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连云港明清烟墩

2024-07-28       378 浏览

烟墩又称烽堠,俗称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修建的高台,如遇敌情发生,则白天放烟,晚上点火,台台相连以传递军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预警和防御设施。成语中“狼烟四起”一词便是形容烽火连天的场景。西周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的也是它。

玉枕山,又名佛座崖、小棺材山。因岩石裸露,在阳光下洁白似玉,形如枕头,故名。玉枕山北临大海,与竹岛隔海相望,海拔168.5米。

据文保志愿者张义成介绍,玉枕山东侧的山沟当地人称之为“烟墩沟”,山顶处的烟墩与西石岛(今西墅)、北固山、连岛、烟墩山以及海州营等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防预警体系。

南固山烟墩遗址位于墟沟南侧海拔188米的山顶处,地势险要,可俯瞰整个鹰游海峡,东与丫髻山、庙岭、孙家山、东西连岛相望,西与西南山、北固山呼应,为监视连云港海情的主要观测哨卡。遗址由一圈长约130米的石砌墙体包围,遗址正中有一座略呈方形的由大型石块砌筑的高台。

据《明会典》记载:“永乐十一年令:筑烟墩,高五丈有奇,四围城高一丈五尺。”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也对烟墩有详细的记载:“烽堠‘草架三座……每架务高一丈二尺,方四面,俱一丈”“每墩不拘日夜,分三人,带起火三枝,碗口铳一个,手铳三个,在于极外海边巡逻守哨。遇有贼登,昼则摇旗放铳为号,夜则放起火、放铳为号,墩上即便接应。”

连云港明清烟墩在建筑形制、规模、地势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与《明会典》、《纪效新书》、《郑开阳杂著》等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烟墩形制大致相同。

2019年3月,连云港明清烟墩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