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新算学馆旧址——奎文阁

2024-12-30       393 浏览

新算学馆旧址——奎文阁

公布时代: 清代

保护级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编号: 430181—0004

公布地址: 浏阳市淮川街道办事处联城社区圭斋东路81号

类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公布机关: 湖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 1996.01

简要说明

新算学馆又名“奎文阁”,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系扩建浏阳文庙时所建,是文庙的附属建筑。位于浏阳文庙后山腰上(在浏阳第一中学内),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为纪念供奉先人之场所,清光绪二十三年谭嗣同、欧阳中鹄等人在此设立了“算艺学堂”,后改名为“致用学堂”,又称“新算学馆”。1996年元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文庙建筑群左后侧山坡的绿树丛林之中,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面阔七间,进深二间,正中五间为重檐歇山顶,其前檐下共设格窗30页。两边外墙为封火山墙,两稍间为硬山顶,屋面均覆小青瓦。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为典型的清代双层楼阁建筑。

奎文阁建在高出前坪1.6米的台阶之上,登11级石阶入正厅阶檐,阶檐上部设弧形卷棚,两边墙垛处均设券门,垛墙正立面书“讲坛斧劈千年锁,正气天惊一代雄”对联,正厅大门两侧墙上嵌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算学馆标志、说明牌(祁阳石),另悬挂有“浏阳算学社旧址”及浏阳市第一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牌两块。正厅为实拼门双合门,厅内后部设谭嗣同半身塑像,东墙上嵌谭嗣同写给欧阳中鹄老师的《浏阳兴算学议》书,约400文字。西墙上挂谭嗣同画像,正厅左右房屋内现设谭嗣同生平事迹展览,两边稍间靠外墙处设木梯、扶手直达二楼,二楼现设浏阳一中“校史陈列展览”。

奎文阁原面阔为五间,1897年谭嗣同、唐才常等在此办学,增建两间,并砌筑封火墙。1991年,浏阳一中筹资对奎文阁进行落架大修。2004年,因西山墙裂缝渐开,学校再次进行了全面修缮。现保存完好。

一、古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

奎文阁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其设计古朴大方、造型典雅、工艺精湛,为浏阳地区仅存的重檐双层楼阁式古建筑,且保存完好,耸立于绿树丛之中,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二、新算学馆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端和见证

奎文阁建筑随着岁月的延伸而显得苍老,但它记载着维新运动的风风雨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科技群体机构,是维新运用的见证,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始。新算学馆的创办人谭嗣同于1865年3月10日出生封建官宦家庭,五岁启蒙读书,十岁跟随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学习。欧阳中鹄先生对王船山的唯物主义思想有着较深的造诣,这使谭嗣同较早地接触了王船山的政治和哲学观点,因此谭嗣同受王船山的思想颇深。由于早年亲人的离别、家庭的变故,对谭嗣同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他非常憎恨封建纲常礼教。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外国的坚船利炮使国人无力抵抗,谭嗣同深受感触。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非常落后,规范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准则,这种迂腐陈旧的教育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思维,使国家腐朽衰败,不堪一击。要使国家昌盛、民族兴旺,中国必须吸取西方的先进思想进行变法,废科举、建新校。与此同时,谭嗣同也领悟出一个道理:中国必须变法,只有通过变法才能救亡图存!于是他决心通过维新变法来实现祖国的独立富强。变法首先要从育人开始,于是他选择兴办算学馆来唤起民众,以“算学”为“萌芽之萌芽 ”,为“当今切要之图”,也就是今日所说的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冲破重重阻力,历时二年创办了以奎文阁为载体传播新科学知识的“新算学馆”,使湖南风气大开,并使之成为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省。1898年2月,谭嗣同等人又在此兴办了“致用学堂”。

三、新算学馆是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谭嗣同作为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革家、启蒙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推进维新变法方面表现了其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加上其正直的个性、同情广大的劳动人民,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敬仰。1997年5月,浏阳市委宣传部下文公布奎文阁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浏阳市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综上所述,奎文阁既是浏阳文庙古建筑群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爱国志士谭嗣同和浏阳维新改革者传播维新思想,开办新式学堂,讲授先进科学知识和其他“实学”的场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科技群众团体活动旧址。其作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已被载入史册,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艺术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