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昌山

2023-06-12       580 浏览

昌山,意为壯盛秀美之山,坐落在湘潭县西南边陲石鼓镇与双峰县蒋市街镇交界之处,距湘潭市区85公里。巍峨峻峭,气氛磅礴,周回20公里,海拔755.1米,是湘潭县境高山之最,俨然一道天然屏障。山北陡峭,从安乐村石龙口和塔山冲各有“之”字羊肠山道迂曲通顶。山南逶迤

数里,延伸至蒋市街镇境内。西面与铜梁大山仅一溪之隔。东南与南岳遥相对峙,好像在与南岳试比高。民间则把南岳与昌山称之为“姊妹山”,且有多种“南岳姐,昌山妹”的传说。

绚丽的昌山景观是典型的湘中山国风光。一是四季景色各显风韵,给人以美的享受。仲春,万木吐绿,百花争艳,恰似一山水巨幅悬挂高空;盛夏,涧水流湍,形成瀑布,宛如白练从九天飞落;金秋,阳光璀璨,桐茶红熟,似珍珠玛瑙撒遍山野;隆冬,大地冰封,惟余莽莽,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自然景观主要有锦鳌峰、仙女峰、观音寨、香炉寨、青龙岭、七星岩、北斗托、太公钓鱼、三碗斋饭、龙洞等。人文景观主要有定海寺、雷祖庙、半山亭等。

锦鳌峰是昌山主峰,《湖南省地理志》称紫云峰。《南岳志》称灵应峰。距南岳45公里,是南岳72峰之一。清乾隆《湘潭县志》亦载:“灵应峰,南岳志称当衡山、湘乡、湘潭三县交界。今考证,当在县西。传南阳新野人邓郁之子元达-于此。”明万历监察御史李峋在巡按湖广时,与巡按副使东阳卢仲田、彭县边维坦同游南岳,后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观音灵应佛”。清代文人李杞柳也作

《南岳七十二峰歌》曰:“灵应弥陀架鹤黄”。而清雍正文人易贞吾则作《南岳七十二峰赋》曰:“灵应瑞应之幻诞”。锦鳌峰,自古誉为“昌山之秀”。它云雾蒸腾,各种奇特峰峦分列于左右。峰北,过去有定海寺。从峰下泉塘井沿青石板路而上,转36道弯,就可抵达。寺是明末僧竹浪所建。清光绪年间四川提学使、书法家赵启霖(1859—1935年)曾捐款修葺。1947年,以-陆军少将汤培根为首,又捐资扩建成两进一殿、重檐斗拱、雕梁画栋之宏伟建筑。内有大钟一座,高约2米。寺门横匾曰:“定海寺”。两旁联曰:“定而能静;海不扬波。”寺内横匾曰:“霖雨苍生”。联匾都是赵启霖题写。山腰的半山亭,为游客登山时的休息处。亭旁住有十来户村民,可谓“白云生处有人家”亭西有龙洞,是一天然石洞,可容纳一人出进。洞口有一圆石,人称“巨龙衔珠”。洞深莫测,寒气袭人。洞上,峰峦耸峙。洞旁,山泉流淌,如鸣环珮。

以锦鳌峰为主,形成“昌山九景”。即东北有仙女峰,峰巅建雷祖庙,用花岗岩条石筑成,虽历经沧桑,仍完整无损。庙进深3米余,宽2米余。庙前地势平坦,芳草萋萋,可容纳千余游客。峰东有观音寨,又名观音大排。西面有一字大脊,长1里。脊西石壁耸立如鹰嘴,高数百丈,草木不生,人称“鹰嘴石”,又名“太公钓鱼”。其上约300米处,有一石岩,称“七星岩”,亦名“七星槽”。岩下约500米处,有青龙庵。过坳即北斗土

。鹰嘴石西南有3座山峰,合称“三碗斋饭”。西面有香炉寨。清代赵启霖缀合各景题联曰:“仙女拜观音,手捧香炉,头顶三碗斋饭;太公钓锦鳌,身骑青龙,脚踏北斗七星”。此联对仗工整,恰到好处。

昌山在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鲜为人知的事件。据康熙与光绪《湘潭县志》载:“宋庆元二年,湖湘粒米翔贵,郊郭间无不艰食。湘潭境内有昌山,周回40公里,中多筱

