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源溪古戏台

2023-05-28       748 浏览

源溪古戏台位于芦溪县源南乡源溪村的刘家宗祠内,相传建于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戏台是砖、木结构,砖上刻有“源溪刘黄公祠”模印。四根1丈2尺高的四方石柱,石柱前联刻有“作戏喜逢场家传乐事外平世,酬恩宏发愿人识丰年笑语声”;后联刻有“祈报本先民息蜡歙幽宜雅乐,和平依古调清歌妙舞答神底”。整个戏台进深2丈长,2丈宽;左、右马门演员进、出处,宽5尺2,右侧门(放道共处)宽3尺3;后台(化妆室)进深7尺2,宽3丈4尺,戏台上木质雕刻艺术精致,富丽堂皇。据说这里是乾隆年“探花”刘风浩的祖祠。

在古戏台化妆室的后墙上,记载自清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初四[义班]开台大吉起,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直至解放后“大跃进”年间在此演出过的有三十余戏曲班社:他们是[高林班]、[贵和班]、[洪泰班]、[洪春班]、[鸿庆班]、[同盛班]、[清盛班]、[仁和班]、[清庆班]、[泰益班]、[神春班]、[同和班]、[大庆班]、[清华班]、[清台班]、[太和班]、[福春班]、[福福班]、[清庆堂班]、[义华坤班]……

戏台后墙上还留有道光二十九年和三十年的演出节

目:《十三福》、《打渔杀家》、《天门阵》、《林冲夜奔》、《驮妻》、《打鼓骂曹》、《五龙会》、《红书剑》、《比武》、《祭风台》;咸丰四年的节目记载有:《祭风台》、《万寿图》、《石朱砂志》、《大青山》、《经莲寺》、《凤仪亭》、《水西门》、《纸劈官》、《吸水》、《秋江》、《救火》;咸丰八年正月十二日由[高林班]演出的节目有:《十三福》、《万寿图》、《天门阵》、《祭风台》、《兴隆会》、《宝莲灯》、《九莲灯》、《云阳关》、《三海关》、《天水关》、《棒打周通》、《观灯放火》、《三打不孝》、《合子朋》、《奏箭光帝》及同治六年十月[鸿庆班]的封神五天和甲辰年十一月[清盛班]的岳爷七天少二天,小戏五天的记载。

如果从刘凤浩中进士那一年(1789年)算起,这演戏台就有19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从道光29年(即1849年)算起,至少也有140年的历史。芦溪的人文鼎盛由此可见一班。

2005年,源南乡源溪村村民自发筹资对源溪古戏台进行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