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利桥乡境内,隶属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是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六大景区之一,景区地处龙门林场天然林保护区内,是秦岭山脉陇南低山地区,属中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2132米,最低海拔1352米;森林覆盖率94.4%;土壤以森林褐色土为主,平均厚度为50厘米;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9℃,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491.7毫米,无霜期180天;红崖河自北向南从景区流过,水量丰富,沿河上下水清潭深风景优美。
景区总面积1072公顷。其中有林地844.6公顷(国有831.6公顷、集体13.0公顷);灌木林地28.0公顷;无林地48.5公顷;非林地150.9公顷(国有13.5公顷、集体137.4公顷)。主要有栎类、阔混、油松、华山松、山楂等树种,面积为844.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3923立方米;其中针叶为367.5公顷(集体13.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43.5%,活立木蓄积9632立方米;阔叶为477.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56.5%,活立木蓄积24291立方米。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是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植物基因库。有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224科,945属,近2700种,其中木本植物800多种,草本植物近1900种。分布的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两栖类、鱼类、爬行类等81科,81属,380余种。
景区内林密水清潭深,怪石峭壁林立,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人们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消除疲劳、娱乐休闲、游憩以及进行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主要景点有:
1.利桥古城堡及衙门。据《天水县志》载:“利桥城堡居三岔全境之南部,地接川、汉,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建筑,设都司一、千总一、把总一、制兵三百六十六,各有衙署,兵棚均在城内,沿至晚清,重行营废,制兵至今。衙署坍塌,成空城矣”。民国时期驻守-保安部队。1935年7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为配合一、四方面军长征,由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8月5日从两当县太阳寺以北进入利桥,与-保安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全歼了-保安部队。据当地人说,有三名红军战士牺牲,葬于利桥的“万人坟”--今龙门林场隔壁的山根处。
2.茶马古道。利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天水通往陕西汉中、四川广元通道上的一个重镇,商队南下驼运食盐,北上贩运茶叶、丝绸等都要在利桥古镇投宿歇息。如今街面上仍保留了一些骡马店的原貌,建筑考究,民风淳朴。
3.朝阳洞。朝阳洞位于朝阳山佛洞沟左侧阳坡的山崖上,据立于洞下的碑石记载,修建于清道光十八年。攀岩而上,洞内有大洞和小洞,大洞长约7米,宽4米,高约2.5米,门呈“n”形,洞内藏有石像,木刻像、泥塑佛像(现有泥塑佛像多半腐烂,木雕佛像已被盗),洞顶端有一塑像、石塔,佛像的身后就是小洞,若弯身进去就显得非常狭窄,如大喝几声,里面便有蝙蝠翩翩飞动的声音,一会儿似敲锣的声音嗡嗡直响,一会儿似鼓声咚咚咚咚……。打上手电筒沿小洞而进,不远便有一清彻透亮的泉水从石崖的夹缝里流出,夏天特别凉爽,冬天冒有热气,当地人称“神水”。洞口地势险峻,视野开阔,尤其朝阳初升之时,既能欣赏到众巅托日的景致,也能感受到阳光洒射的融融暖气。
4.龙眼潭。龙眼潭也叫瓮儿潭,位于佛洞沟口逆红崖河而上约500米处,潭边有一巨石,上有一龙眼,呈圆形,常年积水,直径约60公分,深约150公分,旁边有两小眼,说是龙的鼻孔,直径约为15公分,深度约20公分,乍看它的形状还真有点害怕,其实它是一块巨石。相传 以前每当天气特别干旱的时候,当地人便将龙眼中的水淘干净,让太阳暴晒底部的太极图,若还不下雨,就用火烧,次日即有一场透雨降临。
5.石锣石鼓。石锣位于龙眼潭对面的石崖上,形似一人怀中抱锣正在敲击,石鼓位于朝阳山半山坳,形似一人怀中抱鼓正在击打。相传,此二石乃女娲补天时的锣鼓手丁锣和丁鼓,他们二人互相配合,为女娲补天擂鼓奏乐,当女娲补住了最后的天洞后,才发现还剩有丁锣和丁鼓,女娲说“你们就为世人所用吧”。从此,丁锣、丁鼓便落脚于朝阳山上,继续为天堂奏乐,为世人警示,不要做恶多端,善心皆有福临门。