,环而居者千室,寻常于� �取给焉。或捣为纸,或售其骨,或作笔,或造鞋,其品不一,而不留意耕稼。先是乙卯岁,连山之竹皆开花,花谢而结实如麦粒。而居人以长篙击竹杪,取冶之如稻谷,每一石得米五斗,或四斗。其炊法和以粳米十之一,沃为汤,其香全与粳同,民赖以济。至贩粜于县市,远近百里皆取之,谷价为平。”“嘉庆初,竹花复实。”村民认为昌山为“瑞山”,意为吉祥之山。又据上述县志载:清“顺治四年正月,昌山鸣”。“顺治五年,昌山猎家获熊。”“康熙五年,又有麋鹿出现,亦为猎者获焉。”喜看今日的昌山,竹林满山遍岭。1983年,湘潭县林业局租用飞机,在昌山飞播了国外松种子。今天松林正在茁壮成长。昌山因此而更加青翠,更加绚丽!有志者,不可不游。

【乐昌古村】乐昌新八景之庆云古村(又名:户昌山古村)

乐昌新八景之庆云古村

【导读】庆云古村又名户昌山古村,位于广东韶关乐昌市庆云镇东北部,与黄圃镇毗邻,坐落于千年古道— 宜乐古道旁,至今约有800多年历史。1987年,该村及牌坊被列为乐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冬被乐昌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

620d8x3il7202ug0wspw.jpg

ra26s3y8d8rwe1374667.jpg

户昌山古村简介

一、户昌山古村从何而来

始祖大万公——进士,其父谦公在宋元战乱时期经义不愿做元朝的仕宦,率家居由江西湖茫,占据湖湘,道经郴阳之秀才乡爱黄岭(苏木头)五盖山之灵气避居而隐,以种茶叶为生,大寿归天,安葬于五盖山半山腰与祖妣合葬。盖因先祖六十三代就有五十多个祖爷在朝廷或省道任文武重职,还有当皇帝的鼻祖尽是高官俊爵不免得罪好臣俊将,因此,隐居不仕,以防万一。

1、大万公之子——伯伦(单传独子)赋性聪明,奋志举业二十余岁,选拔贡元,在景定年间任大理寺平事卿见宋孱弱欲解组归田,然忠义之心未尝一日去诸怀复与梁成大、李庭芝歃血为盟,抗敌,梁成大被执,庭芝奔北,惟伦公凯旋而归,见大命归元,义不为宦,于是父子叔伯兄弟遁迹湖乡数年,万公之弟通二居兴宁洁渔,通三徙耒阳,通四、通五居郴州沙岗。

2、惟我鼻祖大万(通一)公,偕子伯伦,由湖湘至乐昌黄圃茅屋里(李家村今新屋场)暂居,有一天祖爷牧牛割草,扎草完毕,不见耕牛去向,沿迹一路寻找到此地(户昌山)才找到了耕牛。见此地山环水抱,叠嶂青峦,意此佳境,笑逐颜开。乃欣然曰:“此山地可以建村创业是长吾子孙也。”

我祖赶牛回家,欣喜若狂,向子妻阐述寻牛经过及发现此山地风景优美。三人协商达成共识,准备迁移行动,首先在老屋田搭架,暂时安居,然后计划打窑烧砖瓦。过了一些时间,喜逢贵人路过借宿,慈善的祖父、祖母,欣然答应,杀鸡款待,晚上客人睡高床,主人歇地板,这位客人是位地理名师,见主人热情招待,临走前,把建村方位一一指点,所指点的位置就是现今的户昌山古村原叫长富号户昌,定名为“户昌山”。地理师走后,再也没会过了。

3v87y1ai6i3astf52058.jpg

二、户昌山景况概述

户昌山始祖——大万公偕子伯伦于宋末元初由楚地而来,至今已近八百年历史。子孙繁衍,人杰地灵,高官达贵,人才辈出。前届修谱统计,现有人口一万余人,分布广东、湖南、江西、四川、福建等各地定居(本村人口四百余人,户籍八十几户)。近五年来,以“古村”引来了香港、深圳、韶关、乐昌各界旅游爱好者及政界人士到此观光、采风、考察。见韶报刊登文章,受政府保护的文化古村,故村前途不广,年轻人有三十多户在城定居。

1、古村周边山环水抱树木丛生,叠石峦嶂,奇花异草,生态林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果树繁茂,翠竹成林。可见山中路旁有生存数百载的青松翠柏,红枫古榆,还有药用参天的皂荚,可吃的栗子,苦株树。林中怪石嶙峋香花异草遍地。金秋的桂花实可供欣赏,各种名贵稀奇的花草果木应有尽有。

