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施琅宅、祠和墓

2023-06-07       831 浏览

衙口村:衙口位于晋江市龙湖镇区东部,建村于北宋后叶,属晋江县弦歌里,元朝属十七、八都,明清两朝沿袭旧制,原名“南浔”,直至清初改为“衙口”。衙口的先民来自河南光州,施姓人口占绝大多数,另外一小部分为粘姓等。几百年来,汉满两族人民和睦相处,融为一体,共同创建家园。【行政辖区】衙口村衙口村、南浔村位于龙湖镇区东南部,人口万余人,面积近十平方公里。以纵贯南北的街道……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原为云岭陈氏祠堂。作为陈氏宗祠,是昔日陈家宗族聚会、议事、开祠堂祭家法及祭祖的地方。

1938年8月新四军进驻云岭后,开明的陈氏族人,将祠堂成为新四军大礼堂,从此陈氏宗祠为抗战作出了贡献,为中国革命的书写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如今这里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参观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军部大会堂是必须要去瞻仰的革命纪念场所。

陈氏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祠堂规模宏大、壮观,建筑面积占地2221平方米。应该说,凡中国古代的大宗祠有的格局,陈氏宗祠的建筑构件、建筑艺术特色、门窗天井的透气风格、雕梁画栋及斗拱栏杆等细部基本都包涵概括。也是泾县保存最大最好的祠堂之一。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整个祠堂为前、中、后三进,砖木结构,第一进正中设有一排木栅门,厅中有白色石柱两根,衬枋上雕有文曲星、武曲星,笑迎文人雅士,震慑门厅孽徒。祠堂正大门配有一对石鼓,左右两边侧门各安一副骑马石;门厅上方镌刻篆“福、禄、寿、禧”四个大字,夺目怡人;在上是清著名书法家赵绍祖墨宝“陈氏宗祠”白底黑字的巨型祠匾。

门厅后面设有一口大天井,天井四周木柱衬枋上的木雕青狮、白象、天神、人仙等。他们似行似坐,似立似蹲,各持其宝,各施其法、各展其威。中进大厅左右两侧水磨花砖墙上镶嵌着南宋大家朱熹题写的四个木雕大字,赫赫醒目,气氛庄严肃穆。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最后一进是两层楼房,前面有天井、水池。水池上有一座石拱桥,楼房底层的屏门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和戏曲图案,默默地叙述着祠堂文化。整个祠堂三进由低向高,寓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意。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迁至云岭,这里即作为新四军大会堂。军队召开大型会议,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是举行军民联欢和战利品陈列展览的主要场所。

1939年春,周恩来曾在此给新四军指战员作过重要报告,强调新四军要“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陈氏宗祠的后进辟有“新四军在皖南”陈列展。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陈氏宗祠经过几次大修保护,其中最闻名的重要一次维修要属二十年代初,北洋政府时期。

当时,祠堂出现了整体倾斜,面临倒塌。陈氏家族请来四乡八邻的木匠,陈家大老爷有言在先,不动一砖一瓦,谁能“扶正”陈氏宗祠,赏银300大洋。几十个木匠跃跃欲试,迟迟不敢动手。

当时有位木匠叫罗桂志,家住离祠堂约三华里的丁家山村,老家湖北黄梅县人,从小在家拜得名师学过木工手艺,经过勤劳苦学,细心钻研,木工手艺超群,二十岁下江南,起先在青阳木镇做了两年木工,后来来到云岭丁家山开始了木工生活。罗木匠除修建房屋,配置家具外,还承接一些亭台楼阁的建造。罗木匠的木工技艺也越来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面对摇摇欲坠的祠堂,罗木匠经过实地勘察,认真比对,胸有成竹,当着大伙人的面,自告奋勇声称自己有能力建正祠堂。木匠们投以怀疑的目光,对这位身材矮小的罗木匠既好奇又羡慕。陈家大老爷要求在场的族亲及木匠见证,不动一砖一瓦建正陈氏宗祠赏300大洋,若要损坏墙体和木柱,碰碎砖瓦不仅得不到赏金,还要加倍处罚。罗木匠不慌不忙,从容接受了这项艰巨任务。

