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道州古城墙

2023-06-14       815 浏览

古城墙遗址,在今县治,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全用块石砌成,周长五里九十六步,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五尺,四周有城门五扇。崇祯末年(1644),农民起义军攻占县城后,发动士民增修,加高培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大修一次,用古青砖在城墙顶上加砌女墙护体。此后,各乡里民众分段维修,至民国时期,城墙保持完好。1944年,日本侵略者犯境,古城遭轰炸,城墙多出崩塌。解放后,为便利县城交通,拆除部分城垣及北门、西门石拱。现仅存西门至濂溪电影院、西门至南门(湾里街段)、南门至东门三段城垣及东、南二门石拱。现为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论起古来,道州古城墙比西安古城墙还要早筑三年,创建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但当时是土筑的城墙。

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明初改筑的石城墙。朱元璋打下江山后,重新摆布全国一盘棋,于洪武元年(1368),把道州路改为道州府。第二年,就把府治营道的城墙用高大厚实的石块重砌了一遍。这石城墙确实坚固,一直保护了道州城600多年至今。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据历史记载,原城墙为椭圆形,全用块石砌成,楼阁众多,宏伟壮观。城围长约2.6公里,高约8米,厚近5米,四周有东、西、南、北门和小西门5扇城门。城墙上设有串楼73间,铺楼37座,敌楼3座,门楼5座,垛楼1752个,垛眼210个。城墙外,从东门至小西门有护城壕沟,长近3.2公里,深宽各4米。从这一组数字,可以看出当时道州府的规模。

明代崇祯末年(1644),农民起义军攻占道州城后,发动市民加高加厚城墙,四周开有炮眼。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又大修了一次,彻底拆修了379丈,薄的地方加厚,低的地方加高,膨裂的地方进行拆补,设垛口1500个,城楼8座、炮台15座,望楼12座,并用新砖在城墙上加砌闾墙,使城墙更加坚固。

今天,古城墙早失去了防御作用,但古时青石垒砌的古城墙圈住的老城区内,残垣、牌坊、碑刻、楼塔仍随处可见,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一千多年前的县衙门,还是县政府办公所在地。县府门前东西延伸数百米的古城墙,已成了几十间民居的天然基础,有的地方已经有拆除、毁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