靖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安徽博物院全体职工及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