第二天罗木匠就请来十几个民工,上山砍下几根大檀木,由民工集体抬下山。同时准备了几根30至50多米的粗麻绳,扶正那天,罗木匠在墙体外埋好檀树桩,从墙体窗户引进,用绳索拴紧祠堂梁柱,在另一头安装好撬棍,罗木匠喊着1、2、3开始,木工用力拨动撬棍,只见倾斜的祠堂在抖动,不一会儿,墙体的中线指标到达指定位置,祠堂建正了!祠堂外响起一遍遍欢呼声,人们奔走相告,纷纷称赞罗木匠创造了奇迹。陈大老爷高兴得手舞足蹈,指示手下大办酒席,以示庆贺。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喜宴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罗桂志木匠被安排在一席最高位就坐,大伙频频向他敬酒,称赞罗木匠技艺超群,名不虚传。罗木匠对陈大老爷的盛情款待感慨万千,当场表示,我只用木匠手艺做了我应该做的事,300元大洋我罗木匠分文不收,由陈大老爷留着,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穷困户、灾难户,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罗木匠的慈善义举、慷慨解囊,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罗木匠不仅品德高尚,技艺超群,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后来罗木匠名气很大,他在云岭村开设了一家木匠铺,带过不少徒弟,他请雕刻师傅专门刻制了一方铁印,凡是罗木匠承包的工程,都要他亲自放样,填好尺寸,盖上大印,交手下施工,谁出了问题就由谁负责。

罗木匠因病逝世于解放初期,安葬于南陵县烟墩乡,他育有一子也做木匠,现已去世,目前两个孙子还在云岭居住,仍然从事木工手艺,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幸福而安逸的生活。

(作者系泾县政协文史委特约撰稿人,《绿色泾县》编辑部专版责编。本文图片由尹建生提供)

转自: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成都武侯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成都武侯祠

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工作中对“势”的把握!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 鹏 摄,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四川历史上,治蜀者极为讲究因势利导、审时度势,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攻心联”当属这方面的杰作。“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折射出前人治蜀的深邃眼光和卓越智慧。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这幅悬挂在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的楹联,向来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到武侯祠视察,就在此联前驻足观赏,沉思良久,反复品读联语的微言大义。邓小平同志也曾称赞说:赵藩的“攻心联”写得好,富有哲理。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参观杜甫草堂(图片来源:老年生活报)

赵藩(1851—1927年),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总纂《云南丛书》等书籍。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历任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赵藩所撰成都武侯祠这副名联,因其富含哲理,寓意深刻,推出后为各时期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争相传颂、研读品味。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赵藩(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上联:关键词“攻心”。“攻心”二字出自《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相近。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明佚名《诸葛武侯出师图》立轴(来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网)

这个化敌为友、化不安定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攻心”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并娴熟运用于平定南中的“七擒孟获”中。

下联:关键词“审势”。集中阐明只有通过调研,对形势、特点有了准确判断后,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否则,不明形势随意施政,则政策无论“宽”或“严”,都注定要失误。赵藩认为,在“审势”以“治蜀”方面,诸葛亮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诸葛亮像》图立轴,刘旦宅作(来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网)

《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法正劝诸葛亮要学习“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之先例,即应先施恩惠,放宽刑罚,以收人心。但诸葛亮通过对蜀地形势的深入分析,却得出了与法正相反的结论。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他在著名的《答法正书》中指出,刘备入蜀与当年高祖入咸阳所面临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秦朝政苛,高祖法宽,故能顺应人民的意愿,从而促进国家安定和生产发展。但蜀地统治者刘璋原本就暗弱,以致形成了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中豪强专权自恣的散慢局面,如再对他们一味施行恩惠,只会纵容姑息,促使其气焰愈来愈烈,不知什么是君臣之道了。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刘备入蜀(刘备、张飞、诸葛亮、刘璋)(图片来自网络)