2、古今闻名的形象山峰,离村远近不一,近者咫尺,远者二十余里,远近可睹,皆可欣赏,(摘录村居图)羡彼龙盘(双龙颈)虎踞(白虎寨),世产文人,土膏得其丰肥基止云,夫完固秀者读,朴者耕,俗尚勃龙之古外,父慈、子孝,世之通达之清门不市不城凿室之尘器顿息,佳山佳水环村之美景,全收云峰起祖(云祖峰),螺岭堆鬟(螺丝岭),狮吐秀已成形(睡狮望月),风来仪而作障(凤凰岭),试看松树潭中倒映(松潭浴日),旋听杨梅蹊上樵唱归来(梅蹊樵唱),白竹山隈(白竹山),结构而楼名八角(八角楼),黄家园里(黄家园),湾侧路转双桥(双板桥)(注:今已水泥桥),间寻一线源头井澄活水(井头上)(补注:垠坤山上水龙来,已接两山自来水到村到圳),坐镇合村下手阁奉观音(下手山观音阁)(注:今只残留地基),卜吉环于牛眠坪堆几许(牛眠坪),观流泉于龙颈瀑布千寻(龙颈瀑布)是成天地发其精华山川钟其灵秀者也,若夫东道于通村名各别西江在望(西江遍),户口实繁溯河源而直上(河源凸),遵山路以闲行(新路山),望秋稼之如云洞开坳背(坳背洞),春涨三篙鱼钓坦溪曲(坦溪),晚风一笛牧归上洞(上洞),爱春山之若笑指点平头山(平头山),香炉烟飞青拖三点五点(炉峰烟霭),南华钟扣响递一声两声(南华晓钟),江山之巃嵸蹇产榄(江山榄胜),吴琚榜中科金题为第一尉岭之嶒(尉岭积雪),灵运眠底应乐嘉夫无双(乐嘉湾)(注以下没摘录,其镇公著述)。

3、八景

① 睡狮望月 狮形为山后主山脉,自云祖峰来蜿蜒缠护数十里,盘结至斯成回顾之势山形,山势屈曲,头尾爪牙毕具狮以睡眠践行惟省且喜,背面东月出在望以是磅礴之气,皆为灵秀所钟前人肇基于此良有以也。

诗曰: 坤为坐镇景清幽,宛肖狮形豁远眸,恰有东山明月上,俨然伏地滚金球。

② 松潭浴日 潭在村东平头山下源,活泼泼从地涌出来潦不溢旱不竭村渠不供提者取汲于此,每遇晴霁时处日对射旭旭者,形溶溶者相不啻出旸谷而人咸池焉潭之上,多古松婆娑垂荫因以命名。(注:古树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信封建头目说“挡风水”全被砍伐,今改种柯李,遍山郁郁葱葱)。

诗曰: 松荫掩映表如黛,潭影渊涵碧似油,上有铜钲高挂处,波光摇动影沉浮。

③ 梅蹊樵唱 蹊在村北,呼名:杨梅蹊也,脉从后山左腋出,环抱而东为祖居并祖茔,下关林木蓊翳,龙凤赖之为樵牧出入必由之地,故村禁最严,有犯辄罚,不容强项,林之下旧有观音楼,今改建印心阁,仍奉大士象以祀之。诗曰: 志在高山遁叶肥,笑他望渴计全非,肩回域朴斜阳里,一曲狂歌下翠微。

④ 江山榄胜 村之后有山焉,巍然高大,脉自后龙分支峦障层叠而邱,壑优美陟其巅者,有一呼众山皆响胜概且,位镇村南离明有象第其势,炎炎颇以逼压居址为嫌以故本山也,而冠以江字命名,亦谓以水克火乃能成文其义窃有取也。诗曰: 取义名山惜不周,却将江字冠山头,南方具有离明象,得水成名火自流。

⑤ 南华晓钟 南华在韶属者有二,一以峰名,一以山名,是此之南华为吾乡韶属所辖之南华,非谓彼附近韶城之南华也,位例村东锐而高屹而立,秀插霄上建古庙成仙境也,唐孟浩然题义公庄诗云:“户外一峰艿”。又古诗云:“卜宅近前峰”。合二诗观之,不啻为吾村咏耳。

诗曰: 南华峰顶瓶仙檀,秀列村东状大观,曙色初开天咫尺,蒲牢敲向天云端,

⑥ 炉峰烟蔼 峰居村之东左绵亘数十里,高千仗庄严端好为一方,镇顶尖园,上有埒西南北三面,大石崭崱,冠其顶而为砠矣雨后晴初,常有篆烟缭绕惟东向斜侧先民因地垒石成城堞,与门毕具所尤异者,石上绝无斧凿痕,不知何代避兵,何人创建,每登高节都人士陟焉载人县志名香炉寨者,是对山名香炉寨与炉峰相为犄角,上有康护七公庙巍然峙立。诗曰: 垒石为城认旧踪,晴初雨后翠烟浓,博山一片沉香火,知是谁分到此峰。

