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堂位于阜平县城南10公里的苍山村西侧,8处石窟建在崖壁上,总称为“石佛堂”。旧志记载:苍山西侧叫石佛山,巨石如佛,高入云端。清朝举人张尊三赋道:
九日登高涉岫巅,同人极目快流连。
崎岖鸟道空中凿,层迭仙梯峭壁悬。
风送钟声红叶寺,鸡啼夜色白云天。
嵯峨万嶂环仙洞,石佛尊严锁翠烟。
石佛堂为唐代所建,现存窟中石刻及泥塑均是明清遗物。8个石窟虽然大小不一、但结构大致相同,从南到北依次为“千佛堂“石佛堂”、“观音堂”、“十二菩提堂”、“三教堂”、“五龙圣母堂”、“全神堂”、“罗汉堂”等。窟内有浮雕、石像、壁画、泥塑及碑刻等。壁画内容以神仙佛教为主,石刻以浮雕造像为主,精工制造,人物栩栩如生。窟内和崖壁坡上有石碑2块,明代清代各一块,立于第5窟之内和第3窟门外。西侧第4窟前建有石塔一座,塔身4层,通高4米,中层为园柱形,中间设一佛龛,里面供奉泥塑一尊。全塔外形庄重秀丽,形似酒坛。佛堂后面最高处有空地一块,约300平方米。此处原有“红叶寺”一座,有房数间,现已恢复重修。清康熙年间,有道士丁合成、张合德在此居住,力耕而食。道士预凿一园形石洞,内放巨罂一个。洞门设机关,进则不可复出。一百余年后,丁道士坐化,其徒将他安放在石洞巨罂之内,洞檐又以短厦护之,世世有徒祠守,至今此物虽遭破坏,但整体尚存,游人颇感新奇。
石佛堂山畔南侧,有一道石趴小梯,胆壮者可由此爬上峰巅。立足山巅,四处山野尽收眼底。自峰巅北挪数步,有一道宽约一丈,深约5丈的大石漕,不论气候多旱,漕底清泉总是汩汩不断,人称“圣水槽”。大旱之年,常有人来取“圣水”求雨。这里的自然景观有“卧虎石”、“一线天”、“悬空树”、“上天梯”、“飞来石”、“风动石”、“八戒探海”等。整个石佛堂景区处在500亩原始次森林之中,其中枫、松、柏、橡、山杏、山桃、山石榴、荣花等乔灌木达80余种,草达50余种,春、夏、秋三季繁花不断,晚秋层林尽染,五彩缤纷,把这一道教圣地映衬成一个奇独的世界,人至而流连忘返。几百年来,石佛堂多次遭盗毁坏与重修,1982年7月列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曾投资500多万元对石佛堂的石塔石窟和山路进行修建,成为人民游山观景的一个好去处。同时,在这里还可以听到许多优美的故事传说:
(一)
相传石佛堂的8个石窟和一汪清泉都出自杨二郎之手。一天杨二郎和妹妹三圣母足踏祥云,遨游太空,见这里地灵山秀,风光优美,兄妹二人便收住云头降落下来,坐在树荫下青石板上歇息。倏然之间妹妹觉得口干舌燥,四顾无水,不禁喟然叹息道:“山是好山,可惜就是无水。”杨二郎听罢妹妹的话,微微一笑说:“水是有,就是你看不见。”妹妹觉得哥哥在戏弄自己,不服气地问道:“水在哪里?”杨二郎用手一指脚下的峦峰说:“就在这儿。”三圣母把嘴一撇说:“你如果真正的让这青石板上流出水来,请受妹妹个万福。”“说话算话?”“决无戏言!”兄妹二人打,-击掌。杨二郎托起三尖两刃刀大喝一声,用尽平生力气,猛地刺入青石板,然后又吹了三口气,将刀拨出,一条银蛇顺着刀子孔来回钻了三钻,清洌的泉水便从青石板上冒了出来。
三圣母看到哥哥果然法力无边,十分高兴。心想,如果再在这里雕刻一些洞穴,岂不是传道演教的好场所?但又怕哥哥推诿,便用激将法说:“能不能一夜之间打十二个洞?你若能成,我能在一夜之间做十二双� ��花鞋”。心高气傲的杨二郎经妹妹这么一“将”,浑身来了劲,二人再次击掌为誓。当时正是日落黄昏,二人立即动手。心灵手巧的三圣母把十二双绣花鞋做好才子夜时分,再看杨二郎才打了八个山洞,已累得汗流浃背,精疲力尽。她怕哥哥累坏,便拍拍簸箕学了几声鸡叫。杨二郎怀着惋惜和惭愧的心情结束了未完的工程。兄妹二人继续南行,二郎在石佛堂邻村石湖村留下一个一尺多长,四寸多宽的大脚印;在阜平与涞源两县交界处,肩上担子滑落下来把山戳成了个窟窿,山名为窟窿山;在阜平县与灵寿县交界处,担子把山豁开,成为豁豁儿山;站在石佛堂看得清清楚楚。妹妹把石碴装入鞋内倒在了阜平与曲阳县交界处,成为曲阳县的漫石道。从此,这石佛堂便成了道家的教场。
(二)
传说,石佛堂有位姓张的道士,人称张道,几经-,道行很深,出入石佛堂骑的是一只斑斓猛虎。一天,张道来县城化缘,被一家大财主的浮浪子弟袁荪请回家,又是请茶,又是吃饭,随后又拿出二百两雪花银塞给张道做布施。张道嚼着袁家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袁荪却乘机把张道的道士帽子塞进妻子的被子底下。此后,袁荪到处张扬妻子与道士通0,好达到灭妻再娶的目的。袁荪的妻子刚烈善良,见袁荪如此无耻,便一刀抹了自己的脖子。这件事张道看得清清楚楚,心里也明明白白。他原想站出来揭穿袁荪的鬼把戏。但一看二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就一言未发,结果一举丢了多年-的道行。这天,张道揣着袁家的银子,从后门走到城郊。刚要招呼南山上的斑斓虎接他回去,老虎便扑上前来咬断了张道的喉咙。从此以后,石佛堂里再也见不到张道了。不过,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要德行高,不要学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