对此,只能“威之以法”“限之以爵”,方能让人感到恩惠之不易、禄位之可贵,从而令上下有节,人人守法,以达到社会安定、国家大治之目的。

因此,诸葛亮对蜀中反叛势力的镇压毫不手软,对一些违纪官员的处理也十分果断。而蜀国经过诸葛亮这样一番严刑峻法治理之后,不但没有发生大动乱,反而出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陈寿语)的社会景象。而对诸葛亮本人,也是“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诸葛亮治蜀(图片来自网络)

当前,我省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部署。深刻认识新时期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四川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势”,我们才能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态势,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2019年6月6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日报记者 欧阳杰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施琅宅、祠和墓攻略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
云岭陈氏祠堂是如何作为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的?背后的故事都在这里!: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原为云岭陈氏祠堂。作为陈氏宗祠,是昔日陈家宗族聚会、议事、开祠堂祭家法及祭祖的地方。1938年8月新四军进驻云岭后,开明的陈氏族人,将祠堂成为新四军大礼堂,从此陈氏宗祠为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成都武侯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工作中对势
福州马尾,昭忠祠、马限山、罗星塔中国船政的起始点
福州马尾,昭忠祠、马限山、罗星塔中国船政的起始点
福州马尾,昭忠祠、马限山、罗星塔中国船政的起始点:马尾,在福州是个不显眼的地方,但是如果您关心历史,喜欢探索一定要到马尾来。坐公交车只需要一元钱,就可以有意外的收获。马尾是福建省的军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门户。这一带正是乌龙江、白龙江与琴江三江交汇的地方,三江自闽
成都武侯祠纪事——民国时期艰难生存
成都武侯祠纪事——民国时期艰难生存
成都武侯祠纪事——民国时期艰难生存:成都武侯祠纪事民国时期艰难生存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止,军阀混战不断,成都武侯祠长时间沦为军营,住祠道士们既不能正常接待游人,也不能及时维护祠内文物古迹、园林建筑等,开始了一段艰难岁月。成都武侯祠大门(成都市武侯区地志办供图)
婺源汪口俞氏宗祠,雕刻精美占3个全国第一
婺源汪口俞氏宗祠,雕刻精美占3个全国第一
婺源汪口俞氏宗祠,雕刻精美占3个全国第一:汪口景区婺源,这些年似乎一直跟油菜花绑定在一起。每年的春天,大批的观光客奔向婺源,看那些一年一次的田园花开花落,抑或是以白墙灰瓦作为背景色的油菜花,在微风中的摇曳与悸动。对于这些油菜花的短暂关注,反而超过了它背后徽派建
成都武侯祠简介(成都必备)
成都武侯祠简介(成都必备)
成都武侯祠简介(成都必备):武侯祠是游览成都必不可少的景点。不仅是因为武侯的大美名,还有那幽静的环境,厚重的历史味道。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
全国尚存规模较大的武侯祠9座 天下第一武侯祠在这里
全国尚存规模较大的武侯祠9座 天下第一武侯祠在这里
全国尚存规模较大的武侯祠9座天下第一武侯祠在这里:陕西汉中勉县武侯祠,也叫天下第一武侯祠。旧时武侯祠多如繁星,不胜枚举。现在,全国尚存有规模较大的武侯祠9座。9座武侯祠为勉县武侯祠、古隆中武侯祠、成都武侯祠、祁山堡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五丈原武侯祠、南阳武侯祠
明良千古,巴蜀行之成都武侯祠
明良千古,巴蜀行之成都武侯祠
明良千古,巴蜀行之成都武侯祠:武侯祠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徐州琅琊阳都人。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卧龙先生。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223
武侯祠 | 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 享有三国圣地之美称
武侯祠 | 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 享有三国圣地之美称
武侯祠|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享有三国圣地之美称: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发族尚不多,便
解开宋代生活密码,皇泽寺这组宋墓石刻定格千年岁月
解开宋代生活密码,皇泽寺这组宋墓石刻定格千年岁月
解开宋代生活密码,皇泽寺这组宋墓石刻定格千年岁月: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要说最有故事的朝代,宋代算一个。《杨门女将》、《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这些以宋代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带领我们拨开层层迷雾,遨游这个传奇的时代;金庸先生的代表小说《神雕侠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