⑦ 蔚岭积雪 岭居村东右即昌志所载蔚岭也,嵯峨峻极顶强而中断,建石筑亭以联络之,乃黄圃九峰之凹界,为南楚东粤之通衢,地高风冽,冬初即雪,俨若玉树银山,足壮奇观,但易积难消,行者苦之,每以蜀道难致叹,岭脊有卓锡泉在焉。诗曰: 层峦叠嶂势纵横,石筑亭边瑞色生,争羡雪花堆积处,行人如在玉山行。

⑧ 龙颈瀑布 龙颈居香炉峰之麓,两面山壁峭中贯一河,源发下黄山等处流出虚头江,划然两载,自东抵西,怪石丛垒,如生成桥梁状,高数十仗,宽数百步,面有良田可耕,而窃其下使河水注焉,名上下两龙颈者悬崖立时有飞泉下泻,庐山瀑布不异此。诗曰: 势芳蟠龙上下同,何人穿破碧玲珑,悬崖更有飞泉挂,万顷银涛落涧中。

i45m2wv88318otkr3gbs.jpg

三、古村的分布

村左居高(青龙),村右临下(白虎)村中 ,前平坦(朱雀),后村稍仰(玄武),大部分住屋坐西向东(大门庚甲方),村左住房坐北朝南,村右住房坐南面北,也有一部分住房坐西南向东北(坤垠方),或者坐西北向东南(乾巽方),方向各异,房屋不一,有的攀龙附爪,有的三架五架式建造,有的三架式方、圆、棱形五花八门,还有檐下雕龙画凤、奇花异草,名诗良词,更有筑成的泥菩萨涂上釉的八仙飘海,栩栩如生、鲜艳夺目。建筑基地,完全地师所指,建筑物名师所造。

1、村中巷路不成规矩,但纵横之巷道,路路相通,四通八达,从村前至村后左中右三条直巷路,全村横巷路二十余条,不管走那一条巷路都可以进入走出村庄。

2、建村时间。从宋末元初始建,由于大万公以下五代单传,建村发展不快,以至大万公十二世祖之前(1522年)的十二代之间建房极少。从十二世祖松公,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直到二十世祖(公元1662年)之间,正是明清盛期时代所建造。全村皆是。在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由于村址所限,根据子孙繁衍,早已分家迁居,远则四川、湖南(郴州、宜章、耒阳)、广东(韶关、乐昌、九峰),近则乐嘉湾、桐木冲、西江、河源、坦溪、五里冲、塘田、大坪里、袄田等地分布很广,各自择里。

3、建造祖祠——是十二世祖南溪公建议筑建的。于明朝嘉靖中年时期(约公元1553年即十五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有五百年的历史,全祠结构分上下两层、中格门扇,中有中门,左右有耳门,上下各有天井一间,上天井的水由下厅阴沟九曲而出(当时大门在中间)祠堂上厅有神龛、牌位、神像,右边附室做厨房供住祠者居住,左有厢房两间,作为储藏室,上下厅可摆十六桌席位,村人婚、丧、喜、庆,便于入祠设宴。

至今已维修三次,第一次维修于嘉庆十九年(公元1806年)中大门改成北大门,补修墙垣。

第二次修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补缺损、绘画、壁画并镇龙庙神像开光。

第三次修:公元2000年(庚辰岁)主要修补墙垣、改修厨房,装修中门,清理天井内出水沟,并釉画图案,柱联板壁,泥墙,装电灯、电扇,其中壁画各有特色,含蓄丰富的历史意义(下面一一简介这里不曾提出),再者原焕玉公房(祠左)全面装修,增加设宴席位十二桌,更有利于办宴之用。

四、文化遗产

1、民房各户装饰大同小异,花样不一,有名雕,有土刻,匠工水平有高低,精微粗糙各有差距。大多数的房子土木结构,青砖灰瓦鲜艳夺目,用磨砖一块一块地叠上,瓦一块一块的盖上。宅主的要求是“质量第一”少讲人工。

