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面积约62万平方米。此处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状如簸箕。《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
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纪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的修葺、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岐山是周室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典故就发生在古卷[3-4]阿北部的凤凰山上。《竹书纪年》载: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曾率文武游于卷阿。可见,早在西周初期这里已是王室贵族的游乐场所。唐初武德年间,高祖李渊为了缅怀周公的勤政德贤,下诏在古卷阿为周公建祠立庙,始称周公祠。唐以后,渐增其治,并以姜太公、召公、姜螈、后稷等先周历史人物的大殿点缀其间,并辅之亭、
台、楼、阁等建筑多处。庙区东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数年一涌,数年一涸,水来则时泰岁丰,去则天旱不收,当地人称之为灵泉。唐玄宗曾下诏给其泉赐名“润德泉”。庙区玄武洞内有唐代所雕汉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发无冠、赤足戎装、手中掌剑、脚踏龟蛇,其玉雕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且当地胜传摸像可治百病,故游人均以到此摸它为快事。
周公庙风景名胜区规模宏大,现存古建筑三十多座,唐柏汉槐多株,植被丰茂,浓荫蔽日,是宝鸡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国古代建筑群。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人们的游览场所,历史上韩愈、苏轼、康海等许多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抒怀,留下了140多首游览诗文和30多通碑石。
景观设施
“岐邑多胜迹”,此话一点不假。如果你到“人文荟萃,史迹昭然”的周公庙旅游览胜,就会对此话有更深刻的体会。周公庙门前古柏参天,院内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镜。庙区殿宇众多,主要有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殿,以及委婉、后稷殿,并有亭榭楼阁等。其建筑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进入庙门,花草盈展,殿宇雄伟。汉槐蔽日,唐柏参天,旷达而使人心醉。周公庙
“回音碑”在招待厅前。贴耳用小石轻轻一敲,碑中铜铃、银钟、金鼓齐鸣。如把碑敲的再紧些,或一人敲,一人在碑的另一面倾听,尽会有“车辚辚,马萧萧”的古战场乐闯进耳鼓。此时,猜测、神往、寻觅之情填满心胸,缠住一双双恋恋不舍的游人。走下花坛石阶,顺着古庙展开的画轴前行,在花花绿绿的古建筑中,第一个穿过八卦亭,即可步入周公正殿。周公庙殿宇布局,点群结合,错落有致,建造雄伟壮观,各具特色。在诸殿中,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后,当地群众把这种布局总结为“姜姬背子抱孙”。庙内的玄武洞,为石洞。洞虽不大,却有石山隆起的脊梁,山上沟壑分明,并非人工雕凿可至、山顶接连洞顶,如蓝天将一座猛长的山峦小心地裹起来。洞内的玄武真君像端坐在半山腰,为白色玉石雕成,相传出于唐代艺人之手。雕像十分威武,披发、赤足、戎装,脚踩龟蛇,手持宝剑,充分表现了玄武真君惩治-的英雄气概。玄武真君像,全身光滑似陶瓷,当地人叫它“玉石爷”。相传,玄武佛僧法力无穷,能治百病,后成仙出走,指石为玉。并修 书曰:某位疾,摸某位即愈。于是,后人有病者摸同位处以求病愈。