6.龙板石。龙板石位于佛洞沟口红崖河下游3公里处,两石卧于河中,长约10米,宽约6米,形似双龙戏水,人称龙板石。龙板石周围小潭无数,河道狭窄,水流急速通过一石槽,因较为隐蔽,不易被人发现,所以是当地人的天然浴场,在炎炎夏日都来此冲浪纳凉。
7.红崖河。红崖河是嘉陵江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和龙门林场毗邻的百花林场所辖英崖沟、代家沟、秦岭沟和金昌沟,流经景区全境约8公里,水势分地段缓急相间,河水常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鱼蟹繁多、石缝随处可见清泉流出。
8.朝阳山。朝阳山位于后峡王家坪左侧,山上树木青翠,岚烟淡淡,花树簇拥。山下沟壑纵横,峭壁丛生,怪石林立。林中常有黑熊、林麝、红腹锦鸡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红崖河沿沟东去,迂回曲折,深潭相连,清澈见底,鱼儿游动可见。沿河两侧坡面上生长着较为名贵的一些树种,有红枫、铁橡树、黄芦、粗榧、祖师麻、绣线菊等等。
9.玉女峰。玉女峰位于龙眼潭的左侧,山岭凸兀,十二座小山峰相互簇拥,偎依于主峰怀抱,松柏苍翠,古藤攀缠,峭壁裸露,别有景致。相传龙王炼丹走火入魔,致使人间三年大旱,百姓在龙眼潭求雨,用汗水注满龙眼,龙王惊醒后,才知大错,便派他的十二位龙女,每人降一天濛濛细雨,以解旱情,从此,十二位龙女的身影便落在了龙眼潭对面的山上。
龙门景区是一条开放性的峡谷景区,地处西安—宝鸡—天水—兰州—敦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的正中间,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东利公路(原为天水通往陕西省凤县、汉中市的一条主要道路)穿景区而过,景区西邻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利桥出口2公里,东界为利桥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利桥村,距离天水、宝鸡均只有1小时的车程,交通便利。
信息来源:麦积区旅游局
乾隆皇帝一生酷爱游山玩水,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旅游达人”。公元1750年的九月,乾隆皇帝从北京起驾,开始了到中岳泰山的封禅之旅,在旅程中他来到了洛阳,游览了人杰地灵的龙门石窟,并留下了“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的名句。
那么这位古代的旅游达人,来到龙门石窟都去了哪些地方,观赏了哪些景点呢?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足迹,一起来看看吧!
乾隆皇帝来到龙门之后,将宾阳中洞作为了游玩的重要站点之一。
宾阳中洞是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窟内不仅造像完整,而且纹饰构图十分精美,洞窟的雕凿堪称宏观巨构,美奂美伦。
乾隆皇帝来此游玩时,还曾专门在宾阳洞外搭建拱房,方便其观瞻,由此可见他对宾阳中洞的喜爱。
如今,小伙伴们来到龙门石窟,也一定要到宾阳中洞参观游览一番,你今天看过的石刻造像乾隆皇帝也曾经在此欣赏过哦。
西山石窟中的另一座窟龛也曾吸引乾隆皇帝伫立良久,这座洞窟就是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造像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群雕,充分显现着皇家石刻的恢宏气派。登上奉先寺的乾隆皇帝在面对庄严肃穆的卢舍那大佛时,也不得不为其博大壮美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宁静慈祥的卢舍那大佛,头戴宝冠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依山就势雕刻在露天崖壁上的九躯大像,气势瑰丽而磅礴。金秋季节 ,小伙伴们一定要登上奉先寺瞻仰这令人心潮澎湃、心生敬仰的卢舍那大佛。
游览完西山石窟之后,乾隆一行来到了龙门石窟香山寺。
秋高气爽,枫叶如染,乾隆皇帝被香山寺及远处的山河美景所吸引,在此挥毫泼墨,赋诗记盛,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著名诗句《题香山寺二首》:
(一)
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自古才华地,当秋罕跸间。
阙峰迎嶻嶭,伊水俯潺湲,
始见人枫叶,霜前三两段。
(二)
静室暂周旋,兴怀每怡然,
如斯看水逝,不改是峰连。
画意谁能貌,吟情祗合蠲,
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
在香山寺的东南侧,有一个乾隆御碑亭,亭中御碑上所刻正是乾隆为龙门香山寺题的这首诗,小伙伴们来到这里,可以近距离观摩乾隆的诗词哦。
龙门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紧邻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庙建在山腰处,要登上很多级台阶,寺庙建筑古朴,错落有致,寺名就是用白居易的号香山居士命名的。
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经过五次修复后的香山寺整个建筑新旧一体,气势磅礴,与龙门西山石窟隔河相望,如今香山寺已成为龙门石窟景区又一处亮丽壮美,光彩夺目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