①户户大门上面有条鸿门梁,梁上雕龙刻凤,各类吉祥物,传说:“匠师包建的住房,师傅一进门专管‘鸿门梁’其他匠人分工包干”。

②每户人家都要立神台装“神龛”、做“牌楼”。牌楼模式似官贵人家大院的石牌楼相似,精刻各类花样,都是漏珑花——空雕(有几户人家还存有可供欣赏)。

③神台上有各类佛像,如:观音娘娘,招财童子,进宝郎君,还有珍贵香炉、烛台、神灯、瓷瓶、石狮等……④大部分房子有天井上有雕刻天篷,工艺精湛,值得欣赏。

⑤有几户人家的房子装饰更美:屋檐下墙面上,绘有各式各类奇花异草,名人诗词,更有泥塑的八仙飘海等珍贵作品。龙门上(大门)有龙珠一对,雕有八褂(辟邪用)或其他图案。

⑥娶富人家闺女的,有雕刻的妆奁,谅床、衣箱衣橱、面架、餐柜珍重物品,还有很多私人的首饰等……

⑦寿屏:昌望公一副高1.5米,宽(八块)2米,是云母石做的,花纹精密,由于不懂珍藏古珍品,于六十年代被拆毁丢失。(昌朝公一幅现存)

2、祖祠绘画释义(楹联)

①上厅:柱联(楹联)

紫气昔遥来灵钟龙颈秀毓虎峰想函谷风嶶何异彼星光霞灿

青云多直上宿禀金精书传玉帐看平泉花石即在此桂馥兰馨

(此联写名景、人物、人文、子孙功名官贵的嵌联,是名人杨瑞赠)

神台上面四幅画:雀、鹿、蜂、猴。谐音是:爵、禄、俸、候,喻上祖世代官贵人家。厅前左“金猫捕鼠”是教育后代不要做坏事,犯了罪一定受惩罚。中图“年年有余”喻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奔康。前左:“太公钓鱼”教育后代为人一定要立志,有决心到老不灰心,一定会遇到贵人相助,有了好事不忘恩,不负义,尽自己的责任辅助工作助人即助己,才能得到善人善报。神台上面匾上三个大字“问礼堂”是李家的堂名,这句话出于四书论语篇孔子问礼于老冉,老冉是我们的老祖宗李耳(乾封时追尊太上老君玄元皇帝,著有道德经,官拜柱下史。天井上面有:大万公进士匾,伯伦公“贡员”匾牌(注今不知存何处)

②下厅:中门上有“西平世家”四个大字(李晟公封上柱国西平郡王,所以称西平世家)。

8n8ccrws44jtznq3sos9.jpg

西平世家

中门上面挂有一块“恩进士”匾牌,是李英公的(注:李英庚午科举入县痒的学子,辛未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中附贡生)

两柱联:上联“西汉将军府”;下联:“南唐宰相家”(注:西汉时期有将军十余人,南唐时有宰相三十余人,所以对联写“将军府”、“宰相家”。)

前两柱对联:户族多贤良家珍国粹 昌山毓俊秀纬武经文(注:此联以村名户昌山为对,表示族内子孙贤良,文武俊杰之众多)。

天井面上写有“腾蛟起凤”四个大字(表示村中人文尉起,才子济济,生肖活泼,正如龙飞凤舞一般)

祠门上面有一块匾额刻着金光闪闪的“李氏宗祠”四个大字,人民一看就知道李族始祖——大万公的祖祠(祠堂)。

祠门左侧:焕玉公寓,前厅有一条鸿门梁,刻着冠冕堂皇的文官和武夫雄赳赳的将士。大唐时期文武百官议论国事“统一江河”的标志。祠门口到桅杆坪有九步半码头(注:迁居外地的族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要熟记,备日后族人互相考查谁是真假户昌山人)。还有从总门口一直有十三度石桥,也强调子孙切记切记。

下厅左上有一幅李白醉写的图画,一人磨墨一人脱靴(注:唐书所讲,杨国中是宰相,是杨贵妃的哥哥。另一个是高力士,两人掌握朝廷大权,李白是个聪明智慧过人,每次考试的考卷被杨、高两人搁在一边,没得到功名,李白很憎恨他两人,唐玄宗只用他当一个拾遗官,写诗记事取乐,当了一年官,李白辞职隐居。后来蛮夷在唐内乱时期,写了一张文条子“天心取末”的字样,只有李白会认藏文,唐玄宗求他认出什么字,李白读给他,玄宗吓破了胆,问李白有什么办法,李白说:有,只要答应他,当着玄宗的面,要杨国忠给他磨墨,,高力士给他脱靴以直羞辱两人,李白提笔把那条子的字各添一笔“天心取末”变成“未必敢来”,玄宗派人送到蛮夷领手上一看,哈,唐朝出一个这么厉害的人呀!之后不敢侵犯唐朝,李白也出了大名。也是历史上李白写下“蛮书”。)

右上画了一幅游月宫图,是唐玄宗带着一帮人夜游月宫。(注:唐明皇——李基隆是梨园子弟的祖师)