时间长了,凸起的脑门和鼻梁便先凹了下去,玉石玄武的身体便摸得光滑了。每逢农历三月中旬古庙会,人山人海,仅摸佛像的人就站成长长的一行队。绕周公正殿,太公姜尚、后稷等殿沿坡而上,相互连接。殿内历史与神话交融,有二郎杨戬、哪咤、仙童,各路神仙,从《封神演义》中起程,落在今人之手重新绘制的壁画上,或者变成雕塑,手持神器,威风凛凛。这历史的神话,使人们本来清醒的头脑,此时此刻也幽幽瞑瞑一心一意地陶醉起来。出了庙殿,转至东侧,顺坡拾阶而上,到达约10米的平处,方见红砖垒砌的小院。进院,沿壁一排窑洞,洞中有药王、老君、元始天尊等神仙泥塑像,或坐或立,形象各异。“润德泉”是周公庙内的一大景观,它位于正殿东。因泉水的喷吐和干涸有间歇性,人们便赋予它许多神奇而瑰丽的传说。明代赵忠咏润德泉云:“一泉长与世安危,今日无波涨碧池。”每朝每代都把泉中有水看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兆。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此泉涸而复喷,于是,宣宗便把这自然现象和他的个人功德联系起来,赐名为“润德泉”。因系皇帝敕赐,一直沿用至今。泉周围为八角井泉石栏杆,栏杆上有浮雕藻饰,并有龙吻、鳖头、人物、异兽等立体造形。泉底有通道,一股清澈的泉水,向南流去,许多人用杯子俯身取水,一口一口地喝,细细地品尝。有的双手合拢,掺水赶紧喝上几口,甘甜如醴,使人忘乎所以。碑亭,在润德泉西边。亭下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石碣多座,大都记述着修建周公庙的历史。
苏轼《周公庙诗》有言:“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突兀,清泉长与世穷通。”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周公庙自然风光绚丽,文化遗迹灿烂,令人向往,而周公的巍巍业绩和那博大的胸襟更使人敬仰。
门票价格: 旺季:50淡季:50 咨询电话: 0917-8110075
邮编: 722400 景区地址: 岐山县周公庙
周公庙的代表性建筑——公像,像高2.5米,背靠八卦亭,面对乐楼。元圣周公头戴相帽,身穿相衣,手持诰卷,足着朝靴,凝视远方。
从岐山县城出发,一路向北,路两边有许多仿制青铜器的鼎或者动物的造型,让我早早地就嗅到了商周文化的气息。这里的村落大都成了民俗村,所到之处,满眼都是农家乐的招牌。每家门口,都有男男女女或站或坐,招徕着过往的游客。
说他们好客,这一点也不为过。每家的饭菜大同小异,客人们就餐按照人数计算,一桌饭菜,粗略算下来,各色菜种加上地方小吃大概也有几十样之多。主食便是有名的岐山哨子面,在这里已经被发展为四五种形式。所有的菜品和面食是保你吃够的,如果客人对哪个菜或者面条感兴趣,店主人会不厌其烦地端上来,直到你吃好为止。
古圣先贤制礼乐演八卦
行驶6公里左右,指示牌告诉我,周公庙到了。远远望去,周公庙被遮掩在一片翠绿之中,三面都是小山,只有向南的一面是开阔的,就好像群山伸出了两条臂膀,把整个庙区揽在怀中。难怪《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卷阿”指的是位于今天岐山县城西北方的凤凰山南麓,由于此地背靠凤鸣岗,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状,故称卷阿)。在山顶最惹眼的是那只凤凰雕塑,在一片翠绿中,泛出金色的光芒。
周公庙的门口,右边是停车场,左边一块巨石上赫然有“梦见周公”四个大字,让人一下子想到了孔子那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足见孔夫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之情,让我们平添几分好奇。
周公庙,自然是与这座建筑主人有关的周代文化。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周公旦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筑遭毁坏,秦汉以后曾重修。唐武德元年(618年)创建周公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据后人总结,周公的功德大致有四:一是辅助武王得天下,二是代理成王治天下;三是参与了制定周礼:四是从无野心。而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大概就是第三条了。在周公庙的主要建筑中,处处都渗透着这位与孔子齐名的先贤和与他相关中华文化的影子。
