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走西口-中国民俗第一村

2023-07-10       1213 浏览

该景区位于杭锦后旗头道桥镇东北约5公里处,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部,距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15公里,交通便利,是临河、陕坝、磴口的三角地带,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到2010年底全部完工;总占地面积约3000多亩,其中水域面积约1000多亩,另有湿地、沙丘交错分部,整体环境植被良好,水源丰富。杭锦后旗是“走西口,走西口-中国民俗第一村,走西口-中国民俗第一村简介,走西口-中国民俗第一村-巴彦淖尔杭锦后旗走西口-中国民俗第一村旅游指南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图文/陶玉和

右玉县杀虎口,一条由山西通往内蒙的陆路关口通道,承载着千百年山西儿女生离死别的情感,记忆着"丝绸之路"的晋商文化的传承。今天,这里已成为令四方游客心醉的避暑、赏景之胜地 。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走西口是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年间中原地区人民向西部迁移的活动。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杀虎口东南不远处有座通顺桥,通过通顺桥就踏上了西口漫漫长路,顾名思义,通通顺顺,当年走西口的人都会把平安顺利的祈求寄托在桥上。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西口古道是一条由山西通往内蒙、通往西域的陆路关口通道,“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用血泪开创的一条晋商发迹辉煌的大道,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经济文化的通道 ,带动了落后的北部地区农耕文化繁荣发展。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明末清初,由于灾害频繁和战乱不断等原因,迫于生计,晋西北大批贫苦汉子,三五成群或单枪匹马,历尽艰辛,奔波流离,像一片浮萍,怀着沉重的悲伤,凭一份信念 ,背井离乡,远走”口外”谋求生存。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当时口外有广阔土地而且还有大明政府设置的边防,因此宜农宜商。在明末清初,走西口的流民和移民数量达到了历史高峰。

这块石碑,原先写的是晋商古道,后来又改成了西口古道。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西口古道,是由墨青斑驳的石块铺砌而成,已被千年沧桑岁月打磨的光滑幽暗,上面布满了清晰的凹凸不平的车辙印,马蹄印,脚步印,时间烙印清晰而深刻,无言地诉说着岁月沧桑、繁华过往,岁月消逝了色彩和容颜,周边杂草丛生,略显荒凉。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每块石头似乎都默默承载了承重的历史,它似乎都布满重叠交错的脚印,似乎都有太多的故事,等待游人倾听。时光荏苒,带走曾经的或悲伤或喜乐的故事,留下这一条寂静的古道 ,铺开一轴久远的画卷,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妹在家里头,我心跟着哥哥走 …… ”

“走西口,那里是个头

走西口,不知命里有没有

走西口,人憔悴了心没瘦 ……”

走出杀虎口,就算出了西口了。

2020年9月23日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作者简介:陶玉和,陕西西安人,1970年到铁道兵48团三线学兵连参加襄渝线铁路修建,1973年入伍,退伍后在西安市公安部门工作,2003年退休。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创作苑》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引言—名字由来

“杭锦”系由突厥语“康里”(正音“杭里”)演化而来,它原是突厥内部一个势力集团的名称,后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征时,其部落中的部分人员归附蒙古,后渐被同化,形成杭锦部落。

1942年,傅作义在河套地区实行新县制后,划出五原县和临河县的部分地区,新建狼山县、米仓县。

1953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废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蒙汉分治,旗县并存”政策,将米仓县划归杭锦旗。但这一决策尚未实施,就因黄河阻隔,两岸交往不便,给管理带来诸多困难,故随即决定以黄河为界,将杭锦后旗一分为二,黄河以南地区仍称杭锦旗,黄河以北地区命名为杭锦后旗。今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黄河图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黄河在东南角流经杭锦后旗,其它水系多为黄河引水渠。

宝莲寺

宝莲寺位于杭锦后旗城东北方向20公里处的蛮会镇。全寺总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寺院北行十余公里,是绵延东西巍峨耸立的阴山山脉;南望三十公里是奔腾汹涌的九曲黄河;西有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东有广袤的乌拉特大草原,可谓是地灵人杰,物华天宝。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该寺始建于1938年,原名“净光寺”,系由银川去山西河曲海潮庵寺的释昌生、释昌发二位大德开山,建有“大雄宝殿”一座,僧舍10余间,来往僧人平凡,香火旺盛。1958年当地大种水稻造成土地阴渗,随致寺院坍塌,一切活动俱停。三中全会后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于1994年批准重建。在市委、旗委、统战部、宗教局的关心支持下,以释藏宝老和尚、释藏文老和尚、李存良居士为首发起筹建工作,重新建起了“大雄宝殿”及东西禅房,满足了广大信教群众需求,恢复了各项佛事活动。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走西口·民俗第一村

走西口·民俗第一村为是巴彦淖尔市主要的四条旅游线路布局点之一。景区总用地1200亩,拥有一个小型的湖泊,岸线曲折芦苇丛生,野鸭野鹤成群,沙滩质地细软,疏林荒草间布,周边是无际的田园.果园风光,生态环境较为突出。景区根据环境特征可分为三个地块:沙滩疏林地块,湖泊地块和芦苇湿地地块。沙滩疏林地块位于湖区西岸北岸,占整个景区陆地一半多的面积,沙滩质地细软,是比较理想的娱乐用沙。间布的荒草基本为野生沙生植物,另有人工栽植的小白杨等乔木。湖泊地块位于景区中央,占整个景区三分之二的面积,湖水水质优良,水产鱼类丰富,其间散布芦苇小岛,湖岸岸线曲折。芦苇湿地地块位于湖泊南岸,地块内芦苇密布,吸引了众多野生水鸟来此栖息。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景区分为入口服务区、会议度假区、滨水休闲区、民俗体验区、户外拓展区、果园采摘区、湿地沙滩区等功能区。能够实现观光游玩、商业会晤等功能,设有农业采摘、湿地探秘、水上运动、民风欣赏等特色活动。