李姓的演变:皋陶祖及后裔三十三代自帝荛至商末世袭历任大理官,以官命族称理氏,商末年理征因直谏纣王破杀,理征的儿子利贡随母契和氏出逃在依侯之圩(今河南)饥饿不堪,采食木子充饥,才保住性命,为感激木子,才改李字为姓。

3、书院校室(私塾即民办学校)分布在坤垠方,也就是村的西南和东北方是支房祖宗建筑物为子孙后代培育人才的基地。让后裔人才辈出。

(1)龙门第位于村左前,是重玉公祖考祖妣的祖祠,于乾隆末年公元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建昌山别墅。供子侄读书,那时侯子孙19人,婿甥4人,痒、贡、科甲纳例不下30余家,人声丕振,班联内外“无白丁”(无文盲)于同治九年庚午(公元1870年)改祖祠,别墅没变,祠内上下厅及右厢共有四间课室,八个宿舍,一间厨房,设神龛三层,上构八角亭以御风,刻栏达向,以通日月,四周无窗,闭门读书。解放后维修仍然办学,1970年迁校。“龙门第”是追溯李膺(字元礼)故事,大唐时为官,容易纳接士人容接者如登龙门,所以命校名为“龙门第”。

(2)吐凤楼:是超庸公所建,屋前一口井,屋内后院有一口井,建筑精致,壁,绘画各类花卉,写有诗词,楼上供读书,楼顶八角形,雕刻图案,确有欣赏之处。命“吐凤楼”者,寓意:育出的人才,出口成章,文笔生辉,如飞龙吐凤似的。

(3)观音阁书院:位于下手山塘面上、早在民国初捣毁,现只有残留地基。

(4)云丛书院(叫柳叶书房,因塘边种一柳树)是超于公所建、选址、设计、择吉施工,概由超于公安排监建,整个结构,分上下二间,两厅课室及饭堂,六间宿舍。有天窗,供学生住宿及自习,左下侧一间厨房,院内有两井,一食用水,一洗衣服井,校前一圆塘,有墙围住,塘面照墙写着“物华天宝”四个大字,书院周围没有光窗(因四周田园有男女干活怕影响读书,正是:“两眼不观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这书院出过邑附生、例贡生刺史官、郡庠生、大学士等。书院名“云丛龙”,义理有二:一是“云丛龙”教师爱学生成龙;二是前东南方远处有“云祖峰”,山峦绵绵一大山。圆塘可放鱼,塘堤上可以种花草,休息时供学生观赏(土改时分给四户人家,下厅一间,没珍惜保护,已经倒塌,还留着前面残墙半壁。)

(5)八角楼叫“华峰书院”是成周公所建,他有八个儿子,所以叫八角楼个楼阁分三级,还有后院,楼阁大而美,气势磅礴,前景后山清秀迷人,可惜在民国初期,只因贫富悬殊太大,穷者无人援助,再因人民不懂得爱惜文化遗产,穷户多了,谁也挡不住拆房风波,变成各拆各卖,各收入。现今只残留遗址和后院残壁可见。(华峰书院:大概前面高峰峻岭,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清秀明目。繁而华,所以命“正华”又成周公号华峰以命校。)

4、桅杆、夹石:

(1)桅杆两支乾隆年竖立,杆高十余米,顶端有锡顶套住。喻“入学戴顶子“,顶下一米处有两条铜条对称钉在树杆上,微风吹动时,叮叮当当敲着响,(一条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被风刮倒,另一条在五十年代架广播台推毁。

(2)桅杆石(夹石)一共二十九付,他是备以升功名竖杆者用,立夹石的人,都是有高学历(文凭)者。于1993年为了搞停车场爆破了几付。之前,毁坏十来付,现存九付,两付单夹石共十付整。

(3)门口塘两口。塘中奇石连绵,如珊瑚浮在水面上,风吹水动,似乎石摇,有的似海蚌含珠,青蛙叫春,双龙戏水,鱼跃龙门。两口相连如“日”字,象征太阳,“日照古村放豪光,古村人民喜出若狂,地灵人杰出俊秀,子孙绵绵享安康”。古人云:“山发人丁,水发财”蓄水聚财,养鱼致富,灌田受益,旱涝保收。再者,古时为救火灭灾,作用大矣。

(4)郴州大道,松潭面上有一古道叫乐郴大道,贯通南北,古时肩挑步行挑盐的要道。从乐昌至郴州市,于光绪年间,赵大人和方大人先后修成宽约四米。村东南一千五百米处,有一石刻着“云梯”两字,这段路既陡石阶又多,看去好象楼梯直入云霄,所以叫“云梯”。

