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2023-02-25       2884 浏览

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是禹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投资兴建,由两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齐康教授主持设计,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钧官窑遗址为基础,集遗址保护、文物陈列、技术研发、学术交流、钧瓷制作、宣传教育为一体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80平方米,是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的典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主体展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分为六个展厅:大禹之州,主要展示禹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浴火千年,主要追溯禹州陶瓷发展的历史,展示钧窑产生和得以迅速发展的宋元时期我国制瓷的主要特点;御用官钧,主要展示宋代钧官窑器物特点及其在中国陶瓷史、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广泛的文化影响;成器之道,主要展示宋代钧官窑器物产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背景及各种先进的制作工艺;万彩永辉,主要展示现代钧瓷发展的辉煌成就和钧瓷鉴赏的有关知识;文苑雅集为临时展厅。

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主要展示宋代官办钧瓷窑场完整的制瓷作坊,该遗址于1964被年发现,1974年进行重点发掘,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宋代钧瓷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2009年被河南省科技厅确定为“河南省艺术及实用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10年被河南省工信厅确定为“河南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具备成果转换、制作工艺展示和古陶瓷研究功能,是钧瓷工程技术研发、文化研究、工艺传承的前沿阵地,是游客了解钧瓷制作工艺、参与制作体验和学习古陶瓷知识的理想场所。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作为一座全国唯一的钧瓷专题博物馆、钧瓷文化传播的窗口和禹州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将以其精美的陈列、优雅的环境和独特的魅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开创钧瓷美好的未来。

钧窑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时期在北方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影响波及今河南境内诸窑及河北、山西、内蒙等省。禹州钧台钧窑在北宋徽宗时期被宫廷垄断为官办窑场,制作不惜工本。钧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造型典雅、端庄古朴;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尤以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产品所不及。宋代钧窑首先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创造性成功烧造出铜红釉,产生出美妙绝伦的窑变釉色,打破历史上单一釉色格局,极大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装饰效果,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是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以北宋钧官窑遗址为核心创建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北宋钧官窑,是北宋徽宗时期(公元1101-1125年)专门为皇家烧造宫廷用品的官办窑场,是钧瓷艺术鼎盛时期的瑰丽宝库,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钧官窑遗址于1964年被发现,197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保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禹州市委市政府在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成立“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和“禹州市钧瓷研究所”。2008年,禹州市委市政府扩建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扩建后的博物馆总面积达47000平方米,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 ��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是国内唯一一座钧瓷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标识的中心设计理念来自于古语“九天之中曰为钧”,禹分天下为九州,中为豫州,而钧台为豫州之中。主体标志形象-的图案是中国汉字“宋”、“官”、“窑”、“宝”的共同部首“宀”的艺术加工,又像是一个烧窑的窑口,里面是满满当当的瓷器,用图案的不同突出“中为钧”的含义。因此,此图标不仅寓意钧瓷之弥珍华贵、宋钧官窑之卓尔不凡,更寓意着钧瓷之原产地—禹州,历史渊源之久远、人文积淀之深厚、历史地位之重要。

地址:许昌禹州市钧官窑路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官方网站:http://www.junci.org.cn/index.asp

开放时间:

8:00-18:30(夏季)、17:30(冬季)

大禹之州——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藏精品

rz9te4zx15l2y0nl9587.jpg

宋代长27.4cm宽18.5cm高12.2cm馆藏

宋代,瓷枕作为实用器非常流行,当时匠人有在枕面上书写警句、吉语的习惯,这种在枕头上写诗作词的有一般的烧瓷工匠,也有当时的文人雅士。此枕上所题“风流子”为宋时较为流行的词牌名,“大石调”为商调乐律名,唐代始创。词的内容婉约缠绵,有柳永慢词风范。

《风流子·大石调》

洛阳西楼,悗踈(疏)林外,翠霭碧烟。

浮想三千丽质,到今何在,凤楼空锁,寒雨深秋。

因追念,自古兴与废,怎不遣人愁。

繁华巷陌,绮罗台榭,半来禾黍,半是荒坵。

潇索西风里,凭栏久空,恁遣我凝眸。

堪叹旧游,满目一梦愁愁。

又早是,对景伤怀,那更岁华踪迹,荏苒淹留。

欲问恨情多少,洛水东流。

6wy056p0g0626r3w5sbz.jpg

宋代长22.9cm宽17.5cm高12.1cm馆藏

枕呈不规则多边形,枕面中间微内凹,枕面周边绘外粗内细的双重四道墨线,内画一卷叶花枝,腰身绘以花枝,纹饰简练。为磁州窑系典型的器物,受到民间百姓的喜爱。

81r881z44tv816s7si6e.jpg

唐代高17cm腹围54.5cm口径9.3cm底径10cm馆藏

侈口,短颈,鼓腹,平底,肩安双系。器表施黑釉,肩、腹部挥洒着大面积的白斑,整个器型浑厚,是典型的唐钧。

2jni028phc2d04r78u5u.jpg

宋代长27.8cm高8.4cm馆藏

枕身施满褐彩,黑彩随器型变化,绘出虎纹、虎眉、眼、鼻、耳,形象生动。虎眼如珠,晶莹透亮。枕面绘有花枝,喜鹊卧其上。虎能驱魔辟邪,伴君安然入梦;枕面喜鹊花枝,清幽香远,愿君梦中生花。此枕是民间极为喜闻乐见的实用之物。

