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维吾尔语中,“塔克”、“塔格”、“博格‘达’”的“达(克/格,轻声)”都是山的意思。“拉玛干”,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大荒漠”,引申有“广阔”的含义;那么“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五大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流沙面积世界第一。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达1200~1500米,在东部和北部则为800~1000米。-也有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被评为中国五个最美的沙漠之一。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吸引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沙岩和白石膏组成,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风蚀蘑菇,奇特状观,高约5米,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度,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发现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且利于开发。有水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0论”。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变幻多样的沙漠形态,丰富而抗监碱风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干旱气候,以及尚存于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存于沙漠中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等;特别是被深埋于沙海中的丝路遗址、远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种金属矿藏都被笼罩在神奇的迷雾之中,有待于人们去探寻。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问这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些事情,想去这个地方自驾游,小编要说的是,自驾游可以但是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带队,而且是组队前往,不要单独行动,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下面是官方给出的一条线路,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在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的怀抱里连绵不断,任性生成,它以宽容的胸怀包容、吐纳着古往今来的一切,黄沙、胡杨、成群的骆驼、古城、遗址、低调的村庄是无数游客、探险者、考古学家的向往之地。
徒步自东向西穿越从米兰遗址至N39°沙漠探险营地,途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这三大“中国十佳探险旅游目的地”。
全程海拔落差: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1900米,东高西低。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天气条件:白天5℃— -10℃,夜间-15℃— -30℃,冬季平均气温为-4℃,最低温度一般在-20℃以下。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单是一场户外探险的旅途,也是一场和谐的探秘研学之旅,将古代和现代、文化和文明、风景和人文一应俱全地覆盖到这条线路中,更好地展现新疆丰富珍贵的探险、文旅资源。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欣赏别具一格的塔漠风光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偶遇”鲜为人知的神秘古城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看一看宏伟的沙漠公路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了解沙漠绿洲——达里雅布依的真实面貌
1.出行前应充分了解项目安全风险,对自己身体状况和专业技能做出全面评估。
2.探险活动尽量结伴而行,不追寻刺激、盲目探险,谨慎前往无人区和人烟稀少区。前往达里雅布依建议提前寻找熟悉路况行程的向导。
3.应掌握必要的自然环境、急救、户外探险等专业知识,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探险活动,切勿擅自冒险前往未开发、未开放的林场、保护区、峡谷、江河、湖泊、水库、海岛等高风险区域。
4.徒步探险游客使用专业徒步设备,备好必备物资和药品。提前准备对讲机,必要时租用卫星电话,务必保持通讯畅通。
5.密切关注相关提示,合理安排行程。了解旅游目的地天气、交通等情况,如遇恶劣天气或身体不适,及时调整行程,切勿冒险出行。
组织探险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探险者需遵循《探险者行为指南》。N39穿越风险系数高,需要专业的规划和充足的救援与保障,且穿越前必须向属地政府部门报备,获准后方可执行。任何个人、团队禁止未经政府批准擅自穿越。(来源自中国探险协会)
陈粒的奇妙能力歌中有句歌词——我看过沙漠下暴雨,大家可能会觉得沙漠下雨这件事很荒谬,其次人们对于沙漠的普遍印象就是干旱缺水,其实不然,这几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因遭遇暴雨而引发了洪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还是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近日遭遇洪水,导致中石化三万套设备被淹,损失惨重。
据说,7月19日,新疆轮台县天山山脉迪娜尔山段普降暴雨,加之夏季天山融化的雪水,叠加形成了季节性洪水,袭击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区,将沙漠变成了水乡。
油区道路多处冲堤溃坝、电线杆倾斜,给油区生产和勘探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近50辆勘探车辆、3万套设备被淹,淹水面积广达300多平方公里,石油人奋起抗洪保生产。
这个报道今天引发网友热议,绝大多数人都对沙漠遭遇洪灾一事感到意外,有人解释说是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的冰都在融化,不少沙漠地区都有雨水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区域在国代还是有不少国家的,西域文明也一度繁盛,然而这些文明很快就消失,有可能就跟沙漠无常的气候有关,当地土地松软,河流没有固定河道,遇到大雨成灾就容易改道,淹没良田,抗灾能力弱小的古人很容易就受影响,甚至走向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