(5)碓屋:抖米用脚踏碓,全村有十余间,现略有一、二。解放后有了碾米机,根本绝迹了。

(6)木油榨:在下手山脚下,房子已毁坏,轮盘、轮槽完好存在。

(7)惜字篓:在山门口路侧边,用几块大石板配成的,过去读书的孩子,写了字的纸,不准扔在地下,把篓子装起来,逢三、八的日子,送在惜字篓中点火烧化。(篓建于道光辛卯年)

(8)节孝坊(牌坊)为李陈氏所建。公元一八二七年十二月经朝廷核批拨款银三十大元,模式标准工艺精湛,屹立宏伟,是远近闻名的古迹。

一九九0年七月二十八日被狂风暴雨刮倒,残留外边少许痕迹。李陈氏十六岁出嫁,十九岁守孀(丈夫祚性孺童二十岁亡),生一子妖,二十一岁时婆婆去世。三十四岁邓年公公又去世。一生贞洁,勤俭,艰苦度日,怀着兄嫂兼慈母的爱心。偕着九岁的叔子和夫侄父子二代人成家立业,艰度时光,陈氏寿终七十六岁。

(9)镇龙庙、观音阁,两房相依,庙里有二十余尊神像,有住庙人供香火——“神像”。观音阁储藏着李姓唱大戏的戏台柱木,唱戏时装好。公社化时一切拆毁,现在只流废墟。

(10)高灵仙:位于村北,隔山1000米的窝里,风景秀丽。仙寺宏伟壮观,仙内分上下二殿,上殿安放佛像,左右有十八罗汉,二十四位诸天,中座有茄兰菩萨等,大小菩萨几十尊,佛像各异姿态有别,文像武像样样齐全。有藏经室,各类佛经具备,求吉者有抽签、掷茭,请师念经。下殿接待施主,另有厢房供主持居住,先寺有水田数亩,旱地、山林大片,供主持耕作,是一座山清水秀,幽雅点缀的好仙境。可惜一概具毁,只存残迹。但碑文尚存,亦可借鉴。

(11)井头上圳中一石,形似蛤蟆伏水,古人留之把水口(意思稳财)后人依古,也不可以破坏它。

(12)“松风水月”书法有力,文笔端正,写在横窗上面大概描写景致美丽,正是:松潭浴日景色新(松潭浴日),风清明月观仙境(白虎仙),水聚群星隐若现(门口塘),月下花前忆唐明(唐明皇夜游月宫)。顶天苍松随风动,曲溪碧水映月摇,日坐窗前观山景,夜立桥头赏星烁,苍松翘首仰天笑,碧水低头往河流。

(13)老屋田:是村门口一丘大水田(下连糍粑丘),建村前是大万公搭架第一暂居屋址,人口发展,子孙繁衍的时期,祖居屋基缺乏,容人不多,五峰公的儿子日奇、日亨兄弟分家,由抽签到中乐湾定居者,大丘、糍粑丘二田跟人带走,结果日奇公得阄迁徙到乐加湾定居,人口盛繁。还有使子孙不忘胞初兜的思念。

(14)玉带水(八字水也叫防洪圳)。村后山边至村左下手山过石桥至油榨屋侧汇合,村右从八角楼至井头上,经双板桥下绕田顺湾如玉带沿观音阁下至下手山石板桥下至油榨屋汇合二圳为一冲下龙颈悬崖峭壁的小江(现建有发电站)。

(15)上下龙颈:是天然形成的自然桥,两山峡谷,此呼彼应,两山回音响彻天空,里面峭壁成天庭可以通往,人行或爬石或涉水或划筏,步步惊险。两谷蓄水满库,供灌水田和发电之用,解决人民粮食经济双丰收,,造福人民矣。

5、族史:即户昌山李氏族谱,共八修,分每支房一部,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包括:源流序,仕宦,寿录,名胜古迹,名人序,排行、生殁、嫁、娶、葬的人名、时间、产业、执事人员等记载。总之,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

6、仕宦

①省道级八名:伯伦(大理寺评事卿)拔贡。大万公:恩进士。廷玉:广州游击。忠立:广州厅事。俊公:广西巡司。栏公:连平州守府。松公:侯选州通判。大仁吏员。

②分州:4人。③县丞 昌玮福建延平仁寿县。④翰林院待诏:2人。⑤寿官:4人。⑥乡饮宾:2人。

7、文凭、功名

(1)附生:45人。(2)庠生:12人。(3)增广生:12人。 (4)廪膳生:11人。(5)附贡生:长孝公、英公2人。(6)岁贡生:3人。 (7)恩贡生:1人(其镇)。 (8)举人:1人(其试公)(9)例贡生:4人(昌朗、福址、福肇、庆堂)。 (10)太学生:53人 。(11)从九品:41人。 (12)卫千总:其辉、其煌2人(13)外委:2人。 14)军工把总:1人其晟(15)军工骑尉:1人。(16)军工六品:8人。(17)将叙八品:4人。(18)耆德:64人。(19)旧师范:6人。 (20)旧制高级小学:42人。(21)恩进士:2人。

