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桂阳濂溪书院

2023-06-11       1228 浏览

濂溪书院位于湖南桂阳(今属汝城)西郊1里处的山坡地上。宋嘉定十五年(1222),知县周思诚以是县为理学大师周敦颐“过化”之地,建书院于桂枝岭,以奉祀并名“濂溪”。置学田40余亩,收租谷180余石,招“三十余生,课试于中”。宋、元之际废。明正德间,邑人御史范辂、巡按毛伯温捐资请知县陈德本重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知县余兆先增建讲堂、学舍,并由罗洪先作记,以倡其学。清顺治八年(1651)毁。康熙六年(1667)知县黄应庚重建,以僧守之,遂供佛像。十年(1671),知县盛民誉(一作盛名誉)筑庵于旁,迁去佛像,扩建讲堂、斋舍,可容生徒百余人。吴三桂作乱时,院田为僧众侵占,五十八年(1719)知县董正祥追回。教学“贵博学、审问、慎思、明理”,而“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光绪末年,知县董桢祥改为濂溪高小。民国时改为濂溪学校。1950年,汝城县人民政府在“濂溪书院”开办“城西高小”,一直到1968年停办。

“濂溪书院”依山临水,坐北朝南,四合院式仿宋建筑,砖木结构,大部分两层楼房,小青瓦覆顶,清爽幽静。占地面积3564平方米,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主体建筑东西宽54.82米,南北深41.8米,有大小房屋46间。前排教室马头山墙,飞檐凌空,两层教室,窗明几净,古风袭人;左右两列书斋精巧玲珑,中部各设日、月门相对,有日月辉映的寓意,后面一列教室地势最高,居中一间设为“夫子堂”,曾一度供奉孔子和周敦颐像,光风霁月,千年传承。四合院之中有“八角亭”,攒尖顶,飞檐翘角,下设座位,四周花草吐朱滴翠,杂树摇曳生姿,清风徐来,心绪恬然。四合院之东有4小栋教师住房,清静雅致,远接山光;西北面有芭蕉林一片,林下清泉流注“爱莲池”,花木丰茂,无论风晴雨雪,别有一番胜景。

“濂溪书院”历尽沧桑,虽“九易其址”而幸存于世,人才辈出且声名远播。明代两广总督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清代著名作家郭远以及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现代诗人朱子奇等名人均曾求学于此,为书院学子中最突出者,曾经毕业于“濂溪书院”而有所建树者更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