4a97nff31b789941lrtn.jpg

唐代高15.9cm腹围51.4cm口径9.3cm底径9.4cm馆藏

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肩安双系。器表饰黑釉,伴随着树叶状白斑,造型古朴,施釉不刮底且有流釉现象。

mcq23t6ghazf44rz35zo.jpg

元代高15.4cm口径17.2cm底径7.8cm馆藏

敛圆口,深弧壁,圆底,矮圈足。通体罩施天蓝色釉,釉质匀润,施釉至足际,器胎规整。

6d70139nmxc80248pors.jpg

金代口径18.7cm圈足径11cm馆藏

敞口,平沿,沿为轮花,浅腹,平底,盘底模印三朵大花,之间以缠枝相连。器表施天青釉,窑变出紫色斑块。造型讲究,工艺精湛,彩斑自然,釉色莹润,为钧瓷民窑的上乘之作。

5yu659tc2974lzwdw799.jpg

五代直径19.8cm

此器物及信息由钧窑研究会提供,石质细腻,圆形底座,狮子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憨态可掬。

060s7x810gg8y850n648.jpg

北齐长11cm宽5.7cm高21cm此器物及信息由钧窑研究会提供

线条流畅,雕刻精细。释迦牟尼端坐台上,施无畏印,背光及主佛身上饰有鲜艳彩绘及描金痕迹。

3c529le5s6uhv4fupi6s.jpg

西周高15.6cm口径21.2cm馆藏

盛放黍、稷、稻、梁等熟食的器皿,侈口,宽沿,束颈,两侧兽首形耳带垂珥,圆腹微鼓,高圈足,口沿下及圈足饰夔纹,腹部饰覆瓦纹,整体造型厚实凝重,在周簋中较为典型。

5g9527053hyh6de9a13c.jpg

西周高17.1cm口径24.1cm

侈口,双耳衔环,腹微下敛,喇叭状高足。口沿下及足上部饰兽面纹,造型古朴端庄,厚实凝重,饰纹劲健。商周时期,簋和鼎一样,也曾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在考古发现中,簋往往以偶数出现,此为同墓出土相同两件中的一件。

4o6ryp043r201oj1mrd1.jpg

西周长17.9cm宽15cm馆藏

祭祀用具,状如人面,鼓目,阔鼻,眉部凸起饰茧纹,蹄状犄角,耳似牛耳。眼上部和鬚部有穿孔,可能是祭祀活动时穿系所用。古人认为,祭祀活动是当时国家头等大事,巫师们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戴着狰狞诡秘的面具绕火起舞,就能够和上天相通,传达神的旨意。

do9qviay7j19jhe56czs.jpg

隋代长14.7cm宽9cm高33cm此器物及信息由钧窑研究会提供

正面主佛端坐其中,协侍菩萨分列左右,四面皆有造像,工艺繁缛,代表了北齐石造像工艺的最高水平。

1f47412ybdb0f8j34x09.jpg

西周高26.9cm口径21.9cm馆藏

鼓腹,双耳,三足,作为祭祀的礼器使用。体积虽然不大,但纹饰相当细腻精美,给人以稳重威武之感。

200zv3ca7isem77k8vy2.jpg

石磨棒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长38.3cm

石磨盘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长53cm宽25.7cm高6.5cm

它们是配套使用的粮食加工工具,用于谷物的脱壳。石磨盘为椭圆形,正面平坦,两端均为圆弧状,前宽后窄,腰部内收,底部有四个柱形足,琢制而成。由于长期使用,盘面中部已被磨损低凹。整套石器线条流畅,磨制精细,显示着中原先民娴熟的石器加工技巧与发达的农业文明。

sy15g8u6upj6cerl9k80.jpg

唐代直径5.5cm馆藏

六菱花形,兽钮,纹饰为缠枝瑞兽图案。形制小巧轻便,应是可以被贵族仕女随身携带的物品。铜镜的质地晶莹,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

zkza8gpwu011sz51570d.jpg

唐代直径24.5cm馆藏

镜圆钮,八出葵花形边,饰以蛇颈兽身龙像。龙回首向钮,状如吞珠;三肢着力似蓄势前行,却将尾搭绕于扬起的右后肢上,形成收敛之态,姿态顽皮生动。唐代铜镜上常见这种身姿的龙像。

ld6vaw4her14m3ob33ev.jpg

新莽厚0.7cm长8.2cm宽7.9cm馆藏

钱范为正方形倒角,范中心有一圆形乳钉,范四边框内有阴阳榫卯,两两相对,范背有似“山”字形阳纹符号,范中钱模为6枚“货泉”铜钱,三面三背,左右对称,每次可以制作六枚铜钱。

z7j7o0r68z7we1rgfa54.jpg

唐代直径13cm馆藏

此镜为仿汉代规矩镜造型,圆纽,内圈饰以蟠螭纹,外圈饰有锯齿纹,纹饰细腻,古朴典雅。唐代铜镜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

37i5x849iaa6wij6p9v4.jpg

唐代直径13.6cm馆藏

兽钮,以菱花为形,外饰对称的花鸟纹一圈,纹饰刻画细腻,华丽自然,是典型的唐代花鸟镜。

sxf74r65765o649r9u73.jpg

春秋长20.9cm馆藏

古代兵器中的一种,用于钩杀。戈上的穿孔用于绑定在长木杆上,便于攻杀。春秋战国时期,戈为中国士兵的标准装备,在实用之外,也是“战争”、“武器’的代名词。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攻略
大禹之州——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藏精品
大禹之州——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藏精品
大禹之州——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藏精品:宋代长27.4cm宽18.5cm高12.2cm馆藏宋代,瓷枕作为实用器非常流行,当时匠人有在枕面上书写警句、吉语的习惯,这种在枕头上写诗作词的有一般的烧瓷工匠,也有当时的文人雅士。此枕上所题风流子为宋时较为流行的词牌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