8、户昌山村户籍人口文化基本情况

总户数:132户(其中迁居城市41户)。总人口数:504人(其中男277人,女227人)。文化程度:①大学(大专):18人。 ②高中(含中专)67人。③初中生:223人。④小学生125人。 ⑤未入学51人。文盲:20人。

9、现代文人仕宦

①处级(包括省市)2人。 ②科级(包括乡村干部):12人。③教师:8人。 ④律师:2人(李德鸿、李武生) ⑤医生:3人。

10、李氏家训 庠生殿原著

【孝】人生百行 以孝为先 问寝视膳 予道当然 劬劳不报 存虚两谦 高堂有训 切莫违言

【悌】出恭入敬 必须凛遵 傲惰为念 矜骄易生 侍尊隅坐 随长徐行 亲仁罔懈 自能超群

【忠】发己自尽 圣训详明 处世接物 务去欺心 仕需尽职 委致其身 念念依此 百事俱享

【信】心分本虚 应事宜实 循物无伪 诚悫是持 固执莫娈 硁硁眙讥 以义为近 始终咸宜

【礼】仪文度数 品节宜详 恭敬辞让 当施家邦 衣冠宜正 临事宜状 相鼠之刺 永矢勿忘

【义】持守维严 事无行险 当为则就 非为则远 财毋苟德 财毋苟免 率循於斯 立业非浅

【廉】立身天地 视平取予 大节或亏 有乖伦纪 宜法伊尹 毋学陈仲 非吾所有 一毫弗取

【耻】人无差恶 百事不详 守己宜正 待物宜藏 为恶贻臭 为善流芳 世人守此 后裕前光

五、李氏排行 户昌山李氏大万公派下排行

祖泽源长 ,胤祚其昌, 福德相承,振兴发祥,杰英俊秀 ,彤庭树芳, 庆衍悠远 ,世代辉煌。

湘南通谱排行(五言八句)

弼教歌熙绩, 訏谋赞帝皇,宽柔彰亮采,悙叙协劻勷,紫垂经训,西平肃纪纲,螽麟贻燕翼,棫朴奉圭璋。

下德(玉带)排行歌

济梁勋垂鉴, 治棠烈堪铭, 鸿掌焕坊焊, 深机炤型钧。

乐昌李氏排行

永兴可思大良成, 治国安帮定太平, 虞理华宗光万代, 芳薇奕药远付名。

六、附录:“死人养生人,挑米蓄屋场”

始祖大万公子孙尊敬先祖训诰,绳祖武、绍箕裘,含辛茹苦,开山辟地,创业立家,造福子孙,贻厥后裔福祚。

明末嘉靖年间,正是丁兴财旺之盛期,也是创业高潮火候之时,庇材命匠,大力兴建住房,力争辟田置产。继往开来,人稠地稀,自产稻谷,供不应需无疑向外输入主粮冲釜,在丁蕃人衍的盛况下,十四世祖——日奇公分居乐加湾一带几个村庄,继而,祖先们协商两条抉择:一是各自择里,向外迁住;二是各祖分片定向购置田庄,收租所得输入村居,充补歉食。

明末清初,十五世纪以后,祖爷们断断续续往外迁住已达八十几户。解放后,目前十几年来,又迁住城镇四十几户,在田少人多的情况下,不得不自找幸福之路。昔日外人讽语传说:“户昌山人,死人养生人,挑米蓄屋场”之村,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老祖宗为造福子孙后代,大量购置田庄是难忘的美德,是后裔的幸福,先祖创业精神永垂不朽。

大家都在看:

lp21i6k1p7bt5v15ohnq.jpg

分享

更多与昌山相关的信息...
昌山攻略
【乐昌古村】乐昌新八景之庆云古村(又名:户昌山古村)
【乐昌古村】乐昌新八景之庆云古村(又名:户昌山古村)
【乐昌古村】乐昌新八景之庆云古村(又名:户昌山古村):乐昌新八景之庆云古村【导读】庆云古村又名户昌山古村,位于广东韶关乐昌市庆云镇东北部,与黄圃镇毗邻,坐落于千年古道—宜乐古道旁,至今约有800多年历史。1987年,该村及牌坊被列为乐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