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塔的创建年代不详,塔内“墨书”题铭载:见此塔隋残,大宋乾德四年(966)修毕。可知塔与金禅寺皆唐已有之,宋初重修舍利塔。《屯留县志》载,金禅寺始建于唐,此塔风格具备唐代早期密檐式砖塔的特点,与宋塔的风格完全不同,塔的修建应在唐代。塔是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于一身的特殊的建筑类型,先师和尚舍利塔的简约质朴手法,表现出早期砖塔的艺术风格。塔身采用了传统建筑惯用的收分、侧脚的做法,每一层塔的立面都采用下大上小的收分方式,每角的角线以45°向中心倾斜的側角手法,使每层塔身的每个面都构成梯形的立面逐层缩小,塔檐也采用不同的叠出层数,尺度逐级缩小。这些工艺技法的应用,使得僵直的线条却构成了弯曲线型的塔身轮廓和弧线形状的立面效果,以最简洁的手法塑造出典雅质朴柔美的塔身,表现出近乎完美的整体造型,是舍利塔的艺术价值所在。
2013年5月,先师和尚舍利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语:中国地广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的浓厚,有着非常多的景点。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数不胜数。就比如北京孔庙,就是我国第二大先师庙,坐落于东城区国子监街,一起来看看吧。
孔庙就是当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加强自己的皇权,拉拢汉人。从而下命令建造的。按“左庙右学”礼制,同年在孔庙西侧建“国子监”,即太学。据记载,一直到乾隆二年,孔庙就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的帝王亲自下令,建造孔庙,使用材料为最高贵的黄琉璃瓦顶。光绪三十二年,祭孔礼节升为大祀,孔庙也得以大规模修缮,虽然后朝不久被推翻,但工程并未中断,到 1916 年正式竣工,孔庙最后也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占地面积非常广阔,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共三进院,左右建筑对称配列。主体建筑是“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大成门外东面设“碑亭”、“省牲亭”、“井亭”、“神厨”;西面有“碑亭”、“致斋所”、“神库”,并设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最后一进院是“崇圣祠”。
先师门是孔庙大门,其造型就是歇山式的,檐下斗拱造型精美,也是北京目前尚存风格少见的元代木建筑。进入先师门,迎面是崇基石栏的大成门。孔子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因此此门名之“大成”。它为中心庙院,且院内苍松翠柏,浓荫掩映着 11 座明、清纪功碑亭,纪录了明、清两代帝王南征北伐,统一中国的战迹。中间一条笔直的甬道直通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正殿,9 间五进,双层飞檐,四坡五脊,巍峨庄严。殿内正中置“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两旁设配享的牌位,即复圣颜子、述圣孔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还有闵损、宰予、朱熹等“十二哲”的牌位。殿内正上方悬民国初年大总统黎元洪手书“道洽大同”匾额。祭孔典礼照例要在大成殿举行。清代以来每年大祭两次,时在仲春和仲秋上旬的丁日,即“丁把”。主持祭孔是皇帝的特权,如不能亲临,也要请地位仅次于他的人代祭。奈何活动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后,窃国大盗袁世凯还搞过一次祭孔丑剧。近几年,祭孔典礼重新恢复,但已失去早先神圣的含义,只是孔庙旅游项目之一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孔庙与国子监夹道内的“十三经碑林”,计 190 座巨大石碑,出自江苏贡生蒋衡一人之手,自雍正四年至乾隆二年,历时 12 年。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孔庙门外为成贤街,东西各立一座满、汉等六种文字的“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武官到此下马,文官到此下轿,表明了古人对孔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