主干道正面的乐楼景观的正中檐门额上悬“飘风� ��南”四个黑底镏金楷书字横匾,门两侧楹联为:制大礼作大乐并戡大乱大德大名垂宇宙,训多士诰多方兼膺多福多才多艺昭日月。这副楹联通俗地昭示了周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正门穿入,回首乐楼之上,檐顶上雕龙刻凤,华美异常。在戏台之上,各种绘画也是色彩鲜艳,逼真传神,加上两边摆着的编钟乐器,虽然已有历史的沧桑感,仍然会让人联想到三千年前,周公在制礼作乐劳累之时,欢宴众人的情境。院子正中,周公汉白玉雕像仰首目视正南方,胸前飘着须髯,双手紧握卷轴,似在沉思治国良方或者礼乐之道,在两边的松柏映衬下,平添了几分睿智。正前面的广场上,正在紧张彩排“周公庙中华儿女成人礼”仪式。所有参与者一律身着仿西周传统服饰,主司者代读颂文,字字句甸褒扬着从周朝一脉相承的礼仪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鼓乐声中,《礼记》所记载:“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的冠、笄礼再次重现,在他们虔诚的演绎中,所有游人重新得到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
石雕之后,是一座“八卦亭”,亭外有两副楹联格外显眼。内侧为:“轻扣天枢徵大化,小襄心籁拟玄同”,这是针对周公演绎八卦而言的。外侧的楹联为:“厚德载物岐周仰止,穷理研几文明创纪。”说的是周公的贡献。八卦亭内,四窗八角显示八卦方位,亭顶上部南北两壁饰以周公东征和辅佐成王的故事画卷,正中则是以太极图为中心的八卦图。站在亭中,凝神静思,思想驰骋古今,游走现实与冥冥之间,凡尘恼事且被抛于脑后,让你心胸开阔了许多。
紧挨八卦亭而建的是“周公史迹展馆”,内墙壁上是与周公有关的历史事件: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等画卷,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周公正以他的聪明才干和智慧,在巩固周王朝的同时,开启中华民族文化的新时代。
除此之外,不大的馆里,还陈列着出土的戈、鼎、编钟等西周时期的文物,上面的铭文更是印证了这里的一切。有游人敲动大小整齐排列的编钟,虽是仿制品,却仍然可以发出高低起伏、音律逐级变化的乐音来。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离开这里,步入正殿区。周公庙景区殿宇众多,主要有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殿,以及姜螈殿、后稷殿:并有亭榭楼阁点缀辉映。在诸殿中,又以周公殿居前,姜螈殿居中,后稷祠居后,当地人把这种布局总结为“姜姬背子抱孙”。最为人称道的是每一个大殿门前,都有一副楹联,对殿内主神的公德事迹概括无遗。不仅如此,在其他偏殿或者庙宇门前都少不了楹联,就连后山的几个亭柱上也不例外,这是全国众多景观中不多见的。如在吐哺亭上,对联是“匡扶致太平八方击壤,吐握垂高范四海归心”,礼乐亭上对联是“礼行四海经天纬地,乐奏八方震古辉今”� �思贤亭对联是“一公制礼千秋仰,万众思贤四域兴”,为纪念孔子的大成殿楹联是“梦周公克己复礼,游列国独不到秦”,这些对联无不体现了周公庙景区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周公庙不仅是一座纪念周公的所在,更是一处神话故事和传统文化大融合的平台。在这里,既可以接触到许多的神话人物和故事,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庙内的玄武石洞,依靠隆起的石山,建在半山腰,洞内的玄武真君玉石像,当地人叫它“玉石爷”。相传,玄武帝法力无穷,能治百病,后成仙出走,指石为玉,并修书日:某位疾,摸某位即愈。于是,后人有病者摸同位处以求病愈。每逢农历三月中旬古庙会,人山人海,仅摸玄武真君像的人就站成长长的一列。