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花石洞

2024-02-17       875 浏览

花石洞位于该县梁村镇3公里处,这里是平川绿野,到处是一望平畴草色殷,在那平川绿野中,十三座奇峰兀然拔地而起,奇峰峻秀,形态万千,曲径通幽,自然构成奇伟壮丽的自然风景观,这就是怀阳八景——梁村花石洞。

梁村花石洞风光,主要是有十三座石灰岩石峰在平川绿野兀然拔地而起而得名,十三座山峰中最高70米,矮的约30米,石峰各有风韵,各峰有岩洞,甚至洞中有洞,神工鬼斧雕琢成奇石、怪石。奇特的是石峰为奇数,有个别石峰顶上还有水井。

这里不但奇峰秀丽,而且还是仙佛幽栖之地,据乾隆同治《怀集县志》有载,“晋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尝游名山由过洊水县(梁村古时设洊水县),览花石洞,遂居道士岩,觅丹砂采金鹅芷,至今丹灶中镌“抱朴”二字,水渍经久隐隐尚存。”葛洪(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是道学理论家,也是一个医学和炼丹术家。相传葛洪路过梁村花石洞时,被奇山秀景所迷住,于是他决定在大沙石岩洞住下。白天他到周边山上采丹砂和金鹅芷等药材,晚上就在洞内精心去炊炼丹药,还在丹灶壁镌上“抱朴”两字。葛洪有时也常到远耕民家为民治病,当地人很感谢葛洪的医德,但也感到葛洪行踪神秘。可能葛洪发现有人了解自己炼丹秘密,或是其它原因,结果葛洪走了。后人发现大沙石岩洞住的是抱扑子葛洪,丹灶镌上“抱朴”两字直到清末民初人们尚可见到。人们为了纪念葛洪,把大沙石岩这座山名叫为道士岩,四门岩叫为丹山岩,一直相传叫到至今。

明朝任上海县丞梁允玳(怀集梁村人),对花石洞仙人是这样吟诗的,诗曰:“得道真人去不回,空余岩洞向崔嵬。鸟飞兔走悬丹灶,栖鹤衔巢岁岁来。”葛洪走后,此后又隔300多年,唐代名僧六祖惠能(638-713年)曾慕葛洪道行,携带衣钵从冷坑六祖岩到花石洞寻觅仙踪,在花石洞修悟佛经。六祖惠能在花石洞隐居期间,也常采药给村民治病,并向村民传播佛经,据曹溪禅门历代粤籍僧尼名册中,就有六位怀集籍人民,这证明惠能六祖在我县传播佛教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自惠能下山出走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禅师,在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在洊水县建华光寺尊崇六祖,明万历甲午(1594年),恩贡梁允玳等重建于花石道士岩前。华光寺集全县建筑雕塑之大成,幽静别致,寺宇古朴雄伟,寺院内佛像涂塑金身,中殿是六祖禅室,两厢排坐着十八罗汉,表情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后殿站着一尊约8米高接引佛,体态轩昂,肃穆中显得慈祥,华光寺建在古怀阳八景之一的“花石洞天”之中,寺里香火兴盛,每隔三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日是这里的盛大庙会。可惜的是,解放后不久寺庙遭毁。现其遗迹尚依稀可辨。也许梁村花石风光独特,还是这里有仙佛隐居圣地,有不少古名人到花石洞都弄文舞墨,吟诗作句,根据《花石志》记载和原有摩崖石刻去粗数统计,诗句达百余首。早者石刻刻于明朝、清朝,晚者石刻刻于40年代初。名人诗句有明朝怀集县令李盘、林春茂,明朝苍梧巡道林铭鼎、明兵巡道张文耀,明朝上海县丞梁允玳,清朝举人李天成等等。但是十分可惜,解放前后当地群众取石炼灰,对石山狂凿滥采,原来十三峰现只八峰,很多文化古迹也遭到破坏。为了保护花石诸峰和文物古迹,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2月16日颁发了《关于保护花石诸峰和文物古迹的通告》。从此,花石诸峰和文物古迹得到基本控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优秀文化不断发掘振兴,梁村花石文化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新 的旅游文化热点。

题道士岩

题记:道士岩,又称大沙岩,是“花石洞天”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在此穴居,且留有当时人类用火遗迹及动物化石等。《怀集县志》载,晋葛洪署勾漏,曾过洊水县,游花石洞,居道士岩,觅丹砂、采金鹅蕊、炼抱朴丹,并留有镌“抱朴”二字丹灶,后人遂以“道士”名岩。又载,唐长庆年间当地人曾在此建庙纪念六祖惠能。可惜这兴盛了一千几百年的旅游胜地,却曾一度荒废。六祖亭、华光寺、六祖禅室,以及琳琅满目的诗赋题刻,几被湮灭,今仅存华光寺残垣及明万历年间摩崖石刻“壶天”一幅。甲申春游,凭岩吊物,有感而发。

道心开发结丹盅,

士隐西牛临贺东。①

岩巉堆蓝因露重,

葛萝绕雾爱空朦。

洪洪荒漠缘何住,

隐隐壶天寄乃翁。

修道寻丹终幻妄,

处闲却浊长寿功。

注①西牛临贺东:花石洞天在古临贺又称贺州 东侧,故云。又古代神话传说有“西牛贺洲”,言是世间“四大部洲”之一,乃神仙聚居之所。《西游记》曾演引此神话,云孙悟空求师西牛贺洲,学得七十二般变化,修成与天同寿功果。诗中以此借意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