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天镇玉皇阁

2024-09-12       846 浏览

玉皇阁

新平堡是山西也是天镇县最北端,东与河北、西和北与内蒙古两省(区)交界,人们所说的“鸡鸣听三省”之地。明长城纵贯于堡城西面和北面,为明代宣化、大同两镇的咽喉要地,也是蒙古游牧民族兵马经常南下侵扰争战之地。因此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了土堡,派兵驻守。为新平路驻地。

早在秦、汉以及北魏时,新平堡就建有延陵城和琦城。明代东联宣化府西洋河堡,南接大同镇东路瓦窑口堡,为极冲之地。隆庆六年(1572年)堡城重修并包砖,设有东门和北门。北门名镇虏门,东门称迎恩门。城墙周长3里,高3丈。明《三云筹俎考》载,新平堡内设参将署、守备署,驻新平路参将1员,新平堡城守备1员,中军、千总、把总共7员,驻有援兵营官兵1309人,马骡589匹,老家营官兵589人,马骡58匹。平常储粮530石,草18254束。当时,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新平堡分守长城18里,边墩27座,火路墩16座。参将管辖新平、保平、平远、平定、桦门五堡。到清朝,战略位置依然不减,仍为新平路驻地,设参将署、守备署,驻参将、守备、驻马战兵、步战兵、守兵302名,马90匹。

新平堡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开设马市,和北方蒙古族游牧部落鞑靼进行茶马布匹等交易,但当年十一月就停止了。在隆庆四年(1570年)农历九月在新平堡西1里许马市口和蒙古游牧部落俺答恢复贸易,俺答-为顺义王,牧民以牛、马、皮张、金银和明朝商贩交换布匹、茶、绸缎等,明朝廷也从中买骡、马补充军用。

新平堡既是军戍堡寨,也是边境贸易的一大处所,相当繁荣。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新平堡中央修建了玉皇阁一座,也就是现在的这个玉皇阁,为明代典型的正方形三层两檐歇山顶式楼阁,面阔3间,进深3间。斗拱四铺作补间1朵,正脊、戗脊为琉璃雕作;底部为石基砖碹十字形通道,上面四周为压条砖栏;上层为木制勾栏平座,上下座均有回廊。

这是新平堡最高的建筑,也是新平堡标志性的建筑。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光绪八年(1882)均有重修,但均保持了原建的风格、构件。新中国1966年毁阁内塑像及壁画。1992年省里投资1万元,重修。随后,原天镇县委书记贺锐题匾“代郡延陵”,悬于上层正南。

玉皇阁内上层原有铜铸玉皇像一尊,传说黄金为内脏。下层有泥塑玉皇像一尊,东西两侧墙面绘众神壁画。

玉皇阁不仅是新平堡唯一遗存明代边塞城堡的代表建筑,也是全县明代7座玉皇或昊天或大奎阁的唯一遗存。在新平堡,明清之际,建有庵、庙、寺、祠、阁、殿等20多处,释、道、儒乃至明清-功德祠,明教(白莲教)神殿都有,堪为边塞文化集中城镇之一,又兼有四百余年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贸易史,也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和城镇之一。而玉皇阁是这历史的见证。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

周边景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