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乡城夯土碉楼

2023-06-01       968 浏览

乡城是藏传佛教极为昌盛的地区,宗教色彩浓厚。县内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中的四大教派,分布在27座寺庙中。在乡城,随处可见众多的佛塔、转经堂、玛尼堆,经幡等佛事物品和场所。知名度仅次于桑披寺的热打乡曲披寺,有着比桑披寺更悠久的历史。曲披寺同样依山傍水,风水极佳。虽建寺已达600余年,至今仍香火鼎盛。这里的住寺喇嘛大多是多面手,平日除诵经之外,还演练宗教活动中的跳神舞蹈,遇有盛大的佛事或节庆活动,主殿前的广场就成了表演的舞台。盛装的喇嘛们此时便成了鼓手、号手和“演员”。

当地有这样一段神话传说:守候乡城这块祥瑞土地的巴姆山神,有一天忽然觉得土灰色的藏房与周围的美景极不协调,于是灵机一动,取出熏炉中的香灰撒了下来,把藏房都染成了白色,感觉果然不同,就像青山绿水间镶嵌上了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从此,乡城就有了把藏房碉楼外墙涂成白色的习俗。

乡城白藏房,外形端庄简朴,室内却雕梁画栋,充分展示了房屋主人的个性特征。白藏房普遍为三四层的平顶土木结构,其大小以柱头多少而论。小者一般为20—30根柱头,大者可达百余根。30根柱头的藏房占地约180多平方米,更大的就可想而知了。其楼顶半封半敞,侧看如“厂”字形,为打晒谷物和夏季乘凉之用,让人感到整栋碉楼在隐隐约约中流露着一种古典的残缺美,浑然中透出一片明快。

造访乡城藏家,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院门门框边的小铁棍,只要左右拉动就可以从外面控制大门的开关。不过门里还有一个暗闩,一经主人反锁,外人便无法入内。大门上方悬挂着一个铃铛,推门进去,门板触动铃铛,会发出清脆的响声,提醒主人有客人来了。这个“门铃”还带出一个不成文的宗教习俗———人们在听到铃声后会习惯性地念上一句六字真言“嗡嘛哩叭咪哞”,为世间众生祈求平安。

碉楼的底层没有窗户,光线较暗,主要作为畜圈。楼层间木梯的总格数为单数,寓意喜字开头喜字结尾,祈祷家人幸福常在。

经堂一般单设,供家庭佛事活动用,也是家中僧人读诵-、起居饮食的地方,是藏房中最神圣的地方,也是花费心思和财物最多的地方。如果说寺庙是藏族艺术的博物馆,那么经堂就一定是它的缩影。经堂内金碧辉煌的壁画、精细艳丽的唐卡、形态各异的佛像乃至精雕细刻的柱头都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佛教含义。经堂里的摆设根据信仰教派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释迦牟尼的佛像及经书却都是必备的。清晨人们起床后,都要在经堂顶礼膜拜,将佛像前的铜杯擦净,斟满清水,烧上一炉香,点燃一盏酥油灯,施礼后再用早餐,开始一天的生活。

据说,乡城的白色藏房起源于古吐蕃地域方形之说。古吐蕃人都是香巴拉王国的后裔,他们认为他们居住的整块大陆是四方形的。他们就居住在由各国组成的四方形大陆的中央,吐蕃的文明是通过一个圆心向四方地带逐步扩散和传递的。在公元8—9世纪,吐蕃有一片奶湖平原,该湖象征着一个女魔的心脏,她便是吐蕃大地。为了使大地可以居住和变得文明,所以必须征服她。为了征服这个女魔,第一位赞普聂赤赞布便沿着方形的奶湖平原,以钉在女魔四肢上的各种钉子的形式,在四角建立起方形寺庙,使女魔得到了降伏,从此奶湖平原便成为古吐蕃人赖以栖息的家园。后世吐蕃坚信方形建筑可以镇邪驱魔,便沿袭了方形建筑的外形。传说不仅说明了白色藏房的起源,更说明了远古的香巴拉的确可能有一个地质上的剧烈动荡时期,因为大地“像女魔一样扭� �身体”,所以乡城古朴精巧的白色藏房不仅有着美丽的传说,更具有抗地震的功效。这些白色藏房散落在清澈河流的两岸,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了乡城独具一格的田园风光,成为藏区一绝。

保护范围:以每座土碉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交通: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每天均有数趟班车发往康定。康定汽车站每天上午均有发往乡城的班车。康定至乡城需两天的行程,中途在理塘县城过夜。

自驾车环线游线路:成都—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乡城—中甸(云南香格里拉县)—丽江—泸沽湖—攀枝花—西昌—乐山—成都。

民俗提示:

巴姆山节:公历10月初,举行服饰表演、民族歌舞、民间体育、锅庄晚会等活动。

传召节:-正月,黄教寺庙举行酥油花展、展佛、“向巴曲乖”等。

桑披“曲乖”:-正月,背着经书沿藏寨农田转一周,祈祷吉祥、丰收。

雨洼“蒙乖”:-三月,敬山神、赛马等。

燃灯节:-十月,黄教寺庙举行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