庙内的玄武石洞内,隆起的石山建在半山腰,洞内的玄武真君玉石像,由于周围善男信女们长时间膜拜,光滑似瓷,石像本身的雕刻巧夺天工,真君披发、赤足、戎装,脚踩龟蛇,手持宝剑的形象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从狭窄的洞内穿过,西侧的东岳大帝黄飞虎、三萧、观音与文殊菩萨等殿堂一字排开。下了玄武洞,顺势向东而行,郊媒殿、老君洞等蜿蜒散落在山腰各处。在整个景区的东侧,还有二郎神杨戬、哪吒、仙童,各路神仙的神殿和雕塑。其实,在正殿西侧半坡上,也有一排窑洞。虽然不大,但内涵丰富,从女娲、伏羲氏、神龙氏、仓颉、尧、舜、禹等等,一直到司马迁、杜甫、杜康等,简直就是一个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人物展。
自然环境中,除了随处可见的松柏外,古泉、小桥流水、湖泊、湖心亭、垂柳、甬道、瀑布、喷泉广场一应俱全,而且每一处都是匠心独具。就拿“润德泉”来说,它位于正殿东。因泉水的喷吐和干涸有间歇性,人们便赋予它许多神奇而瑰丽的传说。明代赵忠咏润德泉云:“一泉长与世安危,今日无波涨碧池。”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因此泉涸而复喷,于是,宣宗便把这自然现象和他的个人功德联系起来,赐名为“润德泉”。因系皇帝敕赐,一直沿用至今。泉上为八角井泉石栏杆,栏杆上有浮雕的蔓草、莲花、飞龙等,在16个柱头上,各有形态各异的人兽合一圆雕,人都是胡人装扮,兽有麒麟、狮子、异兽等,据说这叫“八蛮进宝”。泉底每面各有一个通道,泉水从龙口中流出,灌入池中,池子中央是后人修建的一个金元 宝,上面有人们祈福丢下的钱币。池水向南流去,经过“润德桥”流入远处的“润德湖”中。听说在过去,泉里的水清澈见底,甘冽无比,有的游人还用杯子俯身取水喝。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周公庙紧密相连凤凰山。在这样一个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环境里,凤凰山俨然成了它的后花园,与它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体。从周公庙向北而望,整个凤凰山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周公庙拥北朝南,这大概也是周公庙丰富内涵的根基所在吧。从庙区后面的石阶盘山而上,有两条主干道,这两条主干道又被许多的支道相连。在每一处深林的曲径通幽处,都会隐藏一个亭台,既供游人休息,又寄托了后人对先人们的追思。如,吐哺亭为纪念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敬业精神而建;礼乐亭为纪念周公“制礼作乐”而建;甘棠亭为纪念召公的“甘棠遗爱”精神而建。除了亭子,山上还有凤山楼、元圣殿、周公墓、周城墙遗址等。其中最惹眼的当属“凤鸣岐山”的大型雕塑,这座雕塑起源于《诗经》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整个雕塑大气雄浑,矗立于凤凰山最高处,凤凰正对东方,两翅张开,羽下生风,似要随时腾飞。它在高处既可以俯视整个山麓,又能远眺岐山县城,华夏文明之所有生生不息,西岐大地之所以人杰地灵,大都源于神鸟庇护的原因吧。
在这两条上山小路旁,满是绿色的植物,不仅有核桃树、杏树、杉树和满山的野花、小草,还有枫树。枫树秋季才红,有一种观赏叶树种,叶红多季,红艳艳的叶子在绿色中显得尤为惹眼。白茅草开花了,随风摇摆,好似给山裹了一条白色的丝带漫山地舞动。
这里的设计者赋予了小山人性化。刚一跨进山门,墙上就有温馨提示“老人上山,有简易拐杖请您使用,下山后请放回原处”。在小路上除了有小树遮蔽炎热的阳光外,隔一段就会出现石砌的座椅,供上山的游人休息。其中一条小路是台阶式的,另一条是石子铺的小路,在修建时尽量保持平坦的坡度,为的是使游人下山时不至于受累。
一个周公庙,需要整整游览一个下午。夏至前的北方,天气特别炎热,但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令人蓦然会想到那句“飘风自南”的诗句。看来还是古人有眼光,选了一个如此优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