大碱湖

大碱湖位于太阳庙农场场部东北方向,距场部约2公里,占地面积约为1.5万亩。大碱湖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为4公里,现有水域面积约为5000亩,水深约为2.5米,背靠阴山山脉,四周被沙漠包围,湖水和沙漠交相辉映景色独特,常年有白天鹅、黑天鹅、白鹭、鸿雁、灰鹤、野鸭等候鸟在此生长繁殖,是发展旅游的理想场所。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鸿雁湖

鸿雁湖”位于杭锦后旗团结镇,背靠阴山、紧邻古庙,且处于蒙汉文化交界带,山水相映,寺庙梵音缭绕,大小湖泊与田野相连交错,周为100多个绿色蔬菜大棚有序排列。鸿雁湖又形成于黄河支流故道,以乌加河道与黄河相连,受到黄河母亲河的滋养,造就了鸿雁湖水草丰茂、鱼类众多、水鸟翔集的自然生态景观。鸿雁湖北面是连绵不断的阴山,其南是一马平川的河套平原,横亘东西的阴山犹如一个天然屏障,庇护着河套这块风水宝地。这里湖泊与田野相连,山水相映,地肥水美,常有鸿雁、天鹅等在此栖息繁衍,宛如一个世外桃源。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巴彦淖尔是鸿雁的故乡,一首鸿雁唱响了全国,享誉大江南北。鸿雁不仅仅是一首歌,它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民族的,古老的。挖掘“鸿� ��”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打造“鸿雁湖”乡村文化旅游景观,不仅可以提升巴彦淖尔的区域知名度,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全域旅游和乡村经济的转型发展。鸿雁湖也是杭锦后旗“冬捕节”的诞生之地,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冬捕节,每次活动都吸引各地的垂钓爱好者云集至此,大显身手,也吸引了多家媒体来采访报道。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河套酒文化

套酿的源头其实也可以追溯到黄河的源头。“河出昆仑”这是古人对黄河源头最早的定论。此后,几千年间,人们在古道西风和晓风残月中,苦苦探寻着黄河在母腹中即将临盆时的源头。因为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繁衍,息息相关。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在黄河流经的河套区域,与它相依相偎的古河套人不仅创造了众多的文化遗存,还逐渐学会了种植穄、黍、粟、麦、豆、谷等多种农作物。所以“饭之美者,阴山之穄”,在《吕氏春秋》中做了最早记载。以“庙子沟”、“朱开沟”文化为代表的原始聚落人群,它们以氏族为单位,傍山寻食,择水而居,遍及阴山南北。由于黄河的润泽,肥田沃土,所生产的粮食逐渐过剩,他们将熟食存放在陶罐内,日久而发酵,最原始的第一罐“套酿”就这样诞生了。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之后,同样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酿酒师祖杜康,在“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的神奇的自然过程中,也受到了同样的启发,发明了谷物酒的酿造。从此,古老的史籍中,便有了酒的记载:“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诗经.卷耳》)“昔日,帝力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之而甘。”(《战国策.魏策》)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在这样一种厚重的文化背景下,“套酿”的延续与发展不仅有美丽的传说,同时也有确凿的佐证。在和林格尔发现的东汉墓壁画,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曾担任“西河长史”的官吏,在他的庄园内,就有运粮、礁舂、酿造的场面。在托县古城乡发现的另一座叫“闵氏”的汉墓中,其壁画上也用同样的手法,在存放食品的灶台上,排列着四个写着“酒”字的陶罐和酒瓮。

地方美食—双庙拉面

双庙镇地处杭后西部,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这里绝大多数都是民勤人,他们不仅勤劳、聪明、耿直、善良,而且饮食文化也十分丰� ��,眼下就数拉面和发面馍馍名气最大。凡是在双庙镇土生土长的人们更是忘不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美食,尤其是和当地的民勤人在一块吃拉面,别有一番情趣,再啦上几句民勤话更能显示出它的正宗来。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假如你来到双庙,当地人能用拉面招待你,那你的面子可真不小了。在当地有这样的习俗:“拉面、拉面,就是往住拉人”,过去农村相亲,小伙子或姑娘被对方看中了,家人才会为意中人做上一顿拉面,意思是要拉住,成全喜事。其次只有逢年过节,老人过寿,生日满月,贵客临门,才会吃拉面,表示最热情地接待或喜庆了。因此双庙镇将拉面作为接待贵宾的“压轴面”。

后序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这里就有“河套人”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杭锦后旗这块宝地不仅聚居着蒙、汉、回、满等十二个民族的劳动人民,而且凝聚了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中原三大文化精华,形成了农耕为本、独具特色的经济形态和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色。杭锦后旗是巴彦淖尔“最美会客厅”,全区十大魅力名镇北国酒都。

大美内蒙、大美巴彦淖尔、大美杭锦后旗!

走西口-中国民俗第一村攻略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
山西旅游:走西口,右玉西口古道:图文/陶玉和右玉县杀虎口,一条由山西通往内蒙的陆路关口通道,承载着千百年山西儿女生离死别的情感,记忆着丝绸之路的晋商文化的传承。今天,这里已成为令四方游客心醉的避暑、赏景之胜地。走西口是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年间中原地区人民向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
宝莲寺、鸿雁湖、走西口民俗第一村、黄河系列(杭锦后旗篇):引言—名字由来杭锦系由突厥语康里(正音杭里)演化而来,它原是突厥内部一个势力集团的名称,后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征时,其部落中的部分人员归附蒙古,后渐被同化,形成杭锦部落。1942年